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智有了,慧呢?
送交者: 章星紅 2006年07月09日16:02:30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就下一代人的教育而言,在重視他們對科技知識的掌握的同時,為何不見對人文素質的強調?選修文科的孩子,為何會在理工科的同齡人面前抬不起頭?再想深一層,在這樣一個“重科技、輕人文”的社會中,掌握了先進科學技術的一代人,將是決定我們社會今後方向、主宰國家未來命運的一代人,然而,我們是否能夠說服自己,一個缺乏人文底蘊、不重視培育人文精神的國家,有沒有把握成為科技強國並永守全球資訊科技的前沿?

  的確,今天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集中在科技領域,尤其是信息科技領域。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迫切地要求每一個國家提高自己的科技硬件建設,培養和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質和運用能力。然而,這種宏願,是否僅靠科技知識的掌握便能達到?

  
有“智”無“慧”危害社會  
  

  我們的老祖宗由於缺乏對外部世界的理性認識,沒能掌握認識自然和社會的工具,的確吃了大虧。然而,今天向西方先進文化看齊的我們,急於培養“可用”之材、急於創造一流經濟效益,眼睛看到知識和工具,卻可能忽略了使用這些知識和工具的人的精神世界和內在底蘊的培養,是否又有點兒矯枉過正了呢?

  《周易》有一古訓:“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為“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這樣的哲理,過時了嗎?恐怕還沒吧。有了科技之“智”,我們學會做好一件事情的方法;有了人文之“慧”,我們更了解所做事情對人類、對社會的“價值”。因此,培養下一代人這種“能對價值進行判斷”的能力、“為知識之運用提供導向”的能力,正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比如,面對一處舊時房子,有“智”的建築師當然有能力告訴我們這幢房子的建成年代、建築風格、所用材料和保養程度。然而,這位建築師是否有足夠的歷史審美意識來告訴我們,這幢房子與新加坡的歷史變遷和移民文化有多大關係?他是否有足夠的價值判斷能力,來明確斷定這個舊時房子應該做為古蹟保留,還是應該拆除?這裡,這位建築師的“歷史審美意識”、“價值判斷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就是他的“慧”。

  具有人文之“慧”的人,能表現出對社會、對歷史的尊重,對生命、對自然的關懷,並且善用手中的科技知識,創造出一個讓人與自然交融共處的美好社會。

  反之,一個只有“智”而缺少“慧”人,是無法正確判斷自己所做事情的社會價值的,他手中的科技知識甚至可能成為危害社會的工具:為獲一己之利,掠奪自然,不計後果;為達個人目的,弄虛作假,欺人欺己。即使本地沒有,在國外,這種反面例子難道還少嗎?

  因此,對我們下一代的人文之慧的培養,可謂迫在眉睫。經過了四十年的開拓生聚,我們的社會喜見科技之智璀璨耀眼,實不應坐視人文之慧黯淡隱晦。將來我們成為集“科技之智”和“人文之慧”於一身的國家,那才真正是“智慧國”了!

(作者專業是英語及英美文學,曾在中國的大學執教,後移居香港,進入新聞界併入英國籍,1994年後移居新加坡,現在從事海外新聞編譯工作,並任兼職講師。)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回楚柴,回國感想(續)
2004: 交友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