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大川
万维读者网 > 加国移民 > 帖子
我的落基山脉之旅(13-18)
送交者: 冰河洗剑 2003年11月03日18:09:53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十三) 泛舟米利万卡湖 (Lake Minnewanka)

08.26: Vermilion Lakes -> Hoodoos -> Cascade Ponds -> Johnson Lake -> Lake Minnewanka -> Bankhead -> Canmore Town

在去Lake Minnewanka的山道拐角处, 我们意外地发现一群高山羊在路边悠闲地进餐。尽管地上的青草并不肥厚, 而且有几辆车在附近偷窥, 这些丝毫不影响它们的好胃口。大概从来没有被人类骚扰过, 它们也都养成了大大咧咧、目中无人的脾气。一只小羊羔径直踱到路中央的黄线处, 东张西望。一辆大型旅游车也没了脾气, 悄无声息地远远停下来, 生怕打破了这一刻的宁静。终于, 小羊羔结束沉思, 决定了它的方向。在它的带领下, 羊群爬上山坡, 钻入密林中。

车一拐过山角, 明丽轻快的Lake Minnewanka出现在我们眼前。与落基山脉大多数静寂如小家碧玉般的湖泊不同, Lake Minnewanka显得热情而爽朗。这也是Banff附近唯一可以驾驶机动船的湖泊, 我们早就计划在这里驾舟畅游。

把车泊在树荫下, 我们就近围着一块平整的山石开始简单的午餐。昨天在Safeway买的香肠真不错, 面包一夹就是现成的”冷狗”。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Betty带的”红翻天”剁辣椒, 加上一点异常开胃, 居家旅行必备呀! 饭后人手一蕉, 闲聊中我们开始评论各省的车牌: BC省把它们的口号放在车牌上”Beautiful Columbia British”; Albert亚省的口号是它们的省花野玫瑰”Wild Rose Country”; 美国邻居的车牌就不说了, 各州各有特色。只有安省的车牌最简单, 白底蓝字, 没有一点个性。

野餐后我们去湖岸边的船坞打听游船的时间表, 离最近的三点的那班还有一个半小时。这麽长的时间可不好打发, 而且这种玻璃钢的巡洋船价格不菲, 一个半小时的游程三十元每人。在商议的时候, Fred留意到有自驾机动船可以租。我赶忙上去问驾这种船要不要执照, 要知道加拿大这地方除了杀人放火, 随便干点啥都要有照才行。万幸开这种船不要照, 正好碰到昨晚一起洗温泉的那对韩国夫妇刚驾船回来, 他告诉我操作很简单, 极容易控制。就是它了, 当然出发前简单的一分钟培训还是不能少, 我们还被告知湖中有一片水域是潜水区, 我们不能去。不能走得太远, 以能看到船坞为限。而且还发了一把哨子, 以备救急之需。

于是四个旱鸭子就准备乘风破浪了, 当然我们还没有自信到敢不穿救生衣。船的操纵确实不难, 一拉油门阀, 我们缓缓地离开了码头。绕过限制速度的水域后, 眼前豁然开朗。速度慢慢加上去, 船两旁白浪翻飞, 湖风带着丝丝凉意。俐坐在船头, 她90磅的体重显然显得不足, 船头高高翘起。两位主副驾驶在船尾正襟危坐, 一点都不敢大意。很多人租船是为了垂钓, 看得Fred这个铁杆钓鱼迷大为眼馋, 一直后悔没有带鱼杆来。

Lake Minnewanka呈长条形, 延绵二十几公里。一气开到了两山即将交汇处, 回头看去, 船坞只是依稀可见。熄了油门, 任小船在湖面上飘荡。两岸群山如画, 蔚蓝色的湖水深不见底。波浪轻轻地拍打船的侧边, 一只水鸟在水面上滑翔, 划出长长一道波痕。左侧的山明显有山火的痕迹, 让人联想到依旧肆虐在BC省的森林大火。

