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端午 應該紀念誰?
送交者: 尋找生命的陽光 2024年05月17日14:43:1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端午節文化意義爭論的綜述

綜述摘要:1 端午節來源,民間歷來的傳說有屈原說和伍子胥說等,沒有必然的定論;2 屈原 伍子胥都是偉大的楚國歷史人物,其故事有豐富的生活和社會內涵。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必然的歷史結論;3 節日就是節日,歡樂祥和,沒有必然的主義。4 古代中國只有家國 家天下,沒有民國-民族國家的現代意義。所以從來沒有愛國主義,只有利益主義。如果抽象出愛國主義的主題,歷史研究必將陷入混亂;5 遵照胡適先生的觀點: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綜述正文

一 端午名稱剖析和習俗

端午,農曆五月初五。

先秦時期,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為避免 五的忌諱:

五月為單數的月,毒月,故轉音為端月,單月,端月;

五日是惡日,故轉音為午日。

農曆五月初五,故名端午。

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採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掛香包 掛艾葉,系五彩繩;吃粽子 吃鴨蛋 喝雄黃酒。

二 端午究竟紀念誰?

端午節,漢族四大節日之一,背後隱藏着什麼文化意義呢?

端午節是源自紀念歷史人物,這一說法為史學界普遍所接受。但紀念誰呢?眾說紛紜。端午節紀念的歷史人物涉及的有屈原、伍子胥、曹娥、越王勾踐等等眾多人物。其中可能性最大,且又涉及我們楚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屈原和伍子胥。

所以,有評論家稱:端午節是屈原的端午節和伍子胥的端午節的文化對決。

百度百科摘錄:

紀念屈原說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原因忠事楚懷王遭排擠,後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自盡。百姓聞訊划船撈救,但無果,遂蕩舟江河寄託哀思,後演變為龍舟競賽。又投米糰入江以防魚食屈原身體,形成吃粽子習俗。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皆源於紀念屈原。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紀念伍子胥說

南朝蕭梁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荊楚歲時記》是南朝蕭梁時期宗驚所著的文集,介紹了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和風物故事。其中提到,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河神伍子胥,與屈原無關。江浙一帶流傳着伍子胥的傳說,他因忠良而被害,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伍子胥是楚國人,投奔吳國後助吳伐楚,報仇雪恨。然而,他因建議徹底消滅越國而遭讒言陷害,自刎而死。夫差怒而將其屍投入大江,故端午節成為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摘錄: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僅介紹以下四種:(註:後兩種傳說略)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中國文明網指出:“如果從時間和史籍上考證,則首推紀念伍子胥說。” 所以,端午節只是紀念屈原的結論是不成立的。

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起源於紀念伍子胥,其主要依據是東漢邯鄲淳在《曹娥碑》上說,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濤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謂“伍君”便是伍子胥。

2006年初,“伍子胥起源說”的蘇州端午節進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胥門是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築的古城牆,至今仍保存完好。

因此,伍子胥說,更有紮實的考古學證據。

三 屈原的正反故事

屈原為什麼投江 -百度百科

楚國人因為楚懷王受秦國欺負,死在外頭,心裡很不平,特別是大夫屈原,更是氣憤。他勸楚頃襄王搜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懷王報仇雪恥。

可是他這種勸告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天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呢?大王,你想想這叫什麼話!”

楚頃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以後,經常在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汨音mì)一帶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詩歌。

附近的莊稼人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這時候,有一個經常在汨羅江上打魚的漁父,很佩服屈原的為人,但就是不贊成他那愁悶的樣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漁父。漁父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麼會弄到這等地步呢?”

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髒的,只有我是個乾淨人;將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着。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

漁父不以為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髒的,就不該自鳴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麼您何必獨自清醒呢!”

屈原反對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願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裡去,也不能拿自己乾淨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髒。”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離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滄浪水清啊,可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

於是,屈原跳下汨羅江。

對屈原的質疑:

1 根本沒有屈原這個人。清末民初的廖季平《楚辭新解》:屈原並沒有這個人。胡適《讀楚辭》:我不但要問屈原是什麼人,並且要問屈原這個人究竟有沒有。

2 屈原是個同性戀。因被懷王厭棄,而失戀跳江。1944年,著名古典文學專家孫次舟教授在《中央日報》發表文章《屈原是文學弄臣的發疑》,指出了屈原的同性戀者身份,在當時文壇引起一片譁然,並遭到多人圍攻。孫次舟又撰文《屈原討論的最後申辯》,堅持自己的觀點。作家朱自清同情孫次舟的觀點,並請出著名詩人、楚辭專家聞一多教授主持公道。聞一多次年在《中原》雜誌發表《屈原問題》,肯定了孫次舟對屈原的發疑是楚辭研究的重大發現:“孫次舟以屈原為弄臣,是完全正確地指出了一椿歷史事實……”聞一多進一步闡明了此說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

