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楚柴: 生兒育女,你準備好了嗎?
送交者: 楚柴 2005年04月04日17:26:36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生兒育女,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讓各位網友坦白地舉個手:有幾個生兒育女全是“計劃”的成果?就是說一切都是計劃好的:身體狀況,婚姻狀況,經濟條件,學業和工作都已經搞定,而且最重要的,心理上已經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簡而言之,用英文說就是“Had you been ready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when you were going to be parents?”

如同問各位網友有幾位家裡孩子沒有學鋼琴一樣,對上面這個問題恐怕大多數人的答案令人吃驚地是否定的,尤其是負笈在外“洋插隊”的留學生們更是如此。我問過一些朋友,包括我自己,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很多都是“意外”,很好玩的是,這種情形用英文說叫一次 accident (事故)的結果。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很多都是物質或者物理角度的:正在讀書,經濟拮据,還沒有找到工作,工作不穩定,身份還沒有辦,還沒有最後定居下來,等等。而孩子往往在一次避孕失敗或者根本沒有避孕的情況下報到了,讓我們措手不及,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到了美國,有些人多少受到一些“反墮胎文化”的影響,或者崇尚自然的心理起作用,或者對孩子的憧憬和愛戰勝了種種不安和擔心,孩子被留下了,最後來到了這個世界。不用說有不少是被墮了胎,因為“實在是沒有辦法”,結果是給“可能的准媽媽准爸爸們”帶來無限的遺憾甚至心理創傷。幾年以後甚至十幾年以後這樣的話題還可能一再被提起:“當時要是要了那個孩子現在已經上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了。”或者浪漫蒂克一點,“孩子要是生下來也是找朋友談戀愛的年紀了吧?”有極端一點的這種令人鼻酸的假設可能伴隨她(或他)一生!

除了種種物質的、物理的條件限制,是不是還有其它的或者說更重要的原因呢?和朋友聊天的結果,結合我自己的體會,我發現對很多人來說其實最重要的障礙既不是物質的也不是生理的,而是心理的。想過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沒有?在很多情況下當妻子或女友發現懷了孕時,男方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激動,而是倉惶失措,通常妻子“有喜”而接受親友道賀的情景被“有愁”而想方設法對親友隱瞞事實所取代!不用說女方在男方情緒的感染下,對小生命在體內的躁動不是充滿驚喜而是愁容滾滾,感覺跟“變了天”一樣!應該是激動不已的時候卻被恐慌陣陣所代替。第一個念頭常常不是籌劃如何保護精心孕育這個小生命,而是如何儘快地在沒有人覺察的情形下把他(她)做掉。這種情形不用說發生在二十郎當歲的年輕情侶身上很多,可是三十出頭甚至接近四十的人卻也有着同樣的“恐慌”,就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了。似乎人們永遠沒有“準備好了”的時候。學位拿到了,還有工作沒有找到;工作找到了,但是還不穩定,房子還沒有買下;有了房子了又是“蝸牛背着沉重的殼,一步一步往上爬”,整天忙着掙銀子還房屋貸款。等到你覺得一切似乎都差不多了,才驚覺自己已近“高齡產婦”的年紀,男的發現自己還沒做爸爸呢就“華發早生”或者“地中海”已悄然隱現。於是作父母的夢的實現就在這無奈的蹉跎中一再錯過。小時候唱過的一首少先隊歌里的“準備好了麼?時刻準備着。。。”從來不是我們面對新生命時的心態!這是一種常態還是一種非常態?或者說,這是一種合乎自然的反應還是一種違背自然的悲哀?

我越來越覺得是後者。生理上人類成熟到足以生兒育女的時候應該不晚於二十歲,心理上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的年紀不應該高出生理年齡太多,就是說三十歲或者以後心理上還沒有做好為人父母準備者篤定是非正常。而令人吃驚的是,似乎我們中間處於這種非正常狀況者很不少(我不幸便是其中之一)。是什麼原因使得我們這些受過教育,高等教育,甚或擁有高階學歷者在心理上還處於某種接近“青春期”少年的層次呢?對於這個問題,很不幸地,我的答案是“不知道”。多少年來,我們受到的教育一直是以學業事業為第一要務,不說生兒育女,有的甚至連結婚都是一拖再拖以至有所謂的“大齡青年”一詞的出現。“大齡青年”在這裡不是指那些打定主意終生不娶不嫁的人,而是指有結婚意圖但因種種原因而給耽擱了的人。我們的事業學業總是與“浪漫蒂克”“兒女情長”處於矛盾之中:要去另外一個城市讀研了常常意味着和戀人分手,要出國了自然是把生兒育女的事情拋在一邊。而如今的更年輕的一輩人則是“自我”極度高張的一輩,個人的成功,財富的積累,享受青春年華,在在都排在了生兒育女之上,更有所謂 “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族的風行。如果要問他們“什麼時候作爸爸媽媽?”或者“打算什麼時候要孩子?”這樣傳統上很自然的問題,在今天這種風氣下可能會顯得很“見外”,甚至有點“老土”。於是不難想見,一旦不小心出了“事故“,第一個想到要被犧牲掉的篤定是那腹中塊肉,問題不是要不要做掉,而是怎麼樣做才最經濟,最神不知鬼不覺,一句話,最省事。反而是那些遠離“文明”的鄉村男女青年因之與自然更接近,思路和處理的方法也更自然: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這種心理的“弱智”,是“文明”的進步?還是人性的倒退?自然和文明本來是一前一後接踵而至,後者是前者的發展和延續。到了我們這裡,二者成了對立的勢如水火的關係。真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哭泣?

話說回來,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說“事故”不好。相反,“事故”下產生的結果其實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是兩情相悅“為愛而愛”的結晶。只是對“事故”的處理人與人大相徑庭,才會引出這番“杞人憂天”般的議論來。對於那些在身心方面都準備好迎接新生命的夫婦,我是由衷的羨慕和佩服:那是一種自然天成的完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