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落基山人: 東亞諸國的民主化進程對中國的啟示
送交者: 落基山人 2010年04月08日08:58:3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東亞諸國的民主化進程對中國的啟示

 

 

東亞諸國,在歷史上都是中華文明圈或泛中華文明圈的國家,其政治制度基本與中國一樣,也都是專制制度。當然,由於所處的地方以及民族的特色,這些國家的專制制度也各有其特點,有的與中國相似,有的不同。這裡的東亞諸國指的是,日本,韓國,台灣地區,中國,不包括東南亞那些國家,也不包括新加坡。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日本。日本開始接觸西方文明以前,其國家政治的特點就已經與中國有了很大的不同。這是許多人沒有看到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的明治維新可以很快成功,可以很快建立一個君主立憲的政治制度,從而在一開始就擺脫了西方國家的奴役,而走向強盛的原因;反過來也是中國的君主立憲改革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因為,中國和日本一開始就有很大的不同。

 

 

那麼,日本在1860年代以前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與國家形態呢?首先,日本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而是幕府統治的國家。幕府統治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霸主的統治,很像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日本那個時候是有很多的小的獨立與自治的地區,這麼多自治的地區是來自古代的小國,小國的特點就是他們幾乎都是獨立的,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經濟和自己的政治階層,但他們的霸主是那個幕府。在中國春秋末期的時候,中國也有很多的小國,有上百個小國,但有幾個大國可以輪流稱霸,如晉國,如齊國,如楚國,如吳國,這些大國稱霸的原因,一是他們的國家比較大,土地大,人口多,軍隊強,另外就是他們一般還要打一個旗號,就是尊王攘夷的旗號,尊周天子為主,挾天子以令諸侯,其他小國尊重這個霸主,但小國自己還有獨立性。只是,那個周天子,因為喪失了自己西部的領地,被迫遷都,成為東周,周天子的地位已經是形式上的了。

 

日本的霸主,就是那個幕府。那麼,日本的天皇哪裡去了呢?日本的天皇就如同那個周天子一樣,只是有形式上的地位,而沒有實際的權力,說話也不算,而且,日本已經不在天皇的實際統治下有近700年的歷史了,從12世紀到19世紀。這就是日本在西方列強到來前的社會形態,與中國的社會與國家形態完全不同,中國從兩千年前的秦始皇的時代就是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了。

 

日本的這種形態,非常像歐洲西方國家中世紀的形態,即分封制的,有很多的小國,基本獨立與自治的,但一般還要有一個名義上的頭,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尤其是教皇是最大的頭。

 

而分封制的西歐國家,是他們能進入近代民主國家,形成民主制度的一個最現實的條件,沒有西歐國家的分封制度,就沒有後來的民主制度,民主制度並不僅僅是一些的理論,必須有現實的必要條件,參見筆者的《西方中世紀的分封制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前提》。

 

因此,當西方列強到了日本後,日本人迅速認識到,必須要改革了,因為那個鄰國中國,如此強大的中國都敗在了西方列強的腳下,小小的日本又會如何呢?因此日本的有識之士認為,日本必須要改變,才能生存。而西方什麼樣的制度最適合日本呢?日本人考察來考察去,發現英國那個君子立憲的制度,而不是美國的總統制的民主制,是最適合日本的。因為當年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就是建立在歐洲中世紀分封制的基礎上的,無論是英國的議會制度,英國的大憲章,都是建立在分封制度的基礎上的,而日本現在的社會與國家形態,就是分封制的,與當年的英國是何其相似,而且,日本還有一個現成的天皇在。天皇雖然沒有實權,但還有精神領袖的地位,所以,日本人的那些獨立自治的地區,就聯合起來,只是打了幾次不大的戰役,就推翻了幕府統治,即推翻了那個霸主,迎回了虛位700年的沒有什麼實權的天皇,作為君主立憲的那個君主,然後建立議會,那些事實上是獨立與自治的地方,都派出代表參加議會,在議會中博弈,日本的君主立憲制度於是就很輕鬆的建立起來了。

 

那個時候的日本,充滿了活力,因為日本的下層,本來就是獨立與自治的,與美國現在的各州是一樣的,因此,下層有活力,整個國家就有活力。我們看,日本之所以後來經常有以下克上的事件發生,就是下層太有活力的表現,如民間的刺殺李鴻章。軍隊也非常有活力,也常以下克上,如918事變,如占領南京等。

 

國家得到了統一,統一在天皇的名義下,而天皇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只是一個精神上的領袖而已。這本來也是君主立憲的本意,即靠立憲來限制君主的權力,而日本的天皇,本來就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上天似乎將什麼都給日本人準備好了,日本人真的是太幸運了。而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坎坷的歷史,就沒有那麼幸運,因為中國那個時候的制度與日本太不一樣了。因此後來,不僅君主立憲搞不成,總統制的西方政體也搞不成,最後還是不得不退回到專制制度的老路上來。

