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美國移民 > 帖子
漫聊誤會
送交者: 園丁 2009年08月22日04:09:46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世上誤會何其多?簡直就是放眼四海比比皆是,特別是人口集中的地方,肯定少不了。為什麼?因為一人一個腦袋。
    
    
咱不說國家與國家、黨與黨、教與教之間的誤會,那題目太大,那是總統、主席、教主們要管的問題,咱只說百姓中、普通人之間的事。
    
    
一說誤會,一般人都覺得頭疼。為什麼?耽誤事兒不說,忒麻煩,占心思,累人。誤會人的心裡不高興,耿耿的,不滿意;被誤會的一頭霧水,莫名其妙,心情能好到哪兒去?
    
    
要說誤會一事,還真不能板上釘丁地說完全是大壞事。比如從前有那麼一個小品,說老公母倆一輩子老吵架,後來老了,都耳背,從那以後就不再吵了。為什麼呢?原來倆人各說各的,同時又都把對方的話理解成支持自己的話,拿網上現代語講,就是互相頂,你頂我,我頂你。旁人聽着滿不是那麼回事,可老倆口都高高興興。比如說,老頭兒說了,人這一輩子可真不容易。老太太接茬兒了,說,那絨衣還是新的,沒穿過,不用補。老頭兒接着說了,苦,倒不苦,平常人兒唄。現在就是跟不上形勢,哪象年輕人,那叫什麼容?老太太說了,什麼絨也沒有鴨絨暖和,還輕。老頭兒一聽,咧嘴一樂,不年輕嘍,80多奔90嘍。老太太同意,說,就是吧,都深秋了,還是穿暖和點兒好。。。。兒女聽不下去了,說安助聽器吧。花錢裝了助聽器,說什麼都聽得清清楚楚,這下可糟了,倆人又打起來了。後來就把助聽器給廢了,於是又相安無事。
    
    
不止如此,還有不少人就希望世上誤會越多越深越好的,什麼人呢?寫小說的,寫劇本的。要是沒誤會,哪兒來的情節?誤會越深,情節越複雜,連續劇就可以一集接一集地拍下去。還得說誤會造就了生活的豐富多彩。你看這事兒鬧的,要怎麼說一分為二呢。
    
    
細想一下,是不是人人都有誤會和被誤會的經歷?是。你有,我有,他也有。為什麼?人上一百就各具情態,啥人兒都有了。思想方法不同,邏輯思維不同,那還有不誤會的?有意無意說了對別人不利的話,做了對別人不利的事,或是背後說了點什麼,一傳走了樣兒,甚至咯口痰,不小心翻了個白眼兒,關門手重了些,咳嗽聲大了點兒,走路跺了跺腳,等等,等等,都可能引起誤會。
    
    
有種誤會比較特殊,就是男女搞對象,一般都是男的容易誤會。人家女的看他一眼,或是說了句比白開水稍有點味兒的話,就誤認為人家對他有意思了,說不定就朝思暮想,一人兒單相思,傷了腎,毀了胃,都大有人在。咱過了那年齡了,不談。
    
    
記得當初文化大革命中大規模武鬥前,文革領導小組傳出江青的話,說是好人打好人,誤會;好人打壞人,活該;壞人打好人,光榮;壞人打壞人,是什麼來着?狗咬狗?反正沒好詞兒。於是,大家就大打出手,而且都說被自己打的是活該,自己挨打很光榮,很少說是誤會的。其實群眾斗群眾,打來打去才是天大的誤會呢。
    
