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评价64的法理和人情
送交者: 齐楠木 2008年06月06日11:23:33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评价64的法理和人情

齐楠木

1989年发生的64事件可以算得上中国近几十年影响最大的群众运动之一,19年过后的今天,怎么评价64依然是个难题。正面和负面评价相去甚远,从法理和人情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历史过程无法假设,历史分析不排除假设。

假如示威发生在欧美等地,会有怎样的走向?
假如温家宝当时是最终决策者,他会怎样处理?
假如现在有人号召游行和堵军车,有多少人会响应?

我觉得从法理看,即使用欧美政府的标准,大概还是政府小错,学生大错;从人情和政府人民关系看,政府大错,学生小错。

学生
过于浓烈的幻想和感情色彩。
幻想政府和解放军不会开枪,所以才会堵军车,在美国不敢这样做。
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愿望良好一腔热血,绝食、占领广场等行为都是合理的。

学生热衷于用大规模群体运动表达意愿,多少受了文革的影响。学生干部的政治热情驱动学生走向激进和决绝。学生群体缺乏统一的观念和思想,所以无从讨论谈判的妥协艺术。当政府开始有所退让的时候不知道见好就收。当政府不肯再退的时候,意气用事悲观地走向了推翻当局的对立面。骚乱多数始于有一定诉求的群体行为,动机和结果没有必然联系。

政府
处理学生问题手段过于简单和愚蠢,对大规模群体运动的定性沿用了文革方式,对话和解决矛盾缺乏坦诚。决策者习惯于用军队暴力解决对抗问题,总以为自己代表了国家利益和沉默的大多数。应该说,社会秩序需要恢复,关键是方法,64本可以不用军队和平解决,即使到了64这一天。

无论从哪个角度,64是一出没有胜利者的大悲剧,政府国内声望跌到历史最低点,国际形象倒退30年。

64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痕、不可再犯的深刻教训,敦促我们尤其是当年的学生及家属和现今的政府继任者反思。

将来的某一天,64肯定能够重新评价,或许已不是双方各自期待的结果。


2008-6-5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7: 北京话测试 (mba)版
2007: 广场日记 89年6月4日-10日(上
2006: 家庭聚会 (下)
2006: 韩寒和洪晃
2005: 从“伤痕文学”到满身硬伤的文学 (3)
2005: delilah:生命之轻之重
2004: 又一个外嫁女的自白(图文)
2003: 白色美国梦(一)-漫画版(图文)
2003: 白色美国梦(二)-漫画版(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