 

當然,日本的民主化進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就是前面說的1860年代的君主立憲制度的建立,另外一個是在二戰以後。因為在二戰前,日本開始了軍國主義的道路,二戰日本戰敗以後,在美國的壓力下,又開始了第二次的民主化,但還是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第二次的民主化道路也很順利,就是將那些軍國主義的東西去掉就行了。日本的內閣在二戰前與二戰中都沒有什麼權力,權力被軍方架空了,天皇凌駕在內閣之上。因此,二戰以後,只要恢復內閣的權力,廢掉軍方的權力,同時打掉天皇膨脹的權力就可以了,即恢復到1860年代的制度就可以了。

 

這樣,我們看到,中國的民主化道路好像與日本的民主化道路沒有太大的可比性。因為兩國的社會與國家形態太不一樣了。

 

那麼,韓國呢?筆者覺得韓國與中國的台灣有非常相近的民主化歷史進程,因此,可以將韓國和台灣放在一起來討論。那麼韓國和台灣的相近性是什麼呢?一個是韓國因為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其統治方式與中國非常的接近。韓國或朝鮮在歷史上,基本就是中國的一個影子,受中國的影響非常大,老一代的人都會寫漢字。而台灣,就是中國的一個省,因此其基礎和前提都是中國專制制度的。而且韓國和台灣在清朝末期以後,也有相似的歷史經歷,因為他們都被日本人統治過,而且長達數十年,受日本的影響也很大,二戰後,韓國和台灣都回到自己祖國的懷抱,然後,韓國與北朝鮮分離,台灣和大陸分離,開始受到美國的強烈的影響,在6070年代,也都開始了經濟起飛,其民主化進程的時間表竟然都差不多,都在19861987 年前後正式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更有意思的是他們在民主化後所得的民主後遺症也差不多,韓國有很強烈的族群分離的傾向,台灣也有很強的族群分離的傾向。這真的很有意思。

 

韓國和台灣的民主過程,都有兩個方面,一方是開明的專制的政府,一方是想民主的人們和民主鬥士的存在。兩方面角力的結果,同時又在美國適當的干預和壓力下,就是在適當的時候,那個開明的專制政府開始妥協,開始放權,於是敵對的兩方面開始合流,於是就完成了兩地的民主化進程。

 

台灣的民主化進程一開始有一個精英的民主啟蒙的過程,就是那本很有名的《自由中國》雜誌。殷海英,雷震,胡適,這三個大人物搞得蔣介石是左右為難,抓也不是,放也不是,胡適還是蔣介石的老朋友,名氣又那麼的大。胡適不僅要搞雜誌,在言論上進行民主啟蒙,還要搞反對黨。當反對黨真的搞起來後,蔣介石就真的火了,就將殷海英抓了起來。胡適是在美國,台灣兩邊跑,蔣也沒有什麼辦法。後來的釣魚島事件,開啟了台灣一般民眾參與政治的浪潮,那個馬英九就是在那個時候出來的。後來老蔣完了,就將政權交給了小蔣,經國的手中。後來又有了什麼美麗島事件,江南事件,台灣後來大放光芒的政治人物基本是悉數登場了。包括那個活寶李敖。

 

當在野的民主鬥士和一般群眾開始合流的時候,專制政府那一方就有些妥協的跡象了。因為,這個時候,民主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政治精英與知識分子的要求了,不是書生的要求了,而是一般人民大眾的要求了,這就厲害了,對統治階級的壓力就非常的大了。這個時候,小蔣的偉大就顯示出來了,即,小蔣認識到,世界的民主潮流是浩浩蕩蕩的,順之者生,逆之者亡,因此,小蔣就說,那就解禁吧,廢除戒嚴法,開黨禁。當時國民黨的人說,如果開了黨禁,我們國民黨將來很可能就會失去政權,甚至會亡。小蔣當時說了一句名言:歷史上哪有永遠存在的政黨?於是,台灣就順風順水,先是地方選舉,後來是總統選舉,民進黨從街頭党進入了議會。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韓國的民主化進程也差不多,我就不羅嗦了。那麼,我們的問題是,這兩個地方的民主化過程,對中國未來的民主化進程有什麼啟示呢?也就是說,如果要實現民主制度,有什麼前提條件,以及有什麼後遺症。

 

