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游戏
送交者: business_angel 2020年08月03日23:05:04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导读: 这是一篇出自德国《明镜在线》专刊的付费版评论。他发表于今年7月29号。 作者名叫Michael Sauga,是《明镜》经济专栏作者。

《明镜》


中国并不是西方意识中的民主或法治国家。(...此处省略两句话...) 那么,作为惩罚,特朗普将华为5G从西方国家移动网络中排除在外是否就是正确的呢?


近期,有很多国家都屈服于美国压力。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之后,英国也大规模禁止华为。如今,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柏林。难道德国不应该追随美国,也将这家国企从未来网络中排除吗?


答案是:不!


不仅仅只是因为中德经济关系比世上任何其他一个国家都要紧密,而是美国提供的理由并不能让人信服。特朗普的做法是矛盾和任意的。他想把世界卷入一场跟中国的冷经济战中,然而,德国对此并不感兴趣。



显而易见,特朗普的首要目标是转移视线,分散他在国内无能处理新冠状病毒危机的注意力。从他在华为和中国政策的变化与他在白宫更换顾问的速度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去年,特朗普还称对方是“朋友“,并给予就某自治区政策的支持以及提供一份完美的贸易协定。但自从疫情爆发后,特朗普又把“中国病毒"视为首要敌人。他对华为的攻击基于此,而不是来自关于间谍活动威胁的新发现。


关于西方如何应对在经济和技术领域上日益增长的中国问题上,特朗普也没有一种战略。他的政府谈到“脱钩“,但没有人知道从哪开始孤立中国、如何终止以及想从"脱钩"中赢得什么。


即便禁止华为在西方世界的移动网络,也免不了受中国控制。他的欧洲竞争对手,比如爱立信和诺基亚都在中国生产网络配件。这难道也不是一种危险吗?


当美国决定不再提供华为芯片时,该如何解读这条信息?它难道不正意味着,中国在技术上最起码同样依赖西方吗?如果要保护自己不受全球数字经济中的黑客攻击,应当依靠技术能力,而不是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保护。这在21世纪几乎没有意义。


假如西方把华为事件作为今后的技术政策样本,中国将必定回击。一项华为禁令将成为一场全球贸易战的开端。在这场贸易战中,所有人都是输家。


联邦德国应该保持他的现有政策: 对5G网络所有供应商制订标准化和高安全性要求以及额外保护核心领域。同时,德国必须清楚表明,他们并非对香港(事件)无动于衷。


但是,德国应当拒绝一场由特朗普发起的全面贸易战。

拒绝的理由不仅仅出于经济,也有政治因素。

对特朗普而言,贸易是一种达到"美国优先主义“目的的武器。

对德国而言,贸易是一种抵消政治对抗的工具。


这是德国人自二战后吸取的历史经验。即使在冷战高峰期,联邦德国和前苏联以贸易往来的形式化解体制上的冲突。


俗话说:既然能做贸易,就不会开枪。


这项原则应继续有效,包括与中国的关系。



spiegel.de/wirtschaft/s





>>>>

译者点评

虽然近期关于Tiktok的新闻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但对比之下,华为更为重要。


的确,德媒目前就华为问题并没有报道太多。这篇评论是为数不多,拒绝德国加入特朗普的中国贸易战以及反对禁止华为的文章,而且还是来自所谓"反华"的德媒《明镜》。


按照以往,这是一篇极其容易被《环球时报》、占豪或其他自媒体扭曲和篡改的文章: 选择性筛选文中部分内容,让不懂德语的读者误以为"德国(又开始)拥抱中国"或"德国(又开始)选择了中国"。真实报道往往比较"复杂";一点。长期以来,很多国内读者都在无意识地消费和接受被篡改的假新闻。希望有了相对完整版的译文后不会轻易地被篡改。


通过类似译文能反映出德媒评论员就某具体问题的真实看法。不管是反或亲,对或错,都会给出其理由和依据。看不同媒体的价值就体现在多层视角。很多人习惯性把不符合自己的视角一并视作"傲慢的德国人"、"典型的冷战思维"或"痴人说梦"来看待。


"原来德国人是这么看问题的""德国人不可以这样看问题"是有区别的。我最近在阅读郑永年的作品。我发现,每当书中写到西方就中国问题做出任何措施或反应时,他永远都会用"西方对中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来解释。我就很纳闷,为什么西方,比如当美国或德国媒体人就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跟国内官方不一样的评估和分析,必定就是"错误的判断"?


为什么这样?这离不开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包括不同的意识形态。我们不太提倡通过另类视角看问题或刨根揭底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这样很难统一意见(假如每个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独特观点,那还了得,怎么落实思想统一?)。我们更提倡别人要像我们一样思考,标准答案最大化(死记硬背少思考)、推崇思维模式一体化(一言堂)。说好中国故事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他人接受和接纳我们的思考模式,并得出跟我们一样的"正确结论"。


我以前在留言圈也经常看到类似现象。只要德媒或政客的分析跟国内主流媒体不一致,必定是对中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可能也是所谓争夺话语权或解释权的表现: 别人可以分析或评论我们,但立场必须跟我们一致,否者就是错误的判断。我们自己的解释才是唯一正确的。


就以上这篇评论而言,它能体现出德国人的某种理性: 作者会以德国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去分析和探讨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我本人对整篇评论并没太大感觉。大部分内容我在其他媒体都接触过。这种专栏评论不是学术文献,篇幅不可能太长,也不会描述的过于细腻。他只是反映出专栏作者在这个时间段就某个具体热门问题的实际看法。时效性很重要。不要期待类似评论会起到多么大的影响。



欢迎关注公众号: 新华二代在德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贸易战下川普完成战略部署--巴尔的摩黑
2019: 香港人每天上街“闹”,原来都是一个诉
2018: 许章润的智慧在哪里?
2018: 丢了包子,洪洞县还有更好的货色吗?
2017: 印度入侵一贯自贬为猪要进养猪场的公知
2017: 习掌柜的伟大成就, 南海种岛走活了一
2016: 1949年后中国丢失多少国土?看完我哭了
2016: 丘岳:谈论美国的总统大选
2015: 彼德:台湾课纲调整要洗谁的头脑及政党
2015: 春秋戈:如此对待令计划,习近平究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