渐渐地觉得有些冷, 也到了该回去的时间。归程上我们没有兜圈子, 一气全速开回码头。全程耗时一小时, 船资只要三十二元, 比坐封闭的玻璃船可要过瘾得多。

(十四) 亲切的Canmore小镇

08.26: Vermilion Lakes -> Hoodoos -> Cascade Ponds -> Johnson Lake -> Lake Minnewanka -> Bankhead -> Canmore Town

回到停车场傻了眼, 挡风玻璃上别着一张通知云: 你们没有出示合法的停车许可证明, 去某某地补交费用等等。几个人一合计琢磨出估计是第一天我们在接近Banff镇时, 尾随着一辆军车走了最右道。其实游览车应该走左边两条收费道, 我们还一直纳闷该在什麽地方买票呢。幸好只是补票没有罚款, 呵呵…..

回去我们走的是另外一条道, 路上经过一个被废弃的城市 -- Bankhead。二十世纪初, 由于盛产煤炭, 以及传说中的黄金, 无数做着发财梦的淘金者蜂拥而至, Bankhead一度比Banff还要发达繁荣。据说那些历经沧桑的建筑、煤矿遗址都还保存完好。不过看到从主道出发,单程需要走四公里才能到达, 我们都打起退堂鼓。因为大家都急不可耐地要去离Banff约二十公里的Canmore小镇逛逛, 当然主要目的是尝尝那里的中国菜。

进入Canmore镇前, 去路边的旅游信息中心取了一些资料。很沮丧的得知我们明天已经不太可能去Yoho国家公园的Lake O’Hara, 为了保护这片净土, 公园禁止普通车辆进入。要麽徒步走单程十四公里的山道, 要麽坐公园的区间车。不过区间车一般提前九十天预定, 她并不看好我们的运气。既然如此, 不去也罢。问起镇上的中国餐馆, 老太太推荐了Famous Chinese, 就是我们今天想去的川扬。

Canmore由于不直接靠近风景区, 显得比Banff更生活化, 并不是全部以旅游为生的。俐居然在一家服装店淘到一件合适尺码的Columbia防寒外套, 确实不简单, 在多伦多都很难找得到她的尺码。赫赫, 尽管她仍嫌这份生日礼物不够厚重, 出门在外也就讲究不了那没多了。大概是因为地价较为便宜, 游人喜欢在此住宿和用餐。所以镇上餐厅旅馆林立, 看起来比Banff还要热闹几分。

在镇上闲逛时看到图书馆, 由于好几天都没有收电子邮件, 就想去里面碰碰运气。图书馆面积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 儿童读物很多。四台可以上网的电脑都有人在用, 而且也不象很快就可以结束的样子。这时我们就打起了那台儿童专用上网电脑的主意。观察再三不象有人要用的样子, 于是几个大人偷偷摸摸地轮流检查了一下邮件。可悲的现代人, 三天不上网查邮件就象少了什麽东西一样。

到川扬的时候还不是正饭点, 生意并不多。点完菜后跑堂还专门和我们确认锅巴菜的做法。这个香港跑堂国语不错, 大概是接待台湾游客比较多的原因。几个菜的味道实在是一般, 中式菜名, 西式的做法。但好歹也是中国菜, 充饥还是足矣。

Fred泡温泉上瘾, 今天依旧兴致不减。他提议饭后再去泡一把, 我实在是受不了长期的热水浸泡, 就不打算去了。结果大家一起去旅馆附近的印地安人手工艺品商店看看, 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手工制作。手工材料都不算细腻, 但有一种朴实的美。

(十五) 高山飞瀑 (Takakkaw Falls)

08.27: Spiral Tunnel -> Takakkaw Falls -> Natural Bridge -> Emerald Lake -> Wapta Falls -> Crowfoot Glacier -> Bow Lake -> Bow Summit/Peyto Lake -> Crossing

