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美国移民 > 帖子
移民美国:说说我的美国工作生活
送交者: 雪千果 2013年03月28日01:28:16 于 [美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说说这些年自己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我不夸大其词说它的好或坏,只是实话实说,和国内外的做个交流吧。

  我来美国已经六年了。当初是“外嫁一族”。反外嫁的别在这里拍砖。我不跟你谈什么爱国不爱国的。非战争年代,爱国这个词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个话题在这个帖子里面谈。我也不想谈当初和老公的什么浪漫史。总之结婚生子,象所有的人一样,就这样过着。

  过来美国的第一件事是工作。我也有个本科的中文专业。当初在国内的时候中文就不好,不知道自己怎么被漏到中文专业的。稀里糊涂混了四年,出来根本就没有用它吃饭。在国内做翻译做了一年多,然后就移民到美国了。到了这里才发现,华人很少,基本上中文专业没有用处。找工作着实让我碰了很大的钉子。后来我干脆是有什么做什么。就算是体力活都可以。不过就算这样,工作也仍然是很难找。我偶尔的给人家做做兼职翻译,赚点小钱。后来终于在一家卖相机镜片的小公司找了一个做信用卡的工作。一个小时10块5毛,还是个兼职。做了两个月,终于我也忍受不了那个更年期老板的脾气,辞职了。心想没有一技之长总也不是个法子。

  于是我回到学校读了一年半的medical assistant.出来之后谁想工作是很多,但是个个都要几年的工作经验。或许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没有耐心,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规模差不多十几个医生的诊所做medical assistant.但是只做两个星期就被一个女同事背后使坏,我和老板当时互炒,不欢而散。一个月后,我又在一家眼科医生的诊所找到了一份工作。那个诊所很大。我们有12个医生。我虽然学的medical assistant,不过眼科跟primary care有很大的区别。要有基本的眼科病理知识,要会refraction。一般和MD做的时候,病人的眼镜度数就是我们这些ophthalmic technician决定的。跟OD做的时候,事情就比较少。总之我很喜欢这份工作,虽然工资不算高,但是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自己有自己的收入,每个月还可以给父母寄回去几百块钱。

  我记得当时我到walmart去积欠的时候,那里的那个柜台服务人员是个印尼华人。虽然是华人,不过她看不起华人。也许因为她是印尼人的原因吧。说实话,我觉得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华人地位很尴尬。我们国内的华人跟他们论祖宗,他们却看不起中国人。但是在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些人却被一些二流社会的人看不起。又何苦呢?言归正传,这个女人看见我张口就问“你在哪个餐馆做工”? 我当时穿的是medical uniform的那种衣服。而且我的工作徽章还没拿下来呢。有点基本常识的,只要在当地看过医生的人,看见我那身衣服也知道我至少会是个LNA,这个女人张口问我在哪个餐馆工作,我不知道她是故意的还是真的无知。难道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在餐馆工作的么?我说我是在眼科医生手下做护士的。当然我们这个职业职称不叫nurse,叫ophthalmic technician.从那以后我每次再去那家walmart寄钱她也很客气了。

  这份工作让我对医疗这方面更有兴趣。我做了一年半,终于决定辞职再回学校读physician assitant,或者optomotrist.趁自己还年轻,还有冲劲儿。

  读书的日子很苦,不过我在读medical assistant的时候除了一门keyboard课程得了一个B之外,其余的全部是A.这里我要提一提我那寒酸的本科学历。申请physician assistant或者optometrist专业的,首先要有个至少本科的专业。我的那个本科虽然成绩很差,不过好歹也算个本科了。我把成绩单给这里的一家认证公司计算认证后,本来在国内的160个学分,只相当于美国的126个学分。这其中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算的。真的是我们国内的学分这么没有分量么?费解.不过就算成绩难看,它至少也是个本科。问题是我的本科GPA只有2.09。而我申请的这个专业要3.0.那也就是说我现在修的所有课程要个个是A才有机会进这两个专业。

  同志们,我在这个帖子里只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提倡不反对什么。谁爱嫁谁爱娶哪过的,我没意见。

  在美国6年,最深的感触是“这是一群永远都温不热的冷血动物”。我们华人那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观念对于他们这些美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他们说“不管你爱谁,先要爱自己”。想想有的时候这个理论似乎也不错。要自己过的好才会有能力爱别人的么。不过这个理论发挥的极端就变成了现在的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别管他们说的亲爹亲妈亲姐妹,还是best friends,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多富有的儿女,在父母老的时候一样进养老院。你别以为这些老人喜欢进养老院。这里的老人家说“几十年前,一个房子里还住着三代人呢。现在去儿子家都要先打声招呼”。我有个病人跟我说“孩子很多,大了都走了。父母老的时候住在养老院他们是不会常来看你的。等他们来的时候就是我们kick the bucket的时候。我想这个kick the bucket是我们说的那种快要死的时候来分家产啊。我读书工作的时候认识很多人, 其中我也帮过很多人,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我以为是朋友的就都会尽力帮。但是,等到自己需要帮忙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会真心帮你的。而且见面的时候是客客气气的,觉得象是朋友的,基本上人走了茶就凉了。

  所以我这个人在美国6年没有朋友。 也觉得特别孤独寂寞。很想念《好想好想谈恋爱》里面那种闺密。可惜的是唯一一个可以算上是闺密的竟是我当年办签证的时候在广州认识的一个深圳的女孩子。她移民到了加州,我住在东海岸。只能电话联络。好在我们有什么事都会跟彼此说,出个主意。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抗抑郁药”的问题。我在眼科工作的时候,每个病人来都要先过一遍药单子。我发现大约50%人都吃不同剂量的抗抑郁药。英文他们叫“antidepressant".为什么他们会抑郁呢?因为没钱交医疗保险,没钱交房贷,没钱送孩子去托儿所,没时间给自己娱乐,有事没处说。我不用那些医疗或者专业术语去描述,都是白话文。因为在我看来,如果不是人性的自私和人际关系的冷淡,很多问题根本家人和朋友都可以帮忙解决,不至于造成抑郁症。他们抑郁了,第一个步骤去看医生或者therapist.Therapist在我们中文看来类似于心理医生,但是在美国跟心理医生有很大区别。因为他们可以给你提供意见但不可以开处方药。抑郁,其实白话文就是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亲戚朋友去发泄一下。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多问题可以在发展到真正的“抑郁症”前解决的。但是这里不行。取朋友代之的是那些所谓的therapist.花钱跟他们聊天去吧,或许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不行,问题就升级到吃"抗抑郁药“了。昨天我在医院见习的时候,看过一个抑郁症病人。这个病人的抑郁症在我看来根本就是压力造成的,而他的压力来源于他老婆的抑郁症。比如她不做家务,不带孩子,整天睡觉。于是他的耐性也被耗光了。变的越来越脾气暴躁,血压升高。于是医生给他开了Ativan.这是一个极有可能会造成病人上瘾的一种抗抑郁药。只能短期吃,而且不能每天吃。我在想”他的问题根本出在他老婆。你光治标不治本。那药吃完了,他老婆还是这样。他不是照样郁闷么?”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靠亲戚朋友家人解决的。有的人莫名其妙的有抑郁了,说不出原因。比如产后抑郁,季节性抑郁症的人。这些人的确是需要药物来治疗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陈树庆:论中国公民身份管理机关的错位
2009: 享受距离(附图)
2009: 我的韩国邻居 (对移民生活的体验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