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李昶博士:扭曲的思維方式
送交者: 李昶 2005年05月25日18:16:20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扭曲的思維方式


李昶


不少心理學大師們都極其注意人認識事物的方式,從而產生了認識 (認知) 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 。它研究的是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模式。心理學學者們認識到: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人的情緒,而人的思維和情緒,又決定了人的行為。也就是說,要想改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方式或情緒狀態,一定要從思維方式上下手。也就是說要想正確處理事物,首先要改變我們認識事物、他人和自己的思維方式,即轉換角度來想、來看問題。

艾倫-貝克 (Aaron Beck) 教授和他的女兒朱迪思-貝克 (Judith Beck) 博士可以被看着是系統研究人的思維方式的代表人物。他們最先提出並研究人自動產生的想法(automatic thoughts)。他們認為人們的許多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都是與人們的思維方式,尤其是扭曲的思維方式有關。他們重點研究扭曲的思維方式與情緒病症的問題,比如憂鬱症、焦慮症等之間的關係以及治療方法。

大衛、伯恩斯(David Burns)博士,在他的著作《感覺良好:新型情緒治療》(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中比較系統地總結了他對人扭曲的思維方式與情緒行為之間關係的研究,並提出了他自己的觀點。現我根據此書談一談自己對認識心理學的了解和一些主要的扭曲的思維方式。

不黑即白或全有全無 (black or white, all or nothing) 的思維方式。即把人物或事物歸於不黑即白的極端類別。如你們不站在我們這一邊,就是站在反對我們的一邊。這種人善搞極端,喜歡總認為自己正確,容不得他人的意見。喜歡要不以獨裁,要不以恐怖方式來處理問題或壓服他人。這種人看不到其實大部問題是在“灰色區域”,即黑白兩級的中間地帶。例如我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但這並不代表我就反對你,我可以保持中立。

此類人也往往有完美主義的心態,即如果我做得不完美,我就失敗了。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可以造成人心理行為上的許多問題,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具有飲食方面精神病症(Eating Disorder)的人。這種人對自我形象及體重要求太高,而真正具有完美形象的人或真正做事達到完美境界的卻極少,所以有這種完美主義心理傾向的人,就永遠生活在一種生活無希望之中。

過度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是另外一種扭曲的思維方式。例如我在一件事上沒有干好,就認為自己笨,什麼都干不好,覺得自己或周圍情況決不會改變,所以這種情況就總會持續下去。過度概括化的人喜歡用“總是”、“從來都是”(always)、“絕不”(never)等字眼。比如說“你從來都是這樣”,“你絕不會改變的”。也可以說,喜歡用過度概括化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人,已經把過去、現在、未來都定義為一成不變的,將處理個別事件當做永久狀態了。

大腦過濾(mental filter)是另一種扭曲的思維方式。它指如果一個人過分注意一件事的負面及負面影響,它會影響到我們對於其他事物或人物的看法,即似乎世上所有的人或事都是如此的負面或對我有敵意。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看不到人的性格中的多重性和複雜性。

例如聽到有人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女士,她多半經歷過情感上或肉體上的被欺騙,從而認為所有男人都象騙了她的男人一樣;而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男士,那麼此人多半在荒唐淫逸以後,為了自己良心上的不安,又還想做君子,故說出這種話來把世上所有男人都歸我一類,那麼我內心的負疚感和罪惡感就會由此減輕。

排除正面的東西(disqualifying the positive ),是指這種人有一種看問題負面的信仰,為什麼都喜歡從負面、反面的角度去看,而不從正面的角度去看。看什麼都有問題。這種人在對待他人/事尤其如此。喜歡尖酸刻薄、挖苦他人,譏諷事物。以圖顯示自己的優越。這種人通常連自己的自信心都沒有,生活中多半一事無成,卻喜歡貶低他人,看別人做的事都是小事,別人談的寫的都是常識,而這種人實際上是眼高手低,多半是庸俗不堪之徒。