今天的主要游程安排在Yoho国家公园, 但晚上要赶往93号冰原公路与11号公路交界的十字街住宿。Yoho一词, 本是当地土著居民用来形容”惊奇、恐怖”的词语, 希望它也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与聚集了众多游客的落基山脉前门Banff, 以及后门Jasper不同, Yoho至今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神韵。真正崇尚自然的高山徒步旅行者对这里情有独钟, 也正是被其粗犷的野味所吸引。

一上1号公路就发现天气不好, 乌云黑压压的贴在头顶, 山雨预来的样子。开出去没多久, 铜钱大的雨点就噼哩啪啦地敲打着车窗。过了Lake Louise后, 天色慢慢转亮, 但那片多情的乌云还依依不舍地追随着我们。在与乌云的追逐中, 不知不觉就到了著名的大陆分水岭Kicking Horse Pass。过了这座山峰, 我们就离开了亚省地界, 西面就是美丽的BC省。

在崇山峻岭间, 横跨加拿大的1号公路和太平洋铁路蜿蜒而行。在著名的Spiral Tunnels观光点, 是观察天平洋铁路和Kicking Horse Pass的绝好地点。为登上险峻的Kicking Horse Pass, 铁路线利用隧道呈八字形蜿蜒而行。在密林之间, 铁路线清晰可见。这条浸透着华工血汗的铁路是当年BC省并入联邦的条件, 很难想象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要耗尽怎样的艰辛才能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雨后山雾腾起, 层层薄雾围绕在山腰, 好像一根腰带。

离开Spiral Tunnels观光点后不久, 下1号公路北上Yoho Valley Road。在隐藏在密林之间崎岖的山区公路上穿行, 一条小溪陪着我们一路欢唱。某一段路特别险要, 大角度的盘旋之字路, 基本上是直上直下。虽然是两车道, 但一辆车通过都要胆战心惊。在狭窄曲折的山路上走了约十五公里, 终于看到了极其壮观的, 落差近400米的高山飞瀑Takakkaw Falls。

Takakkaw Falls自两山交汇处奔腾而下, 水量丰富, 四季不绝。澎湃的水流自高山顶上倾泻下来, 雄伟壮观。下落途中有一处岩石突起如同瀑布潭, 水流撞击上去又反弹空中, 腾起水雾阵阵。沿小径可以一直下到瀑布水花溅到的地方。抬头望去, 真的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震撼感觉。自瀑布而下的激流带着来自冰河的泥土, 河水呈奶白色。我们试图用牛奶、豆浆等等来描述它的颜色, 最后觉得还是鲫鱼汤最为合适。到下游水流逐渐缓下来, 泥土慢慢沉积带在水底, 形成一条碧蓝的玉带。

(十六) 幽谷佳人 - 翡翠湖 (Emerald Lake)

08.27: Spiral Tunnel -> Takakkaw Falls -> Natural Bridge -> Emerald Lake -> Wapta Falls -> Crowfoot Glacier -> Bow Lake -> Bow Summit/Peyto Lake -> Crossing

沿Yoho Valley River返回1号公路后, 前行不久就到了Field。这也是附近唯一可以称得上城镇的地方, 也就是几幢房屋而已。公路左侧的河滩已经干枯, 露出布满鹅卵石的河床, 看来今年这里的雨水确实不多。下一个要去的景点是翡翠湖Emerald Lake。

去翡翠湖途中我们在天然桥稍做停留。天然桥是Kicking Horse River长期冲刷河床底部的岩石自然形成的拱形”桥”。其实, 桥的中间部分是断开的, 仿佛只有一步之遥, 汹涌奔腾的水流从桥洞中传过。这奔流的河水千百年来日夜不休地冲击着石壁, 毫不留情、锲而不舍地冲击着一切阻挡它们去路的地方。与这座大自然造的桥平行的有一座人工木桥。穿过木桥到达对面的石壁上, 我们才真正的踏上这座天然桥。俐提议我们从桥上走到对岸, 我抢先跨过第一道约一米的大缝隙踏上”桥墩”。她却说什麽也不敢迈过来, 几番威逼利诱都不成功, 只好让她给站在桥中间的我留了一张影作罢。站在几乎孤立的”桥墩”上, 细雾一般的水花飞落脸上, 河水自脚下轰隆隆奔腾而过, 我也不由得有些胆寒。

