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ZT-1976年唐山大地震罹難倖存者中瀕死體驗的研究
送交者: 炭火 2008年06月04日06:03:2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1976年唐山大地震罹難倖存者中瀕死體驗的研究》

——天津市安定醫院馮志穎 劉建勛
摘要:對81例震災倖存者中的瀕死體驗(NDE)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存在40種NDE現象,其中占半數以上的是軀體陌生感、思維特別清晰、情感喪失、身體感覺異常、仿佛是夢幻、走向死亡感、平靜或寬慰感、生活回顧或全景回憶和思維過程加快;NDE量表評價7分以上者32例,其中以認知型和超然型居多。指出NDE的內容、後果和類型可能同種族地區、心理文化背景和瀕死事件的種類有關。
  關鍵詞:自然災害 瀕死體驗 倖存者
  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 NDE)是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和處於潛在的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在死亡威脅下的深刻主觀體驗〔1〕。它和臨終過程的心理是人們走向死亡時兩個不同方面的精神活動〔2〕,國內尚無這方面的實際調查。我們於1987年12月對11年前在唐山大地震中罹難的81例倖存者進行了NDE的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均系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由於房屋倒塌遭受嚴重砸傷,瀕臨死亡經搶救脫險的截癱療養院的病人。隨機選取100例作為調查對象,其中19例因不配合或拒絕回答被剔除。實際調查資料完整者共81例,其中男43例,女38例。軀體的損傷除5例完全恢復外,76例造成終身截癱,其中完全性癱瘓54例,不完全性癱瘓22例。
  2.調查方法:採用問卷式回答和查閱有關醫療記錄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內容包括一般社會人口學資料、單項NDE現象問卷和NDE量表〔3〕。單項NDE現象問卷以文獻報道的各種NDE現象〔3-6〕為基礎,結合本研究前訓練性調查中所見到的一些感受制定的,內容包括認知、情感、超常和超然4方面共40項內容(見表1注),被調查者根據當時感受回答有無此體驗。NDE量表為上述40項問卷中的16項特徵性體驗(表2),根據被調查者主觀感受程度的深淺每項評為 2 或1分,無此項體驗者為0分,量表得分在7分以上者可被認定存在NDE〔3〕。在正式調查前我們進行了小樣本的測驗訓練,一致率在95%以上。調查中每1例均由2名專業人員同時進行評判,得出一致結果。調查1例約需3~4小時。
  結果
  1.一般社會人口學資料。(1)年齡:遇難時年齡12~60歲,其中18歲以下4例,19~35歲51例,36歲以上26例,平均31.4±11.3歲;(2)民族:除2例回族外,余均為漢族;(3)婚姻:已婚42例,未婚39例;(4)文化程度:小學19例,初中33例,高中和中專18例,大專以上5例,餘6例無文化;(5)職業:行政和技術幹部11例,工人27例,農民12例,餘31例為下鄉知識青年和家庭主婦;(6)性格:我們採用Neymann內、外向人格問卷法〔7〕進行評價,遇難前性格特點,按內向、外向和一般性格劃分各為18,37,26例;調查時同遇難前比較,性格有改變者47例,其中2例變得盲目樂觀,26例變得急躁,19例變得溫順,男女之間無顯著差異;(7)遇難時狀態:37例處於睡眠狀態,34例已被震醒,另10例對此未作明確回答;(8)意識障礙和持續時間:遇難瞬間有意識障礙(主觀感覺意識不清晰和對當時情景不能回憶)者 37例,其中8例有腦外傷。