3 因與楚懷王的寵妃鄭袖有染而被殺(熱愛古典文學的人都知道,屈原曾經寫過大量膾炙人口的情詩,並且用女神的名字作為代號,如“湘夫人”、“少司命”、“雲中君”和“山鬼”等。在今天要辨認出這些女子的真實身份,是非常困難的,人們只知道除“山鬼”是一個山間平民女子,沒有特殊身份之外,其餘均是貴族或王室的成員,因為在屈原的詩歌中,她們高貴無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代號為“湘夫人”的女子,因為屈原在詩歌里對她投入了非比尋常的感情。

在《湘夫人》一詩中,雖然屈原運用了非常含蓄的語言,卻還是露出了種種跡象。第一,人們很容易通過屈原的謙卑態度發現,“湘夫人”擁有至高無尚的政治地位,而且超出了屈原本人,這樣,她就有可能是一個王室成員;第二,這個女人擁有傾國傾城的面貌;第三,她不能與屈原公開見面,而只能在荒郊野外秘密幽會,這說明她的言行要受到社會道德的約束,換言之,她很可能已經出嫁。在當時楚國的上流社會中,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女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而這一點還能夠從“湘夫人”的標題中讀出,“湘”指楚國,“夫人”就是妻子,也許,這正是在暗示“湘夫人”的真實身份。

在屈原遭到流放時,鄭袖為了掩蓋她與屈原的私情,並沒有出面為屈原說情,也沒有給屈原必要的幫助。雖然如此,楚懷王還是覺察到了屈原與鄭袖的私情,並將屈原放逐到了南方,使他們永遠不得相見。屈原被流放十幾年以後,楚懷王去世,其兒子頃襄王即位。就在這個時候,屈原投江自殺身亡,使人不得不懷疑他死亡的真像。根據前面的推論,頃襄王很可能是鄭袖與屈原所生,而這正是人們認為屈原被謀殺的原因。

四 伍子胥的“叛國”故事

屈原之前楚國還有個伍子胥,粽子是紀念伍子胥,後來變成了紀念屈原。傳說中伍子胥鞭屍楚王,成為最有爭議的歷史。

伍子胥和吳越春秋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一起,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記憶中。民間傳說中,他死後成為了濤神。在吳越故地,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祭奠他的日子。

伍子胥,楚國(今屬湖北監利)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春秋後期楚國大夫伍奢之子。

伍子胥逃離楚國 -“叛國”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太子被費無忌所誣陷,伍奢也受到了牽連。費無忌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有才幹,不殺掉將成為楚國的禍患。可將他們的父親作為人質將他們召來,不然就會成為楚國的禍害。”楚平王派使者對伍奢說“:你若將你的兩個兒子招來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難保。”

伍子胥說:“楚王召我兄弟,並不是為了讓父親活命,是怕我們逃脫後成為禍患,所以拿父親作為人質,假意召我兄弟倆,我兄弟倆一到,父子三人就會一起被殺,對父親的死活有什麼好處呢?況且去了便不能報仇雪恨。不如投奔別的國家,借他國的力量來雪父親的恥辱,一起束手待斃是沒有作為的。”伍尚說“:我知道應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可是只怨父親召我們以求生路,而我們不去,以後又不能報仇雪恨,到頭來豈不被天下人恥笑。”又對伍子胥說“:你可逃走,你可以報殺父之仇,我將安心就死。”伍尚束手就擒,使者來捕伍子胥。伍子胥挽弓搭箭對着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

這是著名的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了頭的故事。

伍子胥奔吳復仇

到了吳國,吳王僚剛剛繼位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通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過了許久,楚平王因為楚國的邊城鍾離與吳國的邊城都養蠶,兩個女子為爭採桑葉互相廝打而大怒,以致於兩國興兵交戰。吳國派公子光討伐楚國,攻破楚國的鐘離、居巢凱旋。伍子胥勸吳王僚說:“楚國可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對吳王說:“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殺害,勸大王討伐楚國是為了報私仇罷了。攻打楚國未必能攻破。”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殺掉吳王而自立為王,又不能說穿此事,於是就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自己退出朝廷與太子建的兒子勝躬耕于田野。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當初,楚平王奪太子建的秦女所生的兒子軫,到楚平王死後,竟即位稱王,這就是楚昭王。吳王僚趁楚平王死了,派兩位公子率兵襲擊楚國。楚國派兵切斷吳兵的後路,使吳兵不能返回。吳國國內空虛,公子光就派專諸行刺吳王僚而後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闔閭繼位後,志得意滿,就召伍子胥賜官行人,與他共商國事。

