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安澜:也谈奥斯卡·王尔德
一次偶然的搜索,看到银河上我评《小偷家族》的文章位列与《浅谈王尔德与其作品》,甚觉惭愧。初唐四杰中某位曾说,“愧在某前,耻于某后”,我也同感,我的瓦砾怎敢与珠玉并肩。不过,读了是评,心下欢喜,真情仰慕评家,一时也想说说我喜欢的王尔德,但苦于生计,延宕到如今,也算还心灵一个负累。
之所以不揣浅陋,是我也喜欢王尔德,或者进一步说是喜欢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在我有限的阅读中,这个小说是留给我印象中最有灵气的作品之一。这也是我逛老李的旧书摊所得的收获。在相同时间里,还有密特朗的小女友萨丁的《哦,忧愁》,留给我很深的阅读体验。
其实,《道林·格雷的画像》写的什么故事情节我差不多都忘记了,我惊异于作者丰沛的灵气,一向认为,在写作当中,作家的才华始终贯穿一生,性质是才华多与少的问题,但灵气却似指尖的凝露,不可多得。写着写着,一个思维流星掠过,不及时抓住,转瞬即逝。无怪乎陈师道写诗,要摒退家里小孩的啼哭,闷住被子,静心捕捉写作灵感。我是逛论坛出身,我可以忍受断句、倒装句,甚至文理不通的文字,但不能容忍没有激情、干枯呆滞的文字。有的人一部作品就成绝响,有的人喜欢狗尾续貂。我这里没有批判的意思。你像格非的《人面桃花》,另两部就弱了;像阿来的《尘埃落定》,《格萨尔王》就弱了;渡边淳一《失乐园》,《曼切斯特的情人》就弱了。究其原因,是作家的激情和灵气耗尽的缘故。好的作品,激情与灵气缺一不可。二傻老师说,“好的作品是老天假托作者的手写出来的”,诚哉斯言。
作家的作品,是作家的影子,反映出作家潜意识里的东西。正像他本人说的那样,“每一幅带有感情绘成的肖像画都是艺术家自己的肖像,而不是被画者本人的肖像”。一个青年模特的一句“希望自己与画像互换”而诱发王尔德创作了《道林·格雷的画像》,这看似偶然,实则是王尔德内心物像的幻化,心有所念,勿与其忘,青年模特的玩笑只是“药引”,对于作家而言,作品是作家的必然。有才华的作家为生活而活,有灵气的作家为创作而活。他们像早晨叶眉间的露水,芳华瞬间,灿烂即凋零,他们的生命也如是,生命即凝露,上帝既临幸他们,又如此薄待他们,我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又常常想,生命的富足是用时间的长度来衡量还是用时间的宽度。
这个问题看似不好回答,其实每个作家都在作品里作了问答。王尔德因为与侯爵之子小道格拉斯悖伦的交往幻化成自我的物像,以至于不能自拔,他自我剖白:社会的恐怖是伦理的基础,而上帝的恐怖是宗教的奥秘——就是两者制御着我们。精神的沉沦成为人生的毒蜜。我做木匠,知道最好的木纹来自一种叫瘿木的木料,而瘿木就是木瘤,是木材由于生长环境的畸化畸变而产生的。挈入到文学作品中,世上大凡优秀的作品,也都是由于作家生活的畸化而得。畸华的才子,往往是生活的弱者,他们怀着对新鲜生活的好奇,又有着对过去生活的不满,往往又是生活的叛逆者。他们不善理财,任性、偏执,在世俗眼里,他们不是好男人、好父亲、好儿子,嘿嘿,但绝大多数是好情人。不是好情人激发不出激情的文字。情绪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我们知道,形容诗人常有一句话叫“愤怒出诗人”,就是说诗人只有经过家国离乱之类个体浩劫之后,才能迸发出全部的激情与力量,才能产生好的作品,此之所以谓“诗家不幸文章幸”也。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中,就像浮士德,与魔做交易,最后,在孤独的阁楼上,在自己漂亮的画像面前,发现了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这是多么光滑又真实的写照。上次,四十年没见的陈雪芬阿姨来看我娘,看到我说“大变样了”,当然是,她的记忆停留在我六七岁在托儿所的模样,而我自己,十年前和今天的自己就已经天地几重玄黄了。王尔德最后描写道林·格雷,说“他形容枯槁,面目可憎地死了”,而与画像上的英俊、容光焕发形成鲜明对照。这与其是格雷的自我讽刺,毋宁说是王尔德的自我讽刺。抑或是对150年之后对写这篇文章的我的讽刺。文学是残忍的,这种高光与低谷的巨大落差放在一起,是任何人都难于直视的。我们有理性规避外界的魔性,但来自内心深处的魔性却避无可避,这种作家因心魔自我写实而诞生的美,使人处于魔佛摇摆之间,充满了生命无限的张力,这就造就了文学永恒的魅力,引诱我等不识烟火的人子如痴如醉陶醉其间,不知不觉,文学成了某种精神的信仰。幸欤?!悲呋!!
我们都是光阴的过客,体验的都是宇宙生命短暂的维度,某种而言微不足道。在俗世里,在世俗的层面,我们当然可以谴责同性恋、谴责兄妹乱伦,但就文学而言,正是这些才子的不循规蹈矩,用他们畸华的生命,绽放出了美丽的篇章。奥斯卡·王尔德有句名言,“我们都躺在阴沟里,但总有人在仰望星空”。生命不管多么灿烂与华丽,但怎么也掩饰不了丑陋与不堪。人生,总会瑕瑜互见,或多或少,“我们都躺在阴沟里”。这让我想起来比王尔德早些的另一位英国诗人拜伦。拜伦与堂妹乱伦,在被驱逐出英格兰时有一句名言,“不是我做的不够好,我不配留在英格兰;便是英格兰做的不够好,不配把我留下来”,这句自负、负气又带有傲气自信的话,曾久久回荡在我内心,既心有戚戚,又仰慕钦佩。这些激情丰沛的才子,用他们洋溢的热情,燃烧了他们短暂的生命,留下了畸华绝代了文本,在大地星辰间,他们永远熠熠闪烁。
也许,令我们仰慕的人,无须学习;令我们学习的人,不必去仰慕。
2024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