跳躍到結論(jumping to conclusions)。這種人在還沒有充分實施證明事物以前,就已經跳躍到結論,並極喜歡做出負面的、貶意的評論評價。這種人最常犯的錯誤是閱讀他人大腦(mind-reading)和算命思維(fortune teller)。

大腦閱讀是指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根據一件小事,去猜測他人怎麼想的。老闆約我談話,談話以前就推測老闆大概是要批評我或炒我魷魚了。算命思維是指當我感覺到一種感受時,我已經做出結論。如果你進到老闆的辦公室自己情緒緊張,在老闆開口之前,你已經在告訴自己肯定是老闆要批評我或要炒我了。

喜歡大腦閱讀或有算命思維的人往往自己嚇自己,或因自己預先的負面思維而導致負面行為。有些對人有先入之見,在與他人討論之前,已經想好了怎麼反映。所以還來不及等他人起反應,他的反映、反擊,如發脾氣、吵架已經開始了。因為他認為別人一定會發脾氣,所以還不如先發制人。喜歡進行大腦閱讀和算命思維的人,雖然自以為是,但事實多半往往證明他們是站在錯誤的一邊的。

放大型思維和縮小型思維(magnification or minimization )。放大的往往是指負面小事,比如犯了點並不太重要的錯誤,或一件事沒有辦好,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了。縮小的往往是正面的東西,如自己或他人有點進步成功,只是把它看成運氣而看不到自己的努力。這類人士通常自信心很差,他/她往往生活在緊張焦慮中。

根據情緒進行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 )。這類人的思維方式是這樣的:他/她跟着感覺走,而不是真正去現實中辨別弄清事實真相。如我對一個人第一印象感覺不好,就認為此人很差勁,看不到人都是多面體,是很複雜的生物。只根據自己的感覺就做出了推理和結論,而不管是否合乎事實。

用“應該”的表達方式(should statements )。這種人愛同自己說“我應該做這樣”。“我應該達到目的。”這樣的人永遠生活在對自己的不滿意和焦慮之中。這種人也喜歡對他人用“你應該…”“你必須…”,從而導致與他人交流的困難和人際關係的緊張。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博士,可以看作是最早從心理學角度研究詞彙以及表達方式對人思維的扭曲,從而造成人際關係困難的代表人物之一。

給人貼標籤(labeling),這種扭曲的思維方式是指在處理事情與人打交道時,不是集中在分析處理事實和現實問題上,而是很快跳到一種固定的、狹隘的、幼稚的方式上來給人或事劃分類別,如“他笨因為他是鄉巴佬,”“他不行因為他是四川人”。

個人化(personalization)的扭曲的思維方式。這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現象。如別人一句中性的評語,會被理解成對自己,尤其是自己能力的批評。

太太提醒先生前面交通燈轉為紅色,只是為了小心一點,而開車的先生卻說出:“你以為我那麼笨,連紅燈都看不見嗎?”這種扭曲的思維方式經常把別人的善意誤解。

別人寫出文章,是指人類通常的一些心理行為的毛病,有的人寫上以為是寫自己,非要把那種種心理變態的帽子往自己頭上戴,然後跳出來攻擊作者。當然當他這樣做時,他已經是將自己的心理變態和心理障礙暴露得一覽無餘,這種人往往也是自大狂。

個人化的另外一個方面,是指本身不是我引起的問題,卻對自己進行負責。這類人是在界限區分上有問題,分不清他人和自己的責任,此種類型人容易陷入憂鬱症。比如父母年老多病,孩子成績不太好,通常都是由綜合因素決定的,而當事人會自責認為都是自己沒把父母照顧好,沒有把孩子教好。

人類扭曲的思維方式還有許多別的類型,它往往導致功能失調的行為,人際關係的緊張,而當事人自然總是生活在不愉快和負面情緒中。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關鍵是要意識到自己思維方式和想法的扭曲錯誤,爭取從中跳出來,換個角度看問題。那麼你會發現天地是如此的寬闊,人是如此的具有複雜多重性,而生活是如此的豐富多彩。

此文僅獻給那些想改善自己,充實自己人生的人們。

(北美時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我對加國大選的看法
2004: 癌症同房屋的新舊沒有什麼關係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