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内卷教育”中的“鸡娃”及其他
送交者: 云乡客 2021年04月17日14:37:31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鸡娃黑话

鸡娃黑话.png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内卷教育”的文章,有些感慨。其中两篇来自自媒体账号“Vista成长实验室”,分别由身为“鸡娃”的一位 95 后女生和她的妈妈所写;另外一篇来自“孙娟的书房世界”。

95 后女生自称名叫“王食欲”,这个名字有点怪,但是这个女孩却是一个好孩子。她懂事,能够理解家长“鸡娃”的苦心;她务实,肯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她有所坚持,不放弃自己的爱好 - 写作。虽然在“鸡娃”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最后还是能够做到“年收入比北上广深的普通小白领稍强一些”。她所写的文章题目是《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 链接在文后。

女孩的妈妈读了孩子的文章之后,也写了一篇文章《鸡娃鸡到最后,却被娃反鸡》,从妈妈的角度剖析了自己的体会与感想。虽然在文章的结尾,对于“鸡娃”她有了一些反省,她引用了“一位名师”的一句话“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认为,幸福的普通人,就是能够找到人生支点的人。”然而,人们通过她的文章,看到了一个妈妈的良苦用心,也看到了这个妈妈被潮流裹挟的无奈。

第三篇文章是一位曾经“有编制的大学老师”孙娟,她选择脱离编制,“自由,轻松,真实的,充沛的体验这几十年。”

由于作者的社会学素养,她的文章有别于前述两篇文章的个案色彩。她以“现在焦虑的家长们,正在把娃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娃未来已经昭然若揭”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鸡娃”现象的从众心理以及其社会效应。

中学生焦虑比例

中学生焦虑比例.png


我们来看看孙老师文章里的小标题:

*好大学对人生影响微乎及微

*高考状元后来怎么样了?

*能否走到高层次和起步没关系

*决定社会圈层的,不是教育背景,而是综合品质

*过度鸡娃,必然导致抑郁症

*看看鸡娃的心声

*内驱力才是成功者的必需

文章内容颇为丰富,此处仅节录“*高考状元后来怎么样了?”段落里的部分描述:

请看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 3300 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 2011 年 12A 期第 34 页)。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另一个调查结果:全国 100 位科学家、100 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 100 位艺术家,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孙老师的文章标题是《现在鸡娃,隐患将在三十年后集中爆发》,开宗明义地表达了作者对于“鸡娃”的不认同,文章里头有不少例证。读了这三篇文章,颇有一些感想,本文就来谈谈个人的观察所得与感悟,并且提供一些实例与“内卷教育”略作比较。

“内卷教育”或者说“教育内卷化”是一个新词,对于“内卷”本质的解释是“一群人争夺有限的资源,资源不变,当每个人都付出更多成本去争夺资源,内卷就更严重。”至于“内卷”与教育近年被有机结合,我认为源自一个传统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这个观念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被批判,但是它明里暗里卷土重来了,而且来势更猛。

我在广州念中学的时候,约略知道学校有分级,但没有什么很明晰的概念。我就读的中学据说是“一级”,硬件软件都不错。校内有一个 400 米跑道的足球场和多个篮球场;有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等设施。最特别的是,我们学校有些科目实行“开卷考试”,也就是说考试的时候可以翻书找答案。不要以为“开卷考试”就不用念书,毕竟不念的话,考试的时候未必知道上哪里找答案。虽然学校分级,但是资源不足的状况还不明显,于是家长为了孩子能进好学校而四处活动的现象还不普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片面,但是确实有它的社会效益。在科举时代,“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例子数不胜数。既便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读书、应考而改变命运轨迹的例子还是不少。譬如王食欲的妈妈,出生在一个“非常清苦的小县城”,是家中四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儿。但是王食欲的姥姥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更愿意倾斜一切家庭资源用于女儿的教育上。姥姥秉持一个朴素的想法“儿子还能靠卖苦力赚钱,你一个女孩,不努力学习,过得会更惨。”结果王妈妈没有辜负姥姥的期望,进了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了北京。基于本身的经验,王妈妈说“不由自主地要去‘鸡’自己的下一代。尤其是,我的下一代是女儿。”

王家姥姥的观点并不是孤例。我记得大概是八十年代吧,东莞属于先富起来的一个地区,他们有了民办学校。由于师资不足要到广州招聘教师,开出的条件非常丰厚,除了高工资之外,还根据个人水平分配房屋。既然能够开出那样优惠的条件聘请教师,这类学校的学费自然相当高昂。一个奇特的现象是,这种学校里普遍女多男少。原因是那些先富起来的家长们觉得男孩子必须早早从业,熟悉并进入商业圈。女孩子则可以通过学习,提高个人素质,为将来找个好人家做准备。这大概也可算是另外一种方式的“鸡娃”了吧。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家“小棉袄”的成长过程。小女在香港念小学,进的是教会学校。虽然是教会学校,除了有一门“圣经”课之外,并没有强制性的宗教灌输。小学毕业之后,小女到了新西兰,住到大姨家,与年龄差别不太大的表哥以及两个表妹一样,念的都是公立学校。除了两个表妹因为个人兴趣学习钢琴之外,小女和表哥都没有请家教或者参加补习班。由于大姨和大姨父很忙,只有姥姥在家负责他们的衣食,其他一概由他们自由发挥。四个孩子基本上都在暑假的时候去当临时工,小女上大学的时候除了给一位教授当助手之外,每周还有一天在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就那样四个孩子先后都大学毕业了。表哥和大表妹都是医生,小表妹是药剂师。小女则当了公务员,先后在统计局和公务员事务局任职,后来进了外交部。他们的成长经历与大多数新西兰的孩子差不多,从选读科目到申请贷款,这四个孩子的人生道路都由他们自己规划。也许他们曾经与同龄人讨论,但是家长在过程中作用不大。虽然念了大学未必都能成为专业人士,但是这里的孩子认为念大学是为了得到系统性的学习,大学并不是职业养成所,人生可以有更多的走向。

