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清明節的來歷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3月28日17:37:06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在一年當中,分為二十四個節氣。這其中惟有清明是以節日的形式出現的。人們喜歡清明節,喜歡清明時節美好的風清物宜,也欣賞清明節豐富的內涵。早些時候,人們普遍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有些人發展了這一觀點。認為清明節既含指節氣,又包括紀念的意義。春秋時期,介子推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供奉晉文公使其得以生還。後介子推功成名就隱居綿山,而晉文公放火焚山,逼介子推復出作官。孰料介子推留下一首遺詩,決意焚身一死。他在詩中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無愧,願君清明復清明。”晉文公被介子推所感動,下旨規定介子推殉主之日嚴禁煙火,吃寒食,年年如此。此後,在清明之日稱“寒時節”,也稱清明節。在許多學者看來,清明節的來歷並非前面說的那樣簡單。它是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演變過程。最初的大禹治水,確有天清地明之功;武王伐紂,被譽為“肆伐大商,會朝清明”;秦皇不時起居於墓側,則有祭奠之意。而這一切又都發生在“清明風至”之時,到了公元732年,唐明皇來的乾脆,他頻布了一道御旨:“寒食上墳,禮經無文,近世相傳,已成習俗,應該允許,使之永為常式。”從此以後,人們把清明作為祭奠先人的節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