先前受吳王僚派遣率兵攻打楚的兩位公子,因退路被切斷不能返回。後聽說闔閭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就率領軍隊投降了楚國,楚國將舒地封給了他們。闔閭即位三年,就興兵與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國,奪取了舒地,並捉拿了當初吳國投降的二位將軍。吳軍本想進兵郢都,將軍孫武說:“百姓太勞累了,不可進兵,暫且等待時機吧!”才撤回國。

公元前511年,吳國再次攻打楚國,奪取了六地和飅地。公元前509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吳國。吳國派伍員迎擊,在豫章大敗楚軍,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對伍子胥、孫武說:“原先你們說郢都不可攻入,現在怎樣?”二人回答說:“楚國將軍囊瓦貪財,唐國、蔡國都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舉進攻,務必先得到唐國、蔡國的幫助才行。”闔閭聽了,調動全部兵力與唐國、蔡國共同攻打楚國,與楚國軍隊在漢水兩岸列兵對陣。吳王的弟弟夫概,率兵請求跟隨出征。吳王不聽,就用自己的部下五千人襲擊楚國將軍子常,子常大敗而逃投奔鄭國。於是吳王乘勝前進,與楚軍五次交戰後,就攻入了郢都。

當天楚昭王出逃。次日,吳王進駐郢都。楚昭王輾轉逃到了鄖地。鄖公的弟弟懷說:“平王殺死了我的父親,我殺死他的兒子,不也可以嗎?”鄖公擔心他的弟弟殺害昭王,就與昭王一起投奔隨地。

掘墓鞭屍

吳軍包圍了隨國,對隨人說:“周朝在漢水流域的子孫全被楚國殺盡了。”隨人想殺昭王,王子綦將昭王藏起來,自己裝扮成昭王來對付他們。隨人對於是否把昭王交給吳國占了一卦,不吉利,就謝絕吳國,沒有交出昭王。

當初,伍子胥與申包胥是摯友,伍子胥逃跑時說:“我一定要毀滅楚國。”申包胥說:“我一定要保存它。”等到吳兵攻進郢都,伍子胥尋找昭王,沒找到,就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抽打了三百鞭才罷休。

五 端午節 屈原對決伍子胥

孔孟之鄉網:《伍子胥和屈原:兩個人的端午》;獨立中文筆會:《伍子胥和屈原這兩個楚人,端午節你願意紀念誰?》;手機網易網:《伍子胥和屈原,端午節到底是紀念誰?》 端午節成了楚國歷史名人的對決,其背後是深層次的文化對決,是價值觀的對決。

對屈原投江的分析:

1 可能是屈原本人對楚國認識的錯誤

屈原投江之前曾經這樣說過,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那麼在楚國的社會政治當中,屈原認為新沐者必彈冠。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楚國真的是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嗎?如果不是,是屈原對世界的認識錯誤呢?

所以,從這一點看,屈原精神的標誌不是愛國,而是自殺,他的偉大在於他 敢自殺。

2 如果屈原認識正確,可能的戰略出路

陳德旺先生在科學網撰文指出:

如果屈原有遠大的戰略眼光、一流的口才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他不投江,至少還有以下4個選擇, 由此帶來了四種歷史可能.

1)組織楚國流亡軍隊,嘯聚山林,打游擊,等待東山再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許未來滅秦的就不是劉邦,而是屈原。也許,沒有了劉邦的大漢王朝,而是屈原的大楚王朝;我們現在不叫漢族,而叫楚族。

2)組織楚國流竄兵馬,投靠齊國,親自實施聯齊抗秦;苦讀兵書,出奇制勝,擊敗秦國。此後,秦國再也沒有能力統一六國。於是,中國不再是大一統的中國, 而類似於歐洲或者美國,成為了聯盟制或者聯邦制。

3)隱姓埋名,作為一名教師,傳授楚國文化, 廣招門徒, 被人們稱為屈夫子, 與孔孟並稱為三聖. 他有空繼續寫寫博客,以待天時;臨終時,整理了一本屈原文集,包括數千篇詩詞歌賦,成為以後歷朝歷代科舉考試的必備教科書。

