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传统媒体向死而生,新兴媒体何去何从?
送交者: 向立阳 2021年04月19日01:15:14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最近有在想“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之间的关系。有些想不明白,希望互关的作者或者编辑可以解答。虚心求教。
 
这是上周留在文末的一段话。很遗憾,无论微博还是微信都并没有人替我解答。因为长时间不更文,原先仅有的一点点存在感已经荡然无存。
 
这个问题从表面来看其实很好解答,无非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之类的。不过我希望知道更深层次的答案,或者说具像化的答案。
 
今天,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单向空间举办的图书沙龙,听道了嘉宾老师的独特见解。对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似乎有一些启发,答案也渐渐浮出水面。
 
沙龙的标题是:“‘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需要更多‘真新闻’”。是有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讨论,更多的侧重于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向死而生
 
听完唐铮老师和名记刘斌的一些见解,我似乎领悟到了传统媒体的未来,那便是“向死而生。”
 
大家最近常常听到的一种声音便是:“传统媒体不行了,各大报社,杂志纷纷转型。”可回过头仔细想想,类似微信公众号这类自媒体出现的这几年,报社杂志倒了几家,而这些自媒体又倒了多少家?(本段复述了罗振宇在罗辑思维某期节目中的一段话。)
 
传统媒体记者编辑天然的有很多的发声渠道,由于新媒体的冲击,他们传达给外界的常常是“传统媒体不行了”等等他们自身的一种焦虑感。而事实是,在新的科技和经济环境之下,各行各业都变得越来越困难,比传统媒体困难的行业比比皆是。只是以为传统媒体人更容易发声,无形中夸大了新媒体的冲击力度,唱衰了传统媒体。(本段为个人对唐铮老师讲演内容的理解总结。)
 
也许传统媒体今天受到的来自新媒体的冲击远远没有当年广播受到的来自电视的冲击大。一些老牌杂志报纸其实在新媒体时代仍然具有某种程度上新媒体难以撼动的竞争力。
 
他们只需要在自家的报纸杂志上每期放上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之类的二维码,便可轻而易举的进行用户转移。传统媒体在保证其在各网络平台的推送质量和数量上也更具优势。他们甚至可以出品自家的手机APP,在某种程度上载体,更多的专注于内容本身。
 
正如南方周末著名记者刘斌在沙龙上所说,“南方周末”在各个平台上都有布局,他们各司其职,负责不同类型的内容,但是始终专注于深度报道。我们在自媒体上无论看有关某个事件的多少文章获得信息,都不如记者到一线去采访事件的当事人获得的信息更具价值,因为它是一种信息增量。(本段为个人对刘斌老师讲演内容的理解总结。)
 
传统媒体为什么可以向死而生,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点:1.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并没有人们口中说的那么大。2.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同样具有天然的品牌优势。3.传统媒体人更容易接近事件的真相,更容易带来信息增量。
 
新兴媒体何去何从
 
传统报社杂志才倒了那么几家,而新兴自媒体已经沉没了千千万。那么,新兴自媒体又该何去何从?
 
我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将传统媒体开设的帐号剔除在外后,自媒体帐号可分为三类:营销号,个人写作,团体写作。(仅分析微信公众号中推送文字写作的订阅号。)
 
营销号的出现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1.一个人或者团队本来是进行文学创作的,后来接了几单广告便一发不可收拾。(“大忘路”是个神奇的存在,无法归属于这一类。)2.某公司觉得服务号不够用,便成立新媒体部门负责写文章搞营销。3.骗子。
 
我对自媒体帐号的这三种分类其实并没有办法划分明显的界限,有的公司营销号搞得好最后变成了团体写作,后来在文章中完全不提公司产品,只是在末尾加上产品海报、菜单栏加上商城链接。也有很多进行个人文学创作的作者,平时认认真真的写文章,偶尔接个广告写篇营销文。
 
对着互联网上各类复杂的信息,大众的辨别力其实越来越差。微信订阅号文章的打开率也变得越来越低。更多的公众号也开始了停更。例如一些人大学时写公众号,毕业上班后便停下了。可能是不写了,也可能是找到了方向,去了知乎抑或简书其他之类更适合自身的平台。
 
除了微信公众号轻芒杂志这类平台,也不得不说说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这类平台。今日头条这类APP更多的是以算法为导向,推送给用户他们“喜欢”的内容。比如我勉强算是一个米粉,在今日头条上看了几则小米的新闻,结果是我现在看互联网类新闻系统推送的往往都是与小米有关的,其实我又何尝不想了解一下华为或者OV呢?
 
目前的算法尚未达到高度智能,如果想要今日头条推送给你的不仅仅是你的“喜好”还有更多的精品内容,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养号”——寻找你喜欢的优质精品内容直到它后来可以推送给你这些。
 
新兴自媒体何去何从,其实我并没有答案。认识一些跟自己相差5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有些人已经停止了公众号创作(包括音频电台节目),但是有些人却把它当成了个人写作的一个试验平台,也有些人写出了一点小名气有了自己的粉丝群。
 
我们都在寻找,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下去。
 
写在后面
 
以上就是今天听到的讲演内容和自己的一点点思考。这些内容对于开篇提到的那个问题也有一点点启发。
 
无论写作水平好坏,网络文学都可以是一个试金石(因为门槛低),慢慢积累,有一天出版了,也可能就变成了传统文学。但是网络小说往往带有很大的网络特性,即快餐化,作者胡乱编,读者当成消闲物来读。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界限变得模糊,更多的分类可能是经典读物和畅销书。认识一些作者,他们的文字处理水平完全达到了出版物的标准,但是因为只是无名小辈无法轻易出版,先在网络发布积累读者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还有就是我这种低水平的作者,把网络作为处女作发布平台或者写作训练平台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本段内容均为在文体为小说的前提下讨论)
 
尽管电子书越来越多,电子阅读器越来越多,电子阅读APP也越来越多。但是纸质阅读依然有它的不可替代性,例如收藏、漂流、或者仅仅因为偏爱纸质书的手感等等。
 
个人认为电子阅读的优势在于“语音朗读”,这是我个人经常用的一个功能。人的大脑处理文字和声音的功能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语音可以提供一种完全不同于文字的阅读体验,阅读经典大部头或者外国小说是也可以省下不小力气。不过千万不要滥用,以免造成文字阅读障碍,最好两者结合。
 
最后还是做个终结吧:传统媒体向死而生,新媒体不知何去何从,无需过多抨击网络文学,电子阅读全凭个人喜好或者经济条件。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盒子在不在?有事和你商量,见帖回个话
2020: 马萨诸塞路人检测与莫斯科华商检测感染
2019: 这瑞典丫头也太戏精了,这段让我想到我
2019: 凡能用木头都用木头,地球没树了很环保
2018: 《见字如面》。。。你喜欢哪一封家书?
2018: 一些汉奸茶渣搞得茶馆鸡犬不宁,优秀茶
2017: 以人民的名义,这标题够烦人的
2017: 为什么老穿见了一次习总就彻底改变态度
2016: ?
2016: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