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雷锋与阿Q:海外五毛党的心理分析之二
送交者: 高天阔海 2020年10月24日19:25:29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上一篇《中间阶级的下层》对海外五毛党的政治背景、经济地位乃至阶级分层进行了简略的分析,想要管窥海外五毛人士的阶级属性与社会地位,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他们逃避自由行为的社会原因。

此前一篇《寻找第二脐带》分析了大陆移民与留学生们在与“祖国母亲”分离,断开了第一脐带之后,漂洋过海,获得了自由,开始了个人化进程。但是自由与个人化不仅给他们带来独立与理性,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深处的孤独感与无力感,以及与此相关的怀疑与焦虑。自由成了他们心理上不能承受之重,在压力之下,他们恐慌了,不顾一切地逃避自由;结果,许多人逃回了“祖国母亲的子宫”,为自己的脖子缠上了第二脐带, 成了海外五毛党。

弗洛姆指出,逃避自由主要的路径有三条:一是威权主义,二是毁灭主义,三是从众主义。那么,为什么海外五毛党主要走向的是威权主义呢?

简单的说,是因为普遍存在于海内外华人中的威权性格。

威权性格,是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提出的一个群体心理概念。弗洛姆认为:威权性格是上世纪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等欧洲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得以大行其道的社会心理基础。在我看来,它也是海外五毛党人的典型性格。

威权性格究竟是什么呢?

弗洛姆说:“威权性格本质上就是受虐与施虐的内驱力并存。施虐驱力旨在获得对他人的无限权力,多少与毁灭倾向混合。受虐驱力旨在在一个超级强力中消解自我,分享该强力的力量与光荣。施虐与受虐倾向都是由于孤立的个人需要一种共生的关系来克服无法忍受的孤独。” 

因此,威权性格的本质就是施受虐性格。

施受虐性格是指一个人的性格中同时具有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施虐倾向体现在权力欲或控制欲,即一个人总想拥有操控他人的力量。受虐倾向体现在服从欲和自轻自贱的泯灭自我倾向,即一个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总想找到强大的某个人、某个团体或社会机构去依靠去服从。

听上去这两种倾向似乎互相矛盾。然而,实际上,施虐关系与受虐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指的是两个个人的结合使得双方都丧失了自我,彻底依赖于对方。施虐者对自己施虐对象的需要,和受虐者对自己服从的对象的需要一样强烈。两者的不同仅仅在于:受虐是在某外力之下消解自我,迷失自我。施虐是我通过把他人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而变强大,从而获得了作为独立个体不具有的力量。

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都是基于同一种基本心理需要:个体无力忍受孤独感与自我的软弱。不论施虐关系或受虐关系,都是共生关系,都是个体通过操控或服从的方式而与另一个体或群体达成合一感,获得(短暂、虚假的)的安全感的一种解决方案。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受虐性格的典型:雷锋。

雷锋是毛时代中共当局的宣传样板。雷锋把自己视为螺丝钉,本质上是不把自己当人看,甚至不是畜生(如阿Q口中的“虫豸”),而只是一个工具、物件、东西。这是彻底的泯灭自我。当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某权威操控的一个工具时,他/她就无需为自己的孤独与无足轻重而烦恼。没有自我也就没有自由,当然也就没有了自由带来的烦恼或重压:孤独与无力感。甚至,他还可以感到一种自豪,因为他觉得毫无价值的自己成了某个有权力、势力的组织/团体/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从而分享到了某种权力或光荣(参考阿Q在“革命了”之后的心态)。

对于受虐性格来说,不论是政治上的“组织”、“单位”、“政府“、”国家“,还是团体上的“民族主义”、“某某功”、“某某教”,或意识形态上的“共产主义”,“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等等,任何能够给予个体某种“归属感”或“合一感”,并且看上去强大的团体、组织、意识形态都可以让消极自由重压下的他找到逃避自由的出路:即逃避自由、放弃自我,成为当年的螺丝钉、今日的自干五。

问题来了,施虐性格与受虐性格似乎是相反的,为什么用“施受虐性格”的说法?因为心理研究发现:有受虐倾向的人往往同时有施虐倾向。

阿Q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碰到赵太爷、假洋鬼子,就成了“虫豸”;碰到了他看不起的小D、尼姑,就要动手打、摸的。对前者,他羡慕嫉妒恨,表现出受虐倾向;对后者,他鄙视蔑视轻视,表现出畸形的优越感。用鲁迅自己的说法,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

那么雷锋呢?为何只有受虐性格而没有施虐性格?因为雷锋不过是一个宣传工具,完全是政治宣传与包装的产物,因此没有完整的性格可供分析。假如真有雷锋其人,可以推断:他和阿Q一样具有施受虐性格,见到领导就阿谀奉承,见到看来权势不如自己的必然盛气凌人,在“狼”(施虐)与“羊”(受虐)之间转换不停。

弗洛姆认为,威权(施受虐)性格的人不相信平等,除了在口头上。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人上人与人下人,或者说,有权有势者与无权无势者。他们是等级制度的忠心拥护者。因为他们渺小的自我只有在找到鄙视链的下家时才得到一点可怜的安慰。那么,假如没有下家,他们是社会的底层呢?放心,看看阿Q就知道,总是有下家的。

这样的人在海内外华人社群中相当常见。许多人遇到白人就自觉矮一截,遇到有钱人或官员就低声下气;但是,遇到黑人或印巴人就趾高气扬,遇到新移民或看来不如自己的同胞就盛气凌人。更可笑的是有的人觉得自己有钱了、或信了某某教、某某功就高人一等,就有了教育他人或改造不信者的资格了。

综上,施受虐性格的普遍存在,在大陆当局捏造出来的雷锋与鲁迅塑造出的不朽形象阿Q这两个虚构中得到了绝好的印证。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当从大陆出国的华人面对消极自由的重压之际,反理性地走上威权主义的逃避路径是符合逻辑的了。

阿Q到了海外依然还是阿Q,只不过在二十一世纪,有了个新的说法,叫“五毛”。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双规违法吗?
2019: 茶馆2大怪
2018: ZT 和气猫:日本对华援助(ODA)
2018: 悲凉的中国
2017: 再聊聊那个命题
2017: 都别扯啦,谁的孩子只上前10没有进大藤
2016: Coaca 请进
2016: 直言:秋日物语 
2015: 女王现在对卡米拉的态度如何呢? 西老大
2015: 英国公众也不糊涂,多数人不愿意让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