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加拿大的所謂技術移民政策需要檢討zt
送交者: fraser 2003年09月03日19:02:52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夏天重返加拿大,回到原來讀書的城市,竟有滄桑之感。

當年熙熙攘攘的唐人街破落許多,那個我們經常去的自助中餐館
如今坐得滿滿的都是鬼佬和其他各色人等,就是鮮有華人。據說
城裡的華人都到更高級的餐館去了。後來又到原來經常逛的
一家很大的商場去重溫舊夢,大吃一驚。從前五顏六色人流如鯽的帽兒里,
只有零零落落幾十人,許多店鋪都停業了,原來很繁華的一個帽兒,現在
卻蕭條的幾乎認不出來了。真想不到當地的經濟破落到今天這種地步。
這裡當年是一個多民族的移民中產階級的聚集區。一到周末,人頭洶湧,
各色移民家庭傾巢出動在帽兒里逛,各種膚色,各種語言,各種服裝,
各種打扮,簡直就像小聯合國一樣。這種景色竟然消失了。那些拿了
加拿大學位,護照的各國移民可能都象我和我的幾乎所有朋友一樣離開了這座
城市,或東移,或南下,或海歸,流向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收入,更多機會,
更舒適的環境和更刺激的生活的地方去了。。。。

有掙錢能力的移民中產階級都走了,隨着他們去的是稅收,是財富。

想想也很奇怪,加拿大這麼地域廣大,人煙稀少的地方竟然留不住人?

又一想,這種狀況或許是加拿大的主流英法族裔想要見到的。他們還是
希望加拿大永遠是一個White Canada。

但這何嘗不是加拿大的損失。加拿大將一個最美妙的人類理想--
多元文化自有進取--灌輸給這樣一群在全球化京城中最富生命力,
最有開創精神,最富生財潛力的人群,但卻不能提供為這些人展現自己理想
的舞台。它將原本可以為他帶來許多商機許多財富許多發展的移民精英
禁錮在餐館,車間,田野,果園和雜貨鋪里,或至多是小文員,
實驗員,技術員這樣的體力和機械勞動的位置上,它只希望用這些人的體力來
充填它勞動力不足的市場,用這些人在別國賺來的財富來充實自己入不敷出
空虛的國庫,而決不會允許這些人來與主流族裔分享高報酬,有尊嚴的
腦力勞動工作,越不會允許這些“others"來染指加拿大的政治經濟決策和
主流文化創造工作。你在多倫多士嘉堡購物中心裡見到的加拿大與你在CBC和
Globe and Mail上見到的加拿大竟然有着天攘之別。一個是現實的
多元的馬賽克般的加拿大,一個是停留在三十年前得純粹的英法裔的加拿大。

有朋友說,在加拿大中餐館的廚房裡,你可以輕易找到中國的碩士博士,甚至
是雙碩士,雙博士。想不通的是加拿大既然不需要有知識有腦子的移民,
為什麼偏要搞得這麼高的學歷標準門檻?這些高學歷的移民來加後被迫干如此
低等的體力工作,其實是對人的尊嚴的一種侵犯和侮辱。我的一位朋友甚至
將這種移民政策比作中國反右文革時期的知識分子下放勞動。她說這兩種情況
對人性的尊嚴侮辱的本質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一種是迫於政治壓力,另一種
是迫於資本勞動力市場的壓力。她說因為後一種情況的壓迫帶有一種自願的
假象,所以知識分子移民飽受的精神壓抑和精神痛苦更甚於前者,因為這種
痛苦的施授者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着的,因而痛苦是說不出來的,也是沒有人
同情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直面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