    
要我來劃分,誤會有這麼幾種。頭一種是被一般人誤會,這很正常。人心隔肚皮嘛,再說人心叵測,不往壞處想怕吃虧上當,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過因為關係不密切,也就不必解釋了,說不定越解釋越亂,越抹越黑。第二種是被敵人誤會。那不是好事嗎?兵書上講,兵不厭詐,讓敵人誤會是取勝的契機。當然,有時候誤會也可能引發戰爭。不過世上的戰爭並不都因誤會而起,倒是可能製造個誤會當理由的成分多呢。三是被朋友誤會。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裡的朋友是廣義上的朋友。真正的為朋友之道,第一要互相尊重,第二要互相信任。朋友不光是好酒好菜好招待就是好傢夥。朋友之間偶有誤會,又能有什麼大不了的呢?說出來,互相理解理解,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怕就怕互相懷疑,互相猜疑,那絕不是真正的朋友。我在東北的時候就遇到過一個小人。此人為了挑撥大學生之間的關係,好讓他來制衡,他當這個大學生說那個大學生的壞話,又當那個說這個的壞話,而且都是說,那誰誰誰,說你什麼什麼。一開始還真有點效果。可偏偏他碰到我這個心裡擱不住事的人,他說誰,我就去找誰,當面對質。人家說,我沒說呀,或者,我根本就不是那麼說的。謊言一經揭穿,雲開霧散,啥事兒沒有。那小子呢,以後在我們面前響屁都不敢放一個。實際上朋友間的誤會,全看是不是“諍友”。什麼是“諍友”?就是能當面批評甚至爭辯到臉紅脖子粗的那種。有誰當面數落別人家的老婆孩子的?二百五吧。惟有對自己家的人。(當然沒準兒這也是造成家庭分裂的原因)“諍友”就可以做到這一層。當然了,世上的事都是在變化着的,不是朋友的能變成朋友,是朋友的也可以變成不是朋友。都很正常。說不定你“諍”了一次,再也沒有下一次了。
    
    
第四種就是被親人誤會。這也很難免。還是那句話,一人一個腦袋。誤會在親人之間絕對應該可以解釋清楚,特別是兩口子。大風吹破席簍子,再好不過兩口子。上陣父子兵,開店夫妻店嘛,好說。除非兩口子憋着要離婚,那就是親家變冤家了。
    
    
看官,不知道您是不是仔細想過,為什麼會鬧誤會?我想過,還真仔細想過。
    
    
誤會源於立場。還是上初中的時候,輔導員訓話說,凡事都可從不同角度看。一個人拿着報紙睡着了,有人說,看,多關心國家大事,睡着了還拿着報紙;另一個人嘴撇到耳朵根兒,說了,你看,拿起報紙就睡着了,假積極。看問題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結論也不同。
    
    
誤會源於期望。期望太高,就會有誤會。基本上誤會等於期望值減去實際值。
    
    
誤會源於心胸。當然是狹窄心胸容易造成誤會了。凡事想不開,一個勁兒地往牛角尖里鑽。有個故事說一位將軍到劇場看戲,脫了帽子一大光頭。後排一位小人物不小心打了個噴嚏,有少許噴出物到達了將軍光頭頂上。將軍一邊擦光頭,一邊回過頭來看了一眼小人物,然後轉過頭去繼續看戲。小人物覺得將軍這一眼非同小可,於是就正式道歉,解釋,說他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對不起。將軍說,沒關係,別說了,我要看戲。小人物自此就看不下去了。回到家中,盤算着要登門拜訪,把“誤會”解釋清楚,求得將軍的諒解。當他第N次敲開將軍家的門後,又羅嗦一番歉意,試圖解釋問題的“真相”,將軍終於忍受不了,說了句,給我滾出去!小人物就覺得肚子裡有個東西墜了下去,踉蹌着回到了家,一命嗚呼了。推斷是苦膽破了。
    
    
誤會源於心態。當然是病態的心態了。人應該有顆平常心,才能把得失看得很淡。古訓說“難得糊塗”。很多事情是在事後才發現,不過如此。如果能幽默看社會,幽默看人生,境界就不一般了。社會上人與人的關係和數學問題不同,與航天技術不同,沒那麼準確。
    
    
就因為心胸不同,心態不同,人與人的處人處事是那麼不同,有的萎萎縮縮,有的豁達大度,有人狡詐,有人坦蕩,有市井無賴,也有將帥之才,有終日愁苦永不滿足之人,也有高高興興知足常樂之人。
    
    
誤會的後果不言而喻,麻煩,甚至遺憾終生。魯迅有句話(只記得大意)說最悲哀不過的是被親信的人從後面刺上一刀,打上一槍。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堡壘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農民起義成事的不多,大概就因為利益不均,生出種種誤會,最後不歡而散。你想都讓人家給殺了,能歡得起來嗎?後悔都來不及了。
    