在新西兰的华人群体,热衷于把孩子送进名校或私校的,以最近十来年由中国大陆移居此地及香港移民过来的家长比例较大。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踢足球和长跑。我认为除非早死,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中长跑,所以从来不信所谓的“输在起跑线”的理论。我也没有什么“名校情意结”,倒是更为信服“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这种说法。譬如王食欲同学曾经在崇文区的一家私立外国语学校念初中。据她说“这所外国语学校虽然是私立学校,但感觉更像民办。基本上来说,只要家里有钱,就能来上学......不过,这所外国语学校毕竟是私立学校,高昂的赞助费背后,总得有牛逼的师资力量。师资力量的强盛导致了学校严重的两极分化。尖子生能和市重点匹敌,而全班最后一名,恐怕连中专都考不上。”

后来,王同学凭着个人的努力在初升高的提前招生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北京四中实验班的青睐。王同学的成功,印证了孙娟老师所说的“内驱力才是成功者的必需”。王同学的内驱力是什么呢?她写道“品尝到小升初失利的我,再也不敢放纵自己,开始拼命学习,自己主动要求报辅导班。我想尽一切办法去当学习委员、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席,只为了自己中考时,简历能更漂亮。上初中了,我不需要妈妈来鸡我了。我是个大孩子了,已经可以自己鸡自己了。”

看起来很励志,实际上也很悲催。新西兰的老华侨中,不少人经营 Fishi & Chip 类型的快餐店,他们的孩子很多会在周末的时候到店里帮忙,大多数父母都会给他们计时发薪,这些孩子很早就学会自主理财。上补习班不是必须的选项,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科目和参加兴趣班。兴趣班可以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却不应该被用来作为功利性的选择。

孙娟老师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决定一个人一生走的远不远,飞得高不高,是英雄主义的唤醒,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断进取的渴望,强烈的成就动机,开放的思维,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坚持不懈的耐力。”

我非常同意孙娟老师的看法,尤其是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绝对是推动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不止适合孩子们,同样适合老年人,这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内核。

也许有人对于我拿新西兰这个小地方来与天朝大国作比较不以为然,我绝对能够理解,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流传了那么长的时间,已经固化了某些家长的信念,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状。那么让我们看看专家们对于“教育内卷化”是怎么说的吧。

上海市浦东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先生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一阶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误,就是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阶段的教育就是以填充式教育为基本特征的,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要不遗余力地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升学准备。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全部由教师负责填满,学生在家时间比如双休日,则基本由家长负责填满。这个原因不仅是教育造成的,更主要的是社会造成的。”

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先生说:“无论是高考还是学前教育这种激烈的竞争,这种恶性的竞争,很多人往往会把原因简单地归因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不是一个原因?我认为也是,也不是。”

为什么“也是,也不是”呢?在他的《什么是“教育内卷化”? 》一文里有详细的解释,家长们有兴趣不妨读一读。

升学术语

升学术语.png


《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ODU0OTY2OQ==&mid=2247487264&idx=1&sn=e60460a30da495c1a846d07f7db81ccd&chksm=cff8376af88fbe7cab10fe88cae0a24bcadb80c7f946a80864303a33bed521189f69cdffd0d9&scene=21#wechat_redirect 

《鸡娃鸡到最后,却被娃反鸡》链接:

https://youwuqiong.com/jinrong-caijing/%e9%b8%a1%e5%a8%83%e9%b8%a1%e5%88%b0%e6%9c%80%e5%90%8e%ef%bc%8c%e5%8d%b4%e8%a2%ab%e5%a8%83%e5%8f%8d%e9%b8%a1/

《现在鸡娃,隐患将在三十年后集中爆发》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6362286

杨东平:什么是“教育内卷化”? 链接:

https://www.sohu.com/a/435563152_484992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反华樊女士,她妈妈在美国感染新冠但被
2020: population death rate排名
2019: OOPS的逻辑(动态过程)- 建筑和圣物
2019: 推荐一部印度剧Delhi Crime
2018: 白菜,抽空看看心理医生
2018: 茶馆还是那个茶馆,
2017: 民主朋友和我都批评老习,但句型不一样
2017: 陆小民:人民的名义已经看完了, 感觉
2016: suibian2009:闲谈煎锅与治国
2016: 久违了,伙计们。。。。嘿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