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永生与立德、立功、立言
送交者: 谢盛友文集 2021年05月09日03:27:59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永生与立德、立功、立言

德国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全国大约有5500多万人信奉两个教派中的一个, 其中约2760万人信福音新教(由24个基本上独立的路德教派、联合教派和革新教派的分会组成的联盟),2750万人信罗马天主教(普世罗马天主教会的一部分,服从罗马教宗和教廷的指导,目前德国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天主教徒),还有一小部分人属于其他的基督教团体。

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葬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家里如有人去世,先要与教堂商定举丧日期,并要用适当的方式通知亲友。此外,尸体要用清水洗净,他们认为水有着无限的神力。它能净化人的躯体、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并能祛邪镇妖。人降临尘世要洗礼,离开尘世也要洗尸,洗刷尘世间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举行葬礼的这一天,亲朋好友手持鲜花或花圈陆续来到教堂。首先由牧师或神甫主持追思礼拜,参加葬礼者按事先的安排唱圣诗赞诗、奏哀乐、祷告、宣读由丧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礼只是整个葬礼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在墓地举行,只有死者的家属、近亲和亲密的朋友参加,一般好友在参加完教堂葬礼后即可离去,不必去墓地。在德国,葬礼多以土葬为主,亲朋目送灵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们围绕在墓穴周围,为死者祷告,愿他安息、灵魂升入天堂。

基督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唯一的目的,是希望堕落的人类能与天父重归和好,因此死后能进入天堂享永福。换句话说,耶穌圣诞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人类能重获已失落的「永生」。永生,就是死后「永远生存」的意思。人类之所以死后不像其它动物化為灰烬,而尚能永远生存下去,正因為只有人类有一个永远不灭的灵魂存在。也正因為人类有这种永远不灭的灵魂,所以人类才有是非善恶的道德观及责任感,凡按照自己的良心去行善避恶者,死后将享永福,否则将遭永罚。一切宗教都有这种永福与永罚的观念,否则不成其為宗教。换言之,若宗教不谈永生问题,则已不再是宗教,也不需要宗教,宗教的核心问题,就是这个永生观念。

西方宗教的永生观念,从中国人的思想方式上看完全是一种譬喻(metaphor)、象征(symbol),迷思(myth),或者是西方基督宗教神学对人的信仰与其生命关系的一种建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不依赖灵魂不朽而积极肯定现世人生,儒家提倡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遂成为中国人世代传承的“永生”信仰。

所谓立德、立功、立言必然是在一个人的生前完成,或许有人于身死之后,其德、功、言才受肯定而遗惠后人,但其所遗完全是由于在未死之前的各种努力所致,而且所遗之惠依然在人间。由此可见“三不朽”所重的是现实世界,所以钱穆说:“中国人的不朽,则在他死后依然留在这一个世界内……所谓立德、立功、立言,推其用意,只是人死之后,他的道德、事功、言论依然留在世上,便是不朽。”[1]

既然所重在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是由人群所组成,所立的德、功、言也是就对这一人群有所助益而言,绝非离群索居,只求洁身自好,而对苍生的休戚漠然无动于衷者所能达致。孔子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于己立己达之外进而立人达人,则其所建树者才可以称为立德、立功、立言,才可以不朽。由此可见“三不朽”所重的是社会群体,亦即获得社会群体的肯定才能不朽。

王阳明的立德:知行合一。王阳明创立“知行合一”,是一种行动的儒家思想,他强调要内圣外王,达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至高境界。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王阳明的立功:平乱建功。王阳明不仅是一个儒家学者,还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将才,他不仅拥有杰出的政治才能,还能熟练发挥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1516年,由于赋税徭役沉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农民走投无路不得已做了起义军,占山为王与朝廷对抗。朝廷派军征伐都屡屡失利,对此明军实在束手无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起用了王阳明,任命他为巡抚。王阳明初到任上,首先推行“十家牌法”,断绝当地居民与起义军的联系,正所谓“攻敌先攻心”;接着针对兵源不足采取措施,招募军队,选练民兵;最后分析形势,决定先易后难,先攻打较简单的起义军。不到两年时间,王阳明便击溃起义军,解决了这个令朝廷时刻担忧的心腹大患。

王阳明的立言:心即是理。他青年时,遍读朱熹的著作,对“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甚感兴趣。他曾为了追寻真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然而一无所获,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为他后来悟道埋下了伏笔。在一次被贬中,经历过生死之后,王阳明豁然开朗,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究其一生,王阳明受到道家的影响要明显多于佛家,但终究不离儒学本质。他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的思想,反对理学中通过事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心即理”,坚持从心出发寻找“理”,认为“理”在人心,影响了一代哲学思想的形成。

[1]钱穆.灵魂与心[M].钱宾四全集编委会,整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昨天川总在FOX的电话访谈
2020: 白眼狼和文革老光棍那对茶馆最烂雌雄双
2019: 中医辨正的极简实例 一一一 虚与实
2019: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8: 百度: 煲老藕
2018: 改两个作业:
2017: Box:《四十华严》与量子计算。。。
2017: 老沙蔻美女等请看这个,马总统夫人有问
2016: 俺五年前就断言胆固醇不是冠心病诱因,
2016: 陆小民:落实政策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