4) 投靠秦國,幫助秦國治理天下,成為著名的秦國大臣,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大秦王朝綿延數百年,歷史教科書再也沒有劉邦的大漢王朝了;但是楚國的百姓始終沒有原諒他,一直稱呼他為楚奸。

3 人間九日在知乎上撰文提出:01、屈原投江可能性非常低。

02、屈原和環王同性戀是真相。03、所謂愛國是儒生的附會,屈原和端午也沒有關係。

對伍子胥的分析

遼寧師範大學 文學碩士 逆行齋視點:《屈原的端午與伍子胥的端午》“伍子胥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在神州大地流傳,著名京劇大師楊寶森的代表作就是《伍子胥》,筆者百聽不厭,每每有令人慷慨悲歌、拔劍而起的激憤。”

“每當我聽到楊寶森先生蒼涼悲憤地唱道“一輪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劍穿”時,我的思緒就會飛回到那個鐵與血的時代。那是怎樣一個時代啊,慷慨與剛烈同在,任俠與仗義並行。就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的主人公出場了。這是一位“三代忠良”之後,“剛戾忍卼,能成大事”,此時已身背“三百餘口”的血海深仇,惶惶然如喪家之犬。而他的仇敵,則是一個君王,一個國家,以一個個人的力量來和一個國家對抗,這是一個誰都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想,當伍子胥在前有阻攔、後無退路的昭關前,在東皋公的茅舍里,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充滿了無助和迷茫,在這個世界上,哪裡才有我的安身所在?他也許有過一剎那的動搖乃至放棄,當他拿起寶劍準備自刎到時候,從閃着寒光的劍鋒上,他仿佛看到了一雙雙怨恨的眼睛,不能死,三百餘口的冤讎還沒報。就是這股復仇的意志,支持伍子胥活了下來。因為,他活在人世間的唯一目的,就是兩個字:復仇。

為了復仇,他利用專諸,幫助公子光殺掉了談不到有什麼罪孽、而且對自己很友善的吳王僚;利用要離,殺掉了吳王僚之子、真正的完美英雄慶忌;為了復仇,他花費十年時間,將吳國從一個野蠻的草莽之國打造成了當時世界的一流強國;為了復仇,他用漫長的消耗戰削弱楚國的實力;為了復仇,他甚至長期壓抑了復仇衝動,只是為了它能更猛烈地爆發:他不僅要報復楚國,而是要消滅楚國。

當這一天終於來到時,他的表現確實決絕到了極點,把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里掘出來,親自抽打三百皮鞭,直到把屍體打得粉碎。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鞭屍事件,數千年以來,一直有人為伍子胥這項艱難的英雄事跡發出感嘆和歌頌。”

“在中國古代,君臣契約關係早已異化成單方面的霸王條款:不管君主多麼混蛋,做臣子的都沒有選擇的權利,更沒有反抗的權利。 而這個人,則是哪麼決絕,義無反顧地對不公的世界開戰,對混蛋的君王開戰,對所謂的祖國開戰。在伍子胥面前,沒有絲毫的奴顏媚骨,沒有點滴的苟且偷生。

我想,如果中國多一些伍子胥這樣的人,那些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王公貴族、帝王將相,就不會這樣張牙舞爪,騎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世界上多一些伍子胥,君王如果想要胡鬧,至少他會先掂量一下這樣做的風險,至少他不敢把別人都當成牛馬和殭屍,至少他知道,有一條底線是不能逾越的。”

風雨蒼黃在知乎撰文指出:當高高在上的統治者暴虐成性時,一個臣民能作什麼?隱忍、剛烈且充滿血氣之勇的伍子胥給出了令人熱血沸騰的答案:復仇。無故加之刀斧,那麼縱然身為君主也要為自己的暴行付出代價。這個答案是懸在歷史長河中無數統治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迫使他們不得不審視自己的行為,縱然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也不得不小心行使。不管華夏大地上的統治者怎麼變換,不管怎麼對治下子民的鉗制和愚弄,但藏於人心的感情是共通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面對暴政和不公,人們有反抗的權利。而民眾的血性則是制衡暴力和強權的最重要武器。保有血性,是一個人對抗欺壓、保護自身尊嚴的最後依仗,不僅要勇於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益,也勇於反抗壓迫和暴政。我們的先祖就是這樣披荊斬棘以成華夏大地,浴血奮鬥以守護自己的親人和家園的。

