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吊打特斯拉為哪般?
送交者: 雲鄉客 2021年04月27日14:15:32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4 月 19 日,特斯拉女車主在上海車展鬧場維權,由民間到官方,迅速帶起一波對特斯拉的聲討。特斯拉官方起初並不當一回事,它們的官方微博當日就發布回應,表示“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然而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之下,特拉斯官方微博於 4 月 20日深夜,發文就未能及時解決車主的問題表示道歉,承諾配合政府各相關部門的所有調查。

在這次維權事件中,有一些人和事特別值得注意。中央政法委旗下媒體“長安劍”發文稱,“不論是否妥協,特斯拉都必須面對中國客戶的拷問。”;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高調宣稱,“無論哪家車企,都須對中國市場有敬畏之心。”批評“特斯拉高管傲慢回應,誰給了特斯拉‘不妥協’的底氣”。但是胡錫進總編說“中國輿論場沉重教訓了特斯拉,監管部門也依法依規提出了指導意見。......同時我主張,中國社會作為整體無需進一步擴大這一事態,不必對特斯拉“乘勝追擊”。”

以上官方言論引導着輿論方向,對特斯拉作進一步的拷問。但是也有一些數據派的車友持不同意見,強調拿數據說話,本文的另一節會談到這個問題。在我看來,這次所謂的“維權”事件只不過是一套“組合拳”的其中一個環節。早在今年 2 月,市場監管總局與中央網信辦等五個部門,以消費者對質量問題的投訴為由約談特斯拉,對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發出警告。(註:質量問題的投訴請與稍後的圖表參照理解)今年三月,由於被指控為“間諜車”,特斯拉被限制使用於軍方、敏感行業國企和重要機關。針對車主維權事件,網友評論說,按照特斯拉公布的行車數據,這名女車主明顯是在碰瓷。但能夠在網上造成這麼大的轟動效應,很可能是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推動。女車主維權行動也許是個人行為,但是官方媒體迅速一致的行動說明了敲打特斯拉絕對不是臨時起意。

4 月 22 日,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的謝衛群發布文章,裡面說到“數據顯示,在車輛發生事故前 30 分鐘,車輛有超過 40 次踩下制動踏板的記錄。”這一個篇文章,似乎在為事件重新定調。加上涉事女車主也已經為此前的舉動道歉,看來就像是老胡所說的不再“乘勝追擊”。至於女車主繼續質疑特斯拉以及廣州多個路段不允許特斯拉上路,有交警或路政管理人員在路口攔截,停車場不讓特斯拉進內的傳聞都已經不是主旋律。還有《經濟日報》 4 月 23 日曾發文高調監管部門要求“叫停特斯拉刻不容緩”,其後也悄然撤下,就像那狐狸的尾巴稍稍露出一小截,瞬間又收了回去。

特斯拉2.png

對於中國官方的上述行動,境外媒體的解讀一是想要借着種種施壓,逼迫特斯拉交出某些關鍵技術,或者是要把特斯拉趕出中國,為華為以及其它國產電動車騰出銷售空間。我覺得第一個理由不太可能實現,第二個推論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特斯拉的存在大大擠壓了國內電動車的生存空間。因此最近一系列行動,可以看作其它利益相關群體的情緒,通過政府行為作出了宣泄。看看全球電動車第一季和國內三月份的銷售數據,可見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第一季全球銷售數據

第一季全球銷路.png


三月份中國銷售數據

三月中國銷售數據.png


接下來,讓我們談談“五個部門,以消費者對質量問題的投訴為由約談特斯拉”的理據是何等的蒼白無力。電動車上路,確實在中華大地上引發了不少意外。根據媒體 3 月 29 日報道: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一批車企的汽車召回計劃,4 萬餘輛因安全隱患實施召回的車輛中,純電動新能源汽車超過 33,000輛,占比約 80% 。那麼,是不是特斯拉的車安全隱患最為嚴重,因此引來相關部門約談並提出警告呢?且讓數據來說話吧:


投訴比

投訴比.png


以上的“國內轎車投訴銷量比排行榜”由號稱“國內領先的缺陷汽車產品信息收集平台”的車質網整理公布。假如大家認為上圖數據可信,特斯拉應該不是唯一一家要被約談並被警告的廠商,那麼其它製造商被約談、被警告了嗎?我們不知道,媒體人好像也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就是不告訴你”。不過據我所知,特斯拉確實招人嫌,在美國,打從 2016 - 2021 年,特斯拉多次被使用者投訴“無法控制地加速、踩下了剎車踏板、但車輛還在持續加速”。但是美國 ODI於 2021 年 1 月 8 日作出過這樣的結論:“凡有數據的事故都有證據表明,意外加速是由於誤踩加速踏板引起的。沒有證據表明,特斯拉的加速踏板、電機控制系統或制動系統存在任何導致事故發生的故障。沒有證據表明,特斯拉存在容易誘發誤踩加速踏板的設計缺陷,關於‘電子設備故障’可能導致‘意外加速’的理論猜測,是基於對系統設計和日誌數據的不正確假設。”