去翡翠湖的路依然不很宽阔, 但可以开到八十, 所以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停车场已经很拥挤, 连大客车的停车场地都满满当当。可见这深藏在深谷中的幽谷佳人早已名声在外。翡翠湖如其名, 翠绿的湖水盈溢在山谷之间, 只怕是翡翠也难以形容她的颜色。和Lake Louise和Moraine Lake相比, 翡翠湖更加温馨安然。平静的湖面上, 一两只红色的独木舟点缀其间。翡翠湖好像坠落人间的仙子, 她的美丽已经无法用文字形容, 此景只应天上有, 看一眼已是无憾。毫无疑问, 翡翠湖是这次落基山脉旅行中看到的最美丽的湖。

跨越长长木桥才能到达的旅馆Emerald Lake Lodge静立在冰原上, 住在这里大概和仙境也没有区别。本来准备在湖畔的野餐桌上午餐, 以蓝天白云调味, 以清山碧水下酒。一路紧紧追随我们的乌云这时已经悄悄压在头顶, 黄豆大小的雨点也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只好在车里午餐了, 胃口当然也大打折扣。

(十七) 雨中艰难的远足 - 探Wapta Falls

08.27: Spiral Tunnel -> Takakkaw Falls -> Natural Bridge -> Emerald Lake -> Wapta Falls -> Crowfoot Glacier -> Bow Lake -> Bow Summit/Peyto Lake -> Crossing

在车上等待雨停的时候大家在讨论要不要去22公里外的Wapta Falls。时间应该不是问题, 只要在天黑前赶往十字街投宿即可, 主要是天气。最后还是Fred一语结束了讨论: 还是不要留下遗憾的好。于是冒着风雨, 我们又上了路。

天公做美, 开着开着雨慢慢小起来, 最后没了。尽管乌云还低低地压在头顶, 大家的心情还是好了很多。大概是已经进入BC省地界, 1号公路上车多了起来, 而且很多是大货柜。山路起伏相当大, 路上不时有小心泥石流的标示。急速的下坡时, 耳朵会有如同飞机下降的难受感觉。在上山爬坡时, 我们对美国车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已破灭。美国车一向以马力大, 动力比日本车强劲著称。我死踩油门直至转速到近五千转, 速度还是稳稳地保持七十。由于大部分路段不准超车, 我都能想象到后面车的司机极度不满的表情。一有超车机会, 立马超越我呼啸而过, 一骑绝尘去也。也许我们应该租一辆吉普。令人诧异的是一路上都没有看到去瀑布的指示牌, 看到离开Yoho公园的标志后, 我心里越来越不安。开始留意里程表, 安慰自己可能马上就到。几双大眼睛左右巡视, 不停扫描, 直至看到离BC的Golden市只有10公里的指示牌, 我们才彻底绝望。趁着前面修路造成的暂时交通阻塞, 我打了U turn, 还是回去吧。

回去路上我们依然不死心, 密切注意里程表。终于在旅行指南给出的大致位置发现去瀑布的小小标示牌, 原来在来路上是没有指示的, 害得我们跑了50多公里的冤枉路。沿着指示开上一条狭窄的石子路, 沿途没有一辆车, 十分荒凉, 小雨又开始下起来。五分钟后终于看到一个小小的停车场, 虽然只看到一个正在换衣服准备远足的人, 幸好还有稀稀落落四五辆车。Wapta Falls还需要走单程2.5公里才到,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艰难的远足。

