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我愛我車 > 帖子
陳子:我的車有毒嗎?
送交者: 陳子 2010年04月16日23:06:27 於 [我愛我車] 發送悄悄話

車內空氣污染 健康的隱形殺手

                                          

案例報道

 

案例1

江蘇張家港市王先生於2002年購買了一輛國產小轎車。駕駛了半年後,背部、臀部、腿部的皮膚產生了紅斑,免疫力下降,四處求醫無法根治。以後,王先生的健康每況愈下。20078月肝臟損壞,免疫系統遭全面損害。20084月,經當地中國室內環境檢測中心對車內空氣檢測結果顯示,買了6年的車,甲醛超標仍達4.4倍。王先生的朋友同款新車除甲醛含量超標外,VOC (易揮發性有機化學物)濃度 超標30倍。20089月王先生再次住院治療……

 

案例2

北京的朱女士購得一輛嶄新的進口車,使用一個月後,產生頭暈嘔吐等症狀。3個月後,患上苯中毒症狀之一的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6個月後醫治療無效死亡。經檢測,車內空氣中的苯含量超標63.6%......

 

 

案例3

2003 3月,盧先生購買了一輛高檔休閒車。不久盧先生被醫院診斷為“甲醛接觸反應”。檢測後發現車內甲醛含量超過國家室內空氣標準26倍。於是盧先生將經銷商告上法庭,要求全額退回購車款69 萬元……

 

 

案情分析

 

毋庸置疑,汽車是造成今天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汽車在發動後會向周圍環境排放大量的廢氣和其他有毒氣體,譬如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毒害氣體,從而較易引起我們的警覺。 然而,車內環境的空氣污染往往為我們所忽視。現代人除了家中和辦公室,最可能常時間逗留的地方也許就是車內了。美國密執安州的一家非盈利機構發現,某些污染物在車內的濃度可高於室內同類物質的五到十倍。由於吸入車內釋放的有毒蒸氣而導致的頭暈、嘔吐、皮膚過敏、甚至呼吸和消化系統的病變時有報道。

 

當我們買了輛新車時,大多數人總會被車內芳香的氣味所陶醉。這種“芳香”氣味來源於座椅皮革或絨布、中控台儀錶盤塑料飾件、漂亮的木紋貼面、車底部的地毯和車頂的毛氈等。動物試驗早已證明這種特殊的“芳香”其中許多是有毒的、有的甚至是可怕的致癌物質。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當一輛新車被客戶購買後,高濃度的VOC可在車內存留6個月的時間或更長。在初始階段,每立方空氣中的VOC可高達64 毫克,而歐盟制定的VOC室內最高濃度每立方米不得超過 0.3毫克。中國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的數據顯示,在50款車型中有42款存在不同程度的VOC 濃度超標問題,超標率達到82%。其中,甲醛的超標現象最為嚴重,93%的被測新車車內空氣中所含的甲醛含量都超過室內甲醛國際限量值,此外,22%的被測新車車內空氣中苯含量超標。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空氣監測中心曾對200輛汽車進行檢測後發現,若參照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有近90% 的車都存在着車內空氣質量的問題,其中又數新車車內的空氣質量最差。

目前,已知的人工合成和天然的VOC種類已達好幾千種,其中約900 種被發現存在我們的室內環境中。通常,戶外的VOC 濃度低於0.3毫克/立方米,室內的濃度可以在幾個微克至幾個毫克/立方米之間。 對車內空氣污染物的分析發現, 有多達十多種的VOC扮演着“謀財害命”的角色。如果說車內空氣污染是健康的殺手,那麼下述幾種在車內被發現的主要VOC 即為這個殺手的幾把尖刀:

 

-  已知人類致癌物。環境中的苯多以蒸汽形式經呼吸道侵入體內。高濃度苯對眼、鼻、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對神經系統有麻痹作用。長期反覆接觸低濃度的苯可導致神經系統、造血系統的傷害。

 

甲苯 -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劑。自70年代以來,歐美化工市場用甲苯取代毒性較大的苯。在200 ppm 的濃度時,甲苯可引起中樞神經性腦病,頭痛,噁心,食欲不振和體力下降等症狀。反覆接觸甲苯對神經系統的有累積效應。長期反覆地吸入甲本可導致肝毒性和腎毒性、以及嚴重的肌無力,心律失常,消化道及神經系統紊亂。