    
誤會極為普遍,又容易造成不良後果,那麼怎麼才能不引起誤會呢?要我說,難。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總有人就願意自作聰明,主觀臆斷。那怎麼辦?這就說到如何處理誤會的事了。人人都能被誤會,也人人可能誤會別人。有了誤會怎麼處理就是關鍵所在了。
    
    
古時候的例子可以作為典型範例。三國時的曹操,一直是個有大爭議的人物。曹操疑心重啊,一般人比不了。和陳宮二人落難逃到曹操老爹曹嵩的老朋友呂伯奢家。呂老頭兒接待老朋友的後輩,特地出去打酒。曹操擔着心,躲在門後偷聽動靜,只聽家人說一句“縛而殺之,何如?”心說,虧得我留了心,這還得了。跳出去一刀一個把人家殺了。再一看,廚房綁着一口豬,是人家要款待曹操的。人殺了,鑄成了大錯,趕緊跑吧。出去碰上呂老頭兒打酒回來,說怎麼就走了?豬都殺了,吃了再走吧。曹操不知所云,搪塞幾句,抱頭急竄而去。才走不遠,曹操想到呂老頭兒回去看到家人被殺,如果報了官可怎麼辦?一不做,二不休,回過頭來,追上呂老頭兒。老頭兒以為曹操回來吃飯呢,挺高興。沒想到曹操指着老頭兒後面說,看誰來了?老頭兒一回頭,曹操一刀將呂老頭兒也殺了。陳宮看不慣,不高興,批評了曹操幾句,曹操還振振有詞,他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您說,這是什麼混蛋邏輯?
    
    
當然也有正面的例子了。劉關張兄弟三人被打散,關羽護嫂,遇張飛守城,張飛認定關羽背叛了大哥,左一矛右一矛地非殺了關羽不可,任關羽如何解釋,嫂子如何幫說話,就是不信。虧得關羽武藝絕倫,傷心之際也身手不亂。偏偏蔡陽的大隊人馬又來了,就象是後援部隊一樣,更讓張飛懷疑了。張飛說,如果三通鼓你能斬蔡陽於馬下我就信你。關羽什麼水平?一通鼓沒完,蔡陽早已人頭落地。張飛這才鼓棰一扔,抱着關羽一通大哭。兄弟釋懷,消了誤會。以後沒見書上再提二人心裡結了扣兒什麼的。
    
    
水滸里一百單八將都是統領在宋江手下。看了水滸後,會發現在一百單八將里也有許多小圈子。比如說,林沖和魯智深關係特好,武松和施恩、張清、孫二娘特好,而最鐵的還要數宋江和李逵了。李逵火爆脾氣,智商差點兒,二隻板斧耍得風輪一般,衝鋒陷陣總是脫光衣服打頭陣。作風還特好,眼裡不揉男女關係腐敗的沙子,聽人說宋江強占民女,氣得輪起板斧就要殺宋江。宋江雖是一寨之主,武藝卻稀鬆得很,單打獨鬥哪兒是李逵的對手?好在保宋江的人太多了,李逵懷疑所有人包庇宋江。讓李逵明白過來可是費了勁了,最後好歹證明了宋江的清白。李逵知了錯,又要殺自己,差點失了一員大將。朝廷招安以後,宋江知大勢已去,決定服毒自殺,還要拉上李逵,為的是怕李逵在自己身後造反闖禍。李逵知道後不僅沒意見,反而心甘情願,跟宋江共赴了黃泉。
    
    
歷史的車輪飛滾向前,社會大大地進步了。如曹操那樣草菅人命的肯定被送上法庭;如關羽那樣的完美之人,再不多見;如張飛那樣魯莽之人也沒人說他壞話,知錯就該嘛;如李逵那樣的低智商的傢伙就沒市場了,現在哪有貪官不嫖娼,不貪財的,管得過來嗎?根本就不是誤會了。
    
    
作為咱老百姓,重要的是擺正心態。有了誤會不要緊,千萬別把誤會種在心裡,去生根去發芽。想想,有什麼大不了的?人生在世,什麼最重要?當然是健康最重要了。幾十年的老對頭還相逢一笑泯恩仇呢,何況是小小不言的“誤會”?糊塗是福,讓誤會見鬼去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本人綠卡,回國結婚,能很快把她接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