进入弯弯曲曲、消失在密林中的小径前, 我们排好了队形。我打头阵, Fred殿后, Betty和俐走中间。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原始森林中, 除了脚下这条小径, 看不到任何人工的痕迹。想到可能出现的种种危险, Fred捡起一段枯木, 我也在四处搜寻防身武器。雨越下越大, 几个人都套上帽子, 不发一言地快步在密林中穿行。脚下的路也越发原始, 盘根错节的树根不时挡住去路。路上不时看到腐朽的枯木倒落林中, 除了几个人的脚步声外, 耳边还不时传来不知名动物发出的咕噜声。朝前看, 往后看, 依旧只有我们孤孤伶伶四个人, 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胆怯。上坡又下坡, 从泥泞的土路到厚密松针铺垫的小径, 我们都在盘算走了多少路, 还有多少路。

在绝望之中, 来路上终于出现了回来人的身影。他们说我们已经很接近瀑布了, 果然隐约听见了水声。再行几步, 轰隆隆的水声越来越响, 我们终于看到了Wapta Falls. 观景点设在悬崖边边, 瀑布虽近在眼前但也只能远观。Wapta瀑布落差并不大, 和Bow Falls类似, 但截面很宽。水流奔腾而下, 在下游的岩石上溅起朵朵白浪, 水流很急, 颜色类似奶白色的鲫鱼汤。

比我们先到的一对老夫妇观赏了一会儿, 准备回去了。我们也想有个伴, 稍微休息片刻也远远尾随他们回去了。回去的路下坡居多, 心情也放松很多, 至少知道前有”古人”, 后有来者。那对老夫妇脚力不差, 我们奋起直追也只能遥遥看到他们的背影。回去我计了一下时, 大约20分钟, 看来去路上大约也只花了半个小时。到停车场后每人各进一蕉, 补充完能量后我们就要从1号公路回到连接路易斯湖和Jasper的93号冰原公路。

(十八) 鸦爪冰河.博湖.佩托湖

08.27: Spiral Tunnel -> Takakkaw Falls -> Natural Bridge -> Emerald Lake -> Wapta Falls -> Crowfoot Glacier -> Bow Lake -> Bow Summit/Peyto Lake -> Crossing

93号冰原公路沿途分布着代表落基山脉的雪山、冰河、湖泊和瀑布, 全长230公里。首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欧洲征服者感叹道”这里集中了50个瑞士”。冰原公路限速90公里, 令我惊讶的是大部分路段依然是两车道, 有观景点的路段会多出一根拐弯道, 更加宽敞一些。

沿冰原公路北上不久就能在左手边看到形如巨大鸟掌的冰河呈现在岩石之间。鸦爪冰河正如其名, 曾经有三条冰河蜿蜒贴在山的表面, 酷似乌鸦掌。现在最下面的一条已经消失, 只剩下两条,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造成了很多景观的消失。再往前行不久就到了Bow Lake, Bow Lake系鸦爪冰河融化而成。湖面宽广, 烟波浩淼, 依旧是可爱的碧蓝颜色。Bow Lake湖畔有一家红顶、象蒙古包一样的旅馆, 旅馆边的湖岸处视角很好, 蜿蜒着冰河的险峻群山清晰可见。

Bow Lake前耸立的Bow Pass海拔2070米, 是冰原公路的最高点。博峰的西侧山谷中静静地躺着佩托湖Petyo Lake。大约几十年前, 一个名叫佩托的导游喜欢在湖区露营, 此湖即以他为名。当时佩托就已经抱怨来这个湖游玩的人已经太多了。前往俯视佩托湖的眺望台并不容易, 从停车场出发需要走不短的一段山路。不过这段山路是高山植物的宝库, 长满着在别的地方很难看到的奇异花草, 小路上弥漫着落叶松的清香。

我们到达搏峰观景台时雨已经小了。不同于其他湖泊在湖畔观赏, 佩托湖俯视最美。从高处更可以欣赏到与众不同、宏伟雄奇的远景。湖的形状很不规则, 一端象极了海星的触手。湖水呈现浓浓的碧蓝色, 据说湖水的颜色因季节、时间的不同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雨后的薄雾中, 佩托湖更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多收了三五斗》多伦多版
2002: 加拿大求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