 

二甲苯 - 低濃度的二甲苯氣體對眼、鼻、喉以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並產生輕微的中樞神經毒性反應,其表現為頭痛和頭暈等症狀。濃度較高時會產生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抑鬱反應。經常性地吸入過量二甲苯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接着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抑鬱反應,症狀包括慢性頭痛,噁心,食欲不振,腹脹,震顫,感覺異常,憂慮,記憶力喪失,乏力,頭暈,眼花,周緣神經系統功能下降,耳鳴,煩躁,口渴,貧血,粘膜出血鈴聲,肝臟增大,但不會對骨髓造成破壞。

 

乙苯 - 乙苯被 國際癌症研究協會(IARC) 歸類於2B 類(人類可能致癌物)。

 

苯乙烯   可能對人類有致癌作用。低濃度的苯乙烯氣體對眼、鼻、以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氣體可導致嗜睡和昏迷。長期高濃度的接觸對神經、腎、肺和肝有毒害作用。

 

甲醛 國際癌症研究協會(IARC)將甲醛歸類於人類致癌物,美國毒理計劃(NTP)和美國工業衛生協會(ACGIH) 將甲醛歸類於人類可能致癌物。甲醛的主要入侵途徑是通過吸入或皮膚接觸。空氣中甲醛的濃度即使在0.1 ppm 時,也會造成對眼鏡、皮膚、呼吸道的刺激作用,以及導致呼吸致殖敏作用。一般來說,甲醛對眼睛刺激的閾值約在0.51.0 ppm, 對鼻和喉嚨約為1.0 ppm。對大多數人來說,濃度為2 – 5 ppm 時,甲醛可造成急性次級反應。研究報告指出, 長期反覆地接觸甲醛將增加骨髓癌,肺癌,口腔癌,鼻腔和鼻竇癌的風險。

 

乙醛 - 乙醛為確認的動物致癌物,人類可疑致癌物。對眼睛、皮膚、呼吸道、粘膜具強烈的刺激作用。乙醛能刺激腎上腺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 導致,增高血壓,加快呼吸頻率等體徵。

在實驗動物發現,長期結出乙醛會造成生長遲緩,上呼吸道不適,輕度貧血,尿中穀草轉氨酶(SGOT/ AST)的活性增加,尿蛋白含量增加,腎重量增加。同時鼻腔黏膜和氣管發生組織病理變化例如組織增生,鱗狀上皮變形並伴有炎症發生。

 

環己酮  美國工業衛生協會(ACGIH) 將甲醛歸類於人類可能致癌物。蒸汽可引起眼睛和呼吸道刺激。對中樞神經系統抑製作用較弱。

 

面臨問題

 

目前,所有與工作相關的毒性物質或毒性氣體通常有國家明確的的法規或要求予以控制。作業人員所患的職業病也能在職業病醫院得到良好的治療和護理。相比之下,長期接觸車內的污染物而導致健康受損的病人在就醫時,病因很難被確定,這是因為大多數患者的表症一般不明顯,同時有可能涉及到多種不同的污染物。此外,許多門診大夫或家庭醫生缺乏毒理學方面的培訓,在詢問病人時忽略了車內污染物對病情的影響。

 

目前,歐美汽車大國對汽車內的空氣質量尚未制定相應的法規或未頒布任何車內污染物質的最高接觸限值,因此受害者既不能起訴汽車經銷商也不能起訴製造廠家,因為前者只負責銷售質量合格的汽車,後者出售的是滿足國家質量要求的產品。汽車內的空氣污染控製法規難以出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汽車在靜止或運行狀況下,車內的空氣質量是不同的。此外,溫度、濕度、密閉時間、通風狀況等等,都是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條件不確定,檢測出的數據將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對車內空氣污染的檢測,要比對室內環境污染的檢測複雜得多。那麼我們將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健康?除VOC外,造成車內空氣污染的還有哪些非VOC污染物?為什麼有的車已使用了多年,車內空氣的甲醛濃度依然很高?究竟是否有其他國家已制定或正在制定汽車內空氣污染治理標準?為什麼不直接採納航空器空氣質量標準?這些問題我們將會一一討論。 (待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