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纵然曾经踌躇满志、胸怀天下的帝王,到了年老时节,也不免感到疲惫和厌倦。那些风光无限的年华,那些叱咤风云的日子,如今都化作了一抹灰白,藏在岁月的褶皱中。老皇上厌倦了,这种厌倦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经历了太多权力的惊喜与沉醉,享受了太多臣下的顶礼膜拜,销蚀了太多的感官刺激,已经不复当年的热血,不再多愁善感,更喜欢风平浪静,更多时光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
隋炀帝的厌倦
隋炀帝杨广,这位曾经心怀远大理想的帝王,在登基之初,锐意进取,开创了许多伟大的事业,如大运河的开凿、震慑突厥、创立科举等。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杨广的激情逐渐消退,代之而起的是深深的厌倦和疲惫。他看尽了人心的叵测,体会到了权力的孤独。当初的宏图伟业,如今却变成了无尽的烦恼和无奈。隋炀帝的晚年,沉迷于奢靡生活中,挥霍无度,终究在大厦将倾之际,成为了自己一手创立的帝国的掘墓人。
魏太武帝的厌倦
魏太武帝拓跋焘,曾是北魏的中兴之主,他的戎马生涯和军事才干令人称道。当年金戈铁马,烽火扬州路的佛狸皇帝,曾令江南朝野闻风丧胆。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魏太武帝见证了无数次的生死离别,经历了无数次的胜利与失败,这一切都在他的心头积压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最终,魏太武帝选择了避世,躲进了深宫,试图在孤独中寻找片刻的宁静,然而颓废与失常使他最终被身边的太监所弑杀。
厌倦的根源
自古以来,帝王们无不是肩负着治国安邦的重任,他们的一生都在为权力和江山而奋斗。然而,当他们年老体衰,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厌倦之情便油然而生。治国理政的纷繁复杂,权力斗争的刀光剑影,亲情友情的淡漠离散,都让这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帝王们感到无比的疲惫。
当今习皇的厌倦
当今习皇,本是一闲散宗室,疏枝亲贵,受江皇识拔,骤登大宝,便显出枭雄本色,神武英才。削藩西南王,抓捕徐才厚,整肃周永康,灭团派,整江系,干掉所有朝中昔日大佬,迅速建立起习氏江山。特别在二十大上,更是党国一体,满朝文武,俱成习派天下,大权独揽,事无巨细,都听习皇一人决策。习皇自认为此等功勋,昭天映日,盖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神一样的人物。
但大太监王沪宁越老越糊涂,竟然在一篇文章中称神武习皇帝为“改革家”,把皇上与区区邓小平赵紫阳一类的草芥人物相比,似乎习皇与这些改革大师相比毫不逊色。言外之意,习皇功业不过权斗,称改革家似乎很抬举习皇帝了。改革家是什么东西?真是岂有此理。人常言“高级黑、低级红”,含沙射影,春秋笔法,皮里阳秋,指桑骂槐,诋毁朕躬,此其谓也,其心可诛。
此种两面派小人,不值习皇生气,以后再找机会报复,先把文章封掉即可。但十几年的权力之路,充满艰辛,如今功成名就,到达峰顶,一览众山小。人生目的达到,却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刺激到他。改革开放,虽然上下都有意愿继续搞下去,但对习皇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东升西降,一片光明;四海宾服,国泰民安;扶贫已顺利完成,全体人民达到小康水平,莺歌燕舞,形势大好,功德圆满,还改什么?还有什么可改的?再改也不能脱离四项基本原则,说到底,就是政权姓习,党国姓习,永远不能改。
海外人士认为三中全会毫无建树,陈词滥调,这就对了,海外说不好,那就说明我们做对了。我们就是要坚持敌人反对的东西,比如四项基本原则,一大二公等,绝不搞资本主义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