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劉以棟:股票市場的尋常心
送交者: 劉以棟 2016年03月09日19:34:43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股票市場的尋常心


劉以棟


2015年快要過去了。在2015年裡,中國股市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震盪。在這年終之際,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股票市場的健康心態。


無論你在股市里經歷了多久,我們應該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沒有人知道未來股市的準確走向。關於這一點,有許多經濟學理論在裡面。


最普遍的理論是市場有效性理論(Strong Efficient Market Theory)。就是說,現在的股價,已經包含了所有的股票市場信息,所以沒有人知道明天或者未來股票市場的變化。在這種理論下,市場分析基本沒有意義,因為現在的股票價格已經包含了所有的市場信息。


當然,有人會爭辯這種理論並非完全正確,反例就是內部信息交易。根據內部信息交易的人,基本可以穩賺不賠。針對這種辯論,就有了近似市場有效性理論(Semi-Strong Efficient Market Theory)。在這種假設下,股票價格已經包含了所有公開的市場信息,除非你有內部市場信息,否則現在的股票價格已經包含了所有的公開市場信息。


跟近似市場有效性理論相對應的,是市場有效性的弱形式(Weak Efficient Market Theory)。 根據這種理論,現在的股市價格已經包含了所有過去股票價格的變化內涵,所以分析股票價格的過去變化不能預測未來股市的走向。根據這一理論,所有股票的圖形分析都不能預測未來股票的未來走向。


根據以上任何一種股票有效性理論,預測未來股票走向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有內部信息。當然,以內部信息交易獲利是違法行為。做非法投資,不是我們投資的目的。


雖然股票市場有效性理論在大學裡被廣泛教授,但大部分財經教授並不完全贊同市場有效性理論。跟市場有效性理論相對應的是行為金融學(Behavor Finance)。 行為金融學跟市場有效性的區別在於,它更關注投資心理學和市場的不合理行為。


根據行為金融學理論,人在做金融決策時,並非總是理性的行為,因為人有心理學效應。在股票瘋長時,即使股票價格已經很高,人們還會不斷地去買。相反,在股票暴跌以後,雖然股票價格已經很低,人們還會不停的地去賣。這樣的不合理性行為,就造就了行為金融學。


市場有效性理論和行為金融學相結合,可以解釋股票市場的合理性變化和不合理性變化。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兩種理論,都很難用來預測股票市場的未來變化,它們僅被用來解釋股票市場的變化。


對股票市場的投資,還有一套基本理論,即回報跟風險相對應。 一般來說,高回報對應高風險。如果用老百姓的通俗語言來描述的話,就是別看賊吃肉,要看到賊挨打。那些取得高回報的投資,後面一般都隱藏着高風險。不光股票投資如此,人生職業選擇也是如此。


根據這樣的理論和分析,大家就可以以尋常心來對待股票投資。


股票市場是無法預測的,所以不要為電視裡的專家評論而心潮起伏,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未來市場的準確變化。如果想心裡平安的話,就購買股票指數基金,投資跟着市場走。單個股票價格可以歸零,但指數還沒有歸零的,特別像上海股票市場的大盤指數。


人們在股票市場震盪時,容易做出非理性的決定。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麼在市場瘋長和暴跌時,都要保持冷靜。在大家都瘋買時,可以賣掉一部份,至少不要買進;當市場暴跌時,可以買入,至少不要賣出。


根據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理論,要明白各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別人的投資選項,未必對你合適。他的投資可能取得了高回報,但也可能造成巨額損失。買車不要攀比,買股票就更不要攀比。


根據中國的寬鬆財經政策,未來中國的股市仍然會有潛力。完全離開股票市場是不明智的,因為國家的寬鬆財經政策會推高物價,導致銀行存款的負增長。


一個人的投資資產應該包括股票,債券,房地產和現金,我們可以調整這幾方面的投資比例,但完全離開如何某一類資產都是不明智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下一輪哪一種資產會漲。


投資不是看誰更聰明,而是看誰更能理性地約束自己。從這一點看,平靜的心態很重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美國股市/ 道瓊斯指數1-4波段 9-3-2015
2015: 中國股市/ 上證指數1-4波段 10-3-2015
2013: 3月9日股壇大師金牌榜
2012: love陽光:短線或有高低,長線依然看漲
2011: 小小積蓄理出驚人財富 對話理財四大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