意識障礙持續時間在1小時以下者19例,1~3小時7例,大於3小時11例;(9)是否相信靈魂、鬼神和命運:有22例回答是肯定的;(10)對死亡的看法:回答是痛苦的25例,是樂事 11 例,認為死後進入非塵世領域、或同已去世的親人團聚、或以其它形式存在者24例,對死亡未加考慮或認為人死如燈滅21例;(11)有否NDE知識:23例回答遇難前曾聽到或看到過有關NDE的傳說或資料;(12)瀕死經歷:3例既往曾經有過接近死亡的經歷(戰爭負傷、掉進水塘和疾病),但因當時年齡小,時間過於久遠,回憶不出確切體驗;(13)對回憶當時體驗的反應:表現為無所謂或無拘束地暢談60例,顯示恐懼悲痛18例,被激怒2例,勉強回答1例;(14)對當時體驗的記憶:67例對當時體驗記憶猶新或較同時期其它事件記憶更清晰。
  2.各項NDE現象的發生率見表1,其中占半數以上的是NDE-1~9九項。
  3.NDE量表:評分結果見表2。81例中未得分者9例(既不具有量表中所列之任何一項體驗)。72例得分者中7分以上32例,占全部被調查者的39.51%;其中7~10分21例,11~14分9例,15分以上2例,平均得分為9.88±2.79。這32例中按認知、情感、超常和超然4部分體驗中得分最高者判斷其類型〔6〕。其中認知型11例(34.38%),情感型1例(3.13%),超常型4例(12.50%),超然型9例(28.13%);另7例涉及2或3個部分,均具有相同的最高得分,我們未予分類。81例中認知、情感、超常和超然部分所得總分分別為165,82,95,105,以認知和超然部分為高;各單項體驗總分在40分以上的有:認知方面的時間加速、思維過程加快和生活回顧,情感方面的平靜或寬慰感,超常方面的軀體外體驗和超然方面的遇見非塵世的人或靈魂形象。
4.NDE現象和某些因素之間的關係:為了便於統計分析,除年齡外需將其它諸因素計量化,如性別按男為1,女為2;已婚為1,未婚為2;相信靈魂為1,不相信為0;文化程度按大專,高中,初中,小學,無文化依次排列為 4,3,2,1,0;職業按幹部,工人,農民,家庭主婦,依次排列為 3,2,1,0;對死亡的看法按認為死後進入非塵世領域是樂事,是痛苦的,未加考慮的,依次排列為3,2,1,0。本調查資料通過相關分析顯示年齡因素同任何1種NDE現象均無明顯關係。男性較女性思維過程加快的感受多(P<0.01)。未婚比已婚者具有超感官知覺和世界毀滅感的體驗多(P<0.05)。文化程度越高,思維特別清晰的感受越多(P<0.05),文化程度越低,離體體驗、生存於非塵世領域的體驗、軀體陌生感和世間非真實感越多(P<0.05~0.01)。職業分析中以幹部和工人突然醒悟的感受多,農民和無工作者時間緩慢或停止感和身體感覺異常的體驗多(P<0.05)。性格傾向一般者受外力控制的感受多(p<0.05>)。遭受腦外傷、存在意識障礙或意識障礙持續時間較長者,“遇見”非塵世的人或靈魂形象、被牽拉或推壓感、生存於非塵世領域、與世隔絕感、被審判感、走到盡頭被迫“返回”、已經死亡感、聽到特殊的聲響和異常嗅覺的體驗多(P<0.05~0.01),但意識障礙者思維特別清晰的感受少(P<0.05)。有截癱後遺症者軀體陌生感和情感喪失的體驗多(P<0.05~.001),而富有意義的想象少(P<0.01)。相信鬼神和命運者多有扮演着另一個人的感受(P<0.01)。對NDe曾經有過一些了解的人,同宇宙融為一體的感受、突然醒悟感、預見性視覺、遇見非塵世的人或靈魂形象、走到盡頭被迫“返回”、受外力控制、世界毀滅感和身體失重的感受多(P<0.05~0.01)。認為死後會進入非塵世領域的人,其NDE多具有以下內容:生活回顧、突然醒悟、平靜、歡樂、同宇宙融為一體、看見奇異的發光形象、感覺異常鮮明、預見性視覺、離體體驗、生存於非塵世領域、“遇見”非塵世的人、走到盡頭被迫“返回”、軀體陌生感、思維或行為不受意識控制、情感喪失、世界毀滅感、仿佛是夢幻、身體失重感和世間非真實感(P<0.05~0.01)。
  討論