按照美國的統計數字,美國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大概是 42,000人,其中涉及特斯拉的不到 100 人,也就是說特斯拉車系與其它車輛在美國引致死亡的比率是 1:420 但是在美國,媒體關於特斯拉交通事故的報導卻占了相關報道的 95%。對於這種現象,有人認為是因為特斯拉的營銷策略使得依賴廣告的媒體無法分潤,所以心懷怨恨。我認為這種陰謀論有市場但無法確認。更主要還是人類的傳統心態,對於不由自己掌控的新事物的本能擔憂,加上特斯拉近年的風頭太勁,難免帶來“槍打出頭鳥”的狀況,引致媒體對與其有關的事件給予特別的關注。


在美國的負面新聞比

負面新聞占比.png


特斯拉何去何從?可以肯定的是,除非中國真的下狠手,撕破臉應某些網友的要求讓它“滾”,否則它是一定會想方設法在中國呆下去。回顧 2018 年 8 月 2 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所披露的訊息,上海建廠的資金將來自中國本土融資,包括銀行貸款和“地方債務”,無需靠變賣股票籌資。他說“我認為,對於中國而言,我們的計劃基本上是利用中國本地銀行提供的一筆貸款,為上海的超級工廠提供資金。”也是在同一天,中國媒體報道說“在上海市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之下,目前上海部分銀行已為特斯拉上海工廠提供了低息貸款。”根據我所得到的消息,所謂的低息是年利率 3.9%。也就是說,馬斯克不用動他的老本,也避開了資金流入及流出的匯率以及政治風險,僅用中國提供的低息貸款就把他的超級工廠蓋起來了。特斯拉也計劃在德國的勃蘭登堡州格林海德市建設他的首家歐洲工廠,並設想在 2021 年 7 月 1 日前啟動生產。但工程因為環保問題屢屢受阻。去年 12 月,德國一家法院要求特斯拉暫停對其擬建工廠所在地的森林清理工程,因為當地環保組織擔心,森林砍伐將危害地下冬眠的滑蛇和蜥蜴。相對而言,特斯拉在上海所受到的禮遇真是叫馬斯克半夜睡醒都偷着笑。據境外媒體說,特斯拉的財報顯示,單論 modle 3 的造價,上海工廠的生產成本比美國生產的要低了 65% 。試問這樣皮薄餡足的大餡餅哪裡找?

從上海方面來講,由於雙方有一個“對賭協議”,從 2023 年起,每年可以從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收取 22.3 億元稅金,同時還有持續投入資本的承諾,看起來是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譬如特斯拉近期又將投資 4200 萬元人民幣,在上海汽車工廠附近的一家新工廠生產充電器(即充電樁)。雖然說相較於 2020 年上海全年完成稅收收入 13052.7 億元的數字,22.3 億元只不過是很小的占比,畢竟也是一項穩定的收入及可持續發展的業績。因此在這次事件中,上海官方並沒有加入聲討特斯拉的大合唱。


對賭協議

對賭協議.png


通過過去幾天媒體在特斯拉事件上各種表演以及網友的悠悠眾口,可見在如今資訊流通極度發達的時代,要堵住每一張嘴真是不那麼容易。 4 月 19 日,也是在 2021 上海車展上,“華為與賽力斯推出華為智選生態新品類產品——賽力斯華為智選 SF5。”這一則新聞引起媒體一陣亢奮。其後兩天又紛紛對“華為智選SF5”獲得3000 兩的訂單讚譽有加。有一位網友發出這樣的感慨:一家連手機都搞不定的公司,去做汽車,你們來熱捧。一家能把火箭發射到太空再回收利用的公司去做汽車,你反而去質疑它們的品質,邏輯何在?

也許邏輯就在: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美國資助武漢P4實驗室$340萬,是奧巴馬
2020: 絕交部戰狼又有新動作了。呵呵
2019: 請老黑魚等(哈哈)好友聽歌:靡靡之音
2019: 昨我無意翻到這個,魯豫印度造訪阿米爾
2018: 統一好不好,要看南北韓誰主導
2018: 南北韓一如我早先所料一致宣布終止戰爭
2017: 看看老拳認同的或同情的是什麼貨色。
2017: [多圖]近日哥大論壇歡迎老禿筆校友 雲
2016: 我更喜歡這裡很多聰明,實在的女同學們
2016: 不應該攻擊蔻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