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哲學的視角
送交者: 山里人 2020年09月17日08:49:2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那些我們認為不可能的。

----波洛,《尼羅河慘案》

2020 9 14

 

一直在研究條件反射,現在,脈絡逐漸的清晰起來,我們,所思,所為,無不是條件反射的約束之結果,我們通常是無意識所為,之所以如此,在於我們的哲學的視角。

什麼是哲學?這個問題大約在小學就接觸了,但是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卻持續至今;哲學是母科學,迄今為止,我們所有的科學均來自於哲學,從這個角度看,數學家,只是更為精緻的哲學家而已,同理其他科學家。

哲學,是我們對環境認知,它提供了環境知識與對環境的猜想,以及對認知環境的思路與途徑。

因此,哲學,一直與我們的環境相關,環境中的物與事,進而方為邏輯。

哲學史,只是告訴了我們:誰,何時,何事,何理論,使我們對哲學的進程有一個清楚的了解,走嗎觀花,哲學的脈絡卻也迷失在其中了。

 

哲學的視角

哲學是我們對環境的認知,因此哲學的標準也就很清楚了,那些接近真實的理論才是哲學的真正有效的部分,神任何的假設,寬泛地講,也許是哲學的構成,但是,不是哲學有效的部分,因此,上帝與諸神均被排除在哲學有效的部分之。

BC4—AD4世紀的古希臘與古羅馬哲學中,神找不到他們的椅子,附件1,直到AD4之後基督教哲學的興起,AD4—14世紀,神才出現在哲學家眼中,用於填補未知,附件2;在17世紀之後,神就淡出了哲學家的視野,到了18世紀,哲學中已經找不到神的身影了,在現代哲學尤其如此,在哲學的殿堂里沒有上帝的椅子。

在古典哲學中,觀測體是獨立存在的:{觀測體i},i=1,2,、、、n,逐步地形成其理論,理論的內涵取決於哲學家的生存空間,他們在這樣結構{觀測體i}中思考,其本人的環境直接決定了他所面臨的觀測體與結論,因此,他們的結論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順便提一下:因為環境因素,永遠不會有終極的論。

從公元前的古典哲學至今,哲學的區別在於系統的概念,分界點是貝塔郎非《生命問題》,1948年,有了系統的概念,哲學思想就變得更廣闊了,看到了觀測體i觀測體j的邏輯關係{觀測體i}成為了網狀結構,觀測體i只是網絡中的節點;然而哲學家們會下意識地把{觀測體i}是為一個有限的封閉空間,這樣的假設十分合理,卻也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結論。

直到普里高津20世紀70年代提出‘耗散結構’理論,把系統概念從局部的、有限的空間帶入到了開放系統,在開放系統之下,耗散結構,哲學的結論也一定會有所不同,因為,觀測體的環境被重新定義與量度:環境,非我之外即環境;與環境的熱交換,耗散結構。

 

在古典哲學中,黑格爾的量變質變規律,是無法略過的,結論也是十分可靠的,但是,黑格爾卻沒有能清晰地說明‘為什麼量變可以引發質變?’以及‘量變是如何引發質變的’。

在黑格爾的小邏輯中,黑格爾並沒有給出質的明確定義,質被描述為:存在或有可以界說為“我即是我”,《小邏輯》A 質,§86

黑格爾所述之質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個體性

普遍性:實有是規定了的有;它的規定性是有的規定性,即質;特殊性:某物由於它的質而與他物對立,不僅是與一個他物對立,而且是對這個他物的相對否定;個體性:自為之有。

關於‘質’黑格爾都描述到了,卻沒有點透:質,是相對於環境實有的規定性,也就是講,任何一種實有相對於不同環境將體現為不同的規定性。

如貓,是一種實有,有他內在的規定性,即:質,處在不同的環境下,他們將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徵,質。

如:一般而言,貓是捉老鼠的,但,海島上的貓卻是上樹抓鳥的,我家的貓卻不知鼠為何物,只是一個寵物。

在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中環境的概念也有所不同,黑格爾在描述各種地理環境中人們的社會生活及民族性格的時候,注意到了因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他在宏觀的範圍理解環境,卻對環境不做定義,以我的理解‘非我之外即環境’也就是說,任何一個觀測體之外就是該觀測體的外部環境,因此在一個由多個元素構造的觀測體構成之元素是彼此通過能量的交換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是環境發生了狀態的遷移,變遷後的環境又反作用於觀測體之構成,如:我們同在一個社會生活中,一句‘人家都是這樣的’,會引發環境的漸變,這種彼此的相互作用改變了,至少是局部改變了該觀測體的環境,環境的變遷又導致了其構成元素行為的改變,體現為不同的行為模式,即:體現為不同的質。

-----這就是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

還有波普哲學,他有一個著名的、令人感到沮喪的結論:科學只能被證偽,而不能被證實。

我大約在高中階段讀到它,那種沮喪的記憶我至今尤在。

波普科學哲學的基礎是在有限的邏輯空間中進行歸納推理,而得出全稱判斷的真偽問題,1936—1959,波普因為沒有建立開放系統的概念,所以他才引出了“科學不可證明”的結論。

事實上,在有限空間中的歸納推理得出的結論被擴展到一般化概念之後,全稱判斷,都將會面臨被否定的風險,因為環境的變遷,歸納推理的空間改變了,結論因此變得成疑。

在開放系統下,在耗散結構中,波普的‘科學只能被否定’則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因此,我們需要在開放系統下才能更有效地理解世界,也即:耗散系統(Dissipative system),在耗散系統可以清楚地理解萬物的聚與散,生與死。

一般而言,開放系統下的條件反射過程才是我們解讀世界的鑰匙,所有的定律、定理、法則無不是條件反射過程的細化與個性化,也許,我們需要對巴布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做更好的更為一般地解讀。

人類走出非洲至今的整個人類發展史都是條件反射過程,只是,過程太宏大了,跨度太長,我們也因此迷失了對整個過程的理解。

甚至,連哲學家們的存在也是一個條件反射過程,只是我們卻未曾意識到。

 

結束語

有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瞎子摸象,譏諷瞎子們的局限性,我到認為,瞎子們至少把手摸到了大象的身上,理解它是早晚的事情了。

也許,那群瞎子就是我們的哲學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918!88年!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2019: @runqun,你配提中華民族嘛
2018: 記念9,18,1931。抗日戰爭勝利萬歲!
2018: 工業化越遷的閥值
2017: 孫政才轉10億給情婦養死生子女!!-明
2017: 權力比毒品還厲害
2016: 南來客:老蔣是投降派嗎?
2016: 給你們看看巴黎,現在是黑鬼城了,可喜
2015: 梁漱溟評周恩來毛澤東
2015: 公孫明實乃公孫不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