  1892年瑞士地質學家Heim根據爬山跌下者的報道,首先對NDE作了現象學的描述。爾後,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發現不同個體的NDE具有明顯的一致性或普遍性,而且都有廣泛的超常內容〔1~3,8〕。
1.NDE的內容:本調查除國外報道的 30 余種瀕死體驗現象均存在外,還發現有世界毀滅感、身體失重感、被牽拉或推壓感、死亡矛盾感、扮演着另一個人的感受和異常的嗅覺等體驗。從具體的NDE現象的發生率來看,占半數以上內容是軀體陌生感、思維特別清晰、情感喪失、身體感覺異常、仿佛是夢幻、走向死亡感、平靜或寬慰感、生活回顧或“全景回憶”和思維過程加快的體驗。Greyson〔3.8〕報道的74例是平靜感、歡樂感、時間停止感、生存於非塵世領域、同宇宙融為一體感和離體體驗。Pasricha等〔9〕研究的 16 例是由“使者”帶到非塵世領域後返回和看見奇異的發光體或宗教形象。這些主要NDE現象發生率上的差異可能與種族地區和文化背景有關。
2.影響NDE現象的相關因素:本組資料提示,相信靈魂、鬼神和命運,對死亡的看法,以及對NDE知識的了解都會較多地影響NDE的內容。其它如文化程度、職業、婚姻、性格傾向等也對NDE的內容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都提示社會心理、文化因素可以影響NDE的內容。
3.NDE的後果:本調查時(地震後11年)發現,與經歷NDE前比較,一些人在性格上發生了改變,相關分析提示具有思維特別清晰感的人性格多變得溫順(r=0.2946,P<0.01);而“遇見”非塵世的人或靈魂、思維的行為不受意識控制和被審判感等體驗的人,性格多易變得盲目樂觀或急躁(r 分別=0.3373,0.3010,0.3260,P<0.01);但是具有性格改變傾向者與有否截癱後遺症之間無明顯關聯(r=0.1544,P<0.05)。而Greyson報告,在經歷NDE之後某些人易在宗教信仰、生死觀以及對親友的態度等方面發生變化〔4〕,本研究未能證實這些。
  4.NDE的類型:Greyson〔6〕認為瀕死事件的性質可以影響NDE的類型,調查在那些預期的瀕死事件(自殺企圖、疾病惡化或手術併發症等)中的NDE多為超然(49%)和情感(45%)方面的體驗,而在非預期的瀕死事件(健康人中的意外、心肌梗塞和過敏反應等)中的NDE主要呈現為情感(37%)、認知(33%)和超然(30%)方面的體驗。本調查均系在震災中砸傷的病人,屬非預期性突發事件,以認知型(34%)和超然型(28%)為多,共20例,情感型僅1例。本文與Greyson的調查雖均屬非預期性瀕死事件,但他們樣本中情感方面的體驗最多,這種差別有待進一步研究。我們的研究同Stevenson等〔5〕指出的在突然和非預期的瀕死事件中,認知方面的體驗更常見的論點相符合。說明瀕死事件的性質乃致具體的種類均可以影響NDE的類型。
  NDE的研究在社會醫學和精神醫學臨床中具有實際意義〔10〕,它對臨危個體轉危為安或倖存於世具有某種積極影響〔2〕。但是NDE研究的內容比較複雜,且涉及醫學、社會學、心理學和心靈學等多方面領域,本研究僅是初步的和探索性的,又是在特定的災害事件範圍內進行的,故而局限性較大。今後應進一步對各類高危人群和危重病房患者進行前瞻性調查,以消除目前多以回顧性研究為主的偏差。(本調查對象由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郭友仁、張樹朝、李淑琴提供,特此致謝)
  ——摘自《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 1992年第25卷第4期第222頁-225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ZT: 如何進入得勝的生命?
2007: 今日的記憶
2004: 海帆:尋神之路
2004: 理解。。。
2003: 寬恕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