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韓國與台灣的民主化過程,與西方國家的民主化過程的次序正好相反,西方國家的民主化過程是由分散到合一的過程,是由分到合,英國和歐洲國家大多如此,包括後來的美國和日本也都是如此。而韓國和台灣是從合到分,由專制到分權的過程。美國民主制度的建立,是美國在獨立戰爭以前,13個州,已經有了事實上的近200多年的獨立與自治的傳統,然後在獨立戰爭以後,各個獨立與自治的州,開始派代表到費城開大陸會議,來談判,最後談來談去,形成了一個契約,就是美國憲法。聯邦制也由此而成。

 

那麼從專制到民主,由合一到分權,其過程有什麼特點呢?其中一個就是經濟的問題,第二個是人民大眾參與的程度。在這裡,我們會輕易忘了一件事,就是韓國和台灣在6070年代的經濟起飛對政治的影響。筆者的觀點是,如果沒有韓國實行獨裁時代的經濟起飛,沒有台灣在兩蔣時代在威權統治下的經濟起飛,就沒有後來的政治民主化。因為沒有經濟的起飛,沒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是不會有太多的民主化的要求的。因為首先是吃飯的問題。何況,東亞的人一直在專制的統治下,已經很習慣專制統治了,對民主的期望值不是太高。而在專制的時代,那些後來的族群分裂都沒有顯現,因為被壓住了,那些可能被喪失的領土也沒有被喪失。

 

這很有意思,因為很多人都在論述一個反方向的命題,即民主政治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國家越民主,經濟越發展。但韓國和台灣給我們的啟示恰恰相反,威權專制的統治,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而經濟一旦搞上去了,人們富裕了,對民主就有了更大的要求了,這個時候,普通的百姓才會參與政治的民主化要求,也才會實現真正的民主。否則,幾個精英,幾個書生沒有什麼用,鬧騰不出什麼來,人民大眾不參與,一切都是枉然。

 

這也是東亞國家民主化的一個特色的地方,與西方的民主過程不一樣的地方,東方與西方,其方向是反向的。那麼,中國是否可能在國家經濟好了以後,在人民開始很富裕了以後,人們便會有更大的民主的要求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中國現在的威權專制統治大概也是必須的。當然,最好是開明的,寬鬆的專制統治。開明的專制統治在最後的關頭會向人民的民主傾向妥協的,韓國與台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但是,台灣和韓國成功了,就代表中國大陸一定會成功嗎?也不一定。因為中國是大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非常複雜,不像台灣韓國這樣的小地方那麼簡單。而且,民主化,有幾個前提,一個是經濟的起飛,一個是普通百姓的參與,一個是開明的威權政府,一個是民眾的契約精神與法制精神,一個是如何解決民主後遺症的問題。這個民主後遺症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注意,那就要看中國是否能承受了。其中一個就是族群的分裂;第二個是領土的分離出去。前一個後遺症在韓國和台灣都出現了,後一個在蘇聯也出現了。

 

韓國民主化後,民主後遺症是族群的分離,韓國幾大地域之間的分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百濟,新羅,高句麗時代,太嚇人了。台灣也是如此,外省人與島內人的分裂。最後的結果是,黨派與政治觀念的分離,你有什麼政治觀念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什麼黨,你在什麼地盤,你的根據地在哪裡。也就是說,只有派系之爭,沒有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黨爭。

 

蘇聯的民主後遺症更嚇人,那麼多的加盟共和國分離出去了。蘇聯一舉失去了沙皇俄國幾百年來的努力。韓國與台灣因為太小,也沒有什麼種族的問題,宗教的問題,民主的後遺症還算較輕,僅僅是族群有些的撕裂而已。但俄國的民主化,代價非常的大,現在的車臣還在俄國的地鐵搞自殺爆炸。

 

中國如果開始那種西方的民主化,也可能要付出如蘇聯一樣的代價,即失去西藏,失去新疆,失去台灣。因為在這些地方,既有種族的問題,又有宗教的問題。這幾個地方失去後,中國的領土要縮小一半。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非常可能發生的事情。青海與寧夏的回民也可能會開始鬧。南方與北方也可能開始族群撕裂。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那麼,中國可以承受這樣的結果嗎?

 

如果不能,中國就必須自己創造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來,既不是是以前那樣的專制制度,也不是西方那樣的民主制度,而是第三條道路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大躍進餓死3000萬人更顯示文革的必要性
2009: 一提消滅中共,有人就精神緊張。我說的
2008: 懷舊故事《少年失寵物》圖
2008: 奧運會告急,我們怎麼辦?
2007: 紐約緩慢走向鬼城?
2007: 支持周強 計生政策面前 人人平等
2006: 對胡哥兒“八榮八恥”的簡略評論
2006: 反專制,還是反華? 我看‘為何、何時、
2005: 中國老百姓怕官,官怕洋鬼子
2005: 文強口述自傳 第三十一章 一件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