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凡人》 第二章:彼得-快嘴使徒(Peter-The Apostle with the Foot-Shaped Mouth)(14)
主是如何從如此質地粗糙的織物上選取塊材,並將他造就成領袖? 一方面,基督確保彼得擁有那種生活經歷,使他能成為所期望於他的那種領袖。 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的領導者是培養出來的,而非渾然天成。
經歷是一位嚴格的教師,就彼得而言,他起起落落的經歷極富戲劇性,而且常常伴隨痛苦。他的人生道路諸多曲折,主帶領着他度過的三年充滿各樣試煉和困難,這給了他作為一個真正的領袖人物必須具備的寶貴人生經歷。
耶穌為什麼這樣做? 他是不是因為折磨彼得而感到高興? 一點也不。 經歷—即使是困難的經歷——都是將彼得塑造成他需要成為的人所必需的。
最近,我讀到一項研究的結果,該研究涉及美國所有在校槍擊事件中捲入案情的年輕人。 事實證明,射手幾乎都是年輕人,他們的共同點是為了控制他們的行為問題,都服用了利他林或其他抗抑鬱的處方藥。為了抑制不良情緒和行為,他們採用服藥的方式代替了嚴格的自我紀律約束。兒童心理醫生也以開處方藥的方式來取代孩子行為的訓練和他們自我控制的教導,這樣,只是讓孩子的背逆行為暫時抑制,卻沒有從根本上面對並解決問題。那些孩子在幼年時期就被人為地避開了他們反叛的後果,從而錯過了可能以不同方式塑造他們性格的生活經歷。
-選譯自約翰 麥克阿瑟《十二凡人》第二章《彼得-快嘴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