最後,最保守的儒家的學說君臣關係也指出:君不正,臣投他國。

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慈,子奔他鄉。出自《三綱五常》。

原文: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為父望。

譯文:國君是臣子的準則,國君於無道,做臣子的就可以離開他,投向別的地方。國家是人民的準則,國家混亂不上正軌,人民就奮起攻擊。父親是兒子的準則,父親邪惡,兒子就遠走他鄉。

《左傳》中孔子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指優秀的禽鳥會選擇適宜的樹木來棲息,同樣地,賢能之士也會選擇適合的主子來工作或者侍奉,反映有能之士會在選擇上司方面,作出最合宜的選擇。

《左傳》:孔文子之將攻太叔也,訪於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退,命駕而行,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文子遽止之,曰:“圉豈敢度其私,訪衛國之難也。”將止,魯人以幣召之,乃歸。

因此,伍子胥逃離楚國,投奔吳國,也是符合儒家道德觀的。

六 最後的思考

人民網文化頻道:2017年 弘揚愛國主義是端午節的主旋律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過端午節最關鍵的是“寓教於節”,通過紀念屈原,將愛國主義精神發揚光大,銘於心、見於行,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唱響主旋律,把人們的思想統一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來。”

北青報:2020年 弘揚端午文化 涵養愛國情懷

“繽紛夏日,濃情端午,又是一年端午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作為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紀念日,承載着歷史記憶和精神內涵,凝結着始終不變的愛國情懷,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有着強烈、深沉的愛國情懷,他忠義仁愛的秉性,寧死不污的高潔,以及身殉理想、堅貞不渝的高貴品格,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一大批心憂天下、勇於擔當的愛國英雄的代表。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以各種方式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傳承“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其猶未悔”的愛國主義精神,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底蘊富足以及熾熱的愛國情懷。

端午 屈原 愛國主義。有人試圖勾勒出這條簡單的曲線。

從歷史邏輯中能得出這些結論嗎?

伍子胥說早於屈原說,且有更紮實的考古學證據。萬古傳聞為屈原,不實。

屈原究竟是愛楚國,還是愛楚王,還是愛湘夫人,這是一起史學界的公案。

愛楚國就一定是愛國嗎?孫武 孫臏 商鞅 韓非子 李斯,春秋戰國,華夏土地上的人才如燦爛星辰,都是跨國流動。良禽擇枝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君不正,臣投他國。

李斯《諫逐客書》:“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更是天下人才的召集令。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這是規律。

所以,有人說,伍子胥的臣投吳國,才是英雄壯舉,成就了吳國霸主地位。

從民族國家的發展歷程看:古代中國從周姓王朝-周朝開始,有秦姓 劉姓 李姓 趙姓等家姓國家,只有家國 家天下,沒有民族國家-民國的現代意義。所以從來只有家姓奴才-忠君的思想意識;沒有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民國,所以就沒有捍衛民族利益的現代愛國主義思想。只有家國 家天下的君主和奴才的個人利益主義。如果一定要從古代中國抽象出愛國主義的主題,歷史研究必將陷入混亂。

在古代中國,國 就是 天下,天下 不是人民的 天下,而是皇帝的天下,皇帝的 家,這是皇帝家族的整體利益。用希臘思想家亞里斯多德的話說,這叫 家族統治。

國家的所有權力掌握在皇帝家族手裡,所以國家、社會的利益首先是指皇帝家族的利益,而非人民的利益(權利)。

中國社會的“家天下”從商周開始,直至清朝,即先秦兩漢、唐宋元明清。

在希臘、羅馬時代,國家是指由全體公民組成的集團,如雅典公民團體、羅馬公民團體。這種公民團體集體參政、議政,共同商討和決定國家大事。所以雅典國家又叫民主制國家,羅馬社會又叫羅馬共和國。

希臘、羅馬文明的“國家”概念和全體公民的利益有關,公民占全國總人口的一部分,其餘人口或者是奴隸,或者是外國人。

遵照胡適先生的觀點: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讓節日回歸節日,歡樂祥和,沒有必然的主義。

聲明:綜述中的觀點,並不表示代表綜述者的觀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搞情報:做不了計算機的螽猾民族是“人
2023: 現在的歌唱家依然沒一個能學得了紅線女
2022: 真正有腦子的人會思考為啥putin放在基
2022: 人性不能拷問?
2021: 修心先於煉體,釋家心經,儒家三字經等
2021: 以巴衝突,習豬頭喘口氣。
2020: 隨筆:美國占全世界人口的4%,但是占新
2020: 大爆料:看看誰家兒子,3個月從千萬到
2019: 政治掛帥,習回毛二時代。
2019: 中美如果全面貿易脫鈎對中國意味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