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純潔挑戰當代的縱文化 |
送交者: Paula Rinehart 2004年07月31日11:51:46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回歸純潔挑戰當代的縱文化 作者:Paula Rinehart,美國北卡羅萊娜州的基督徒輔導,着有Choices: Finding God’s Way in Dating, Sex, Marriage, and Singleness (NavPress, 1996) 翻譯:亮晴 ----------------------------------------------------------------------- 接觸這個被「無須委身之性行為」所灼燒的世代。 你和我,寶貝,只不過是哺乳動物而已;讓我們像「探索頻道」上的野獸那樣做吧。 摘自美國樂團Bloodhound Gang的歌曲「壞痞子」(The Bad Touch) 如果我的生命毫無缺欠,為何這些眼淚會在夜間報到? 摘自英國歌手小甜甜布蘭妮的歌曲「幸摺梗ucky) 協談室里,一個無精打的小姐坐在沙發上。她很可愛,不過雙眼疲憊、絕望,很難相信她才二十歲。她討厭進協談室,但是又得找人談談。問題出在她過得相當糟。她希望男友更關心她些,希望父親沒娶這個難纏的繼母;她對自己與神的關也感到疑惑。沒錯,她和男友同居,回答問題時,認定「你早該知道」。我們把事實都攤開講了,她突然話鋒一轉,講到五年前第一次的性行為。 「第一次性行為,我不想和我的一些朋友一樣慘,」她說。「因此,我找了一個認識、但並不特別喜歡的伙,和他上了床。這麽一來,我就可以了結這檔子事。」 的貞潔,只是希望「了結」的事? 「呃,當然。如此一來,我才能和真正在意的男孩享受性愛。」這句話說明了她的邏輯,這個對我而言全然陌生的觀念,卻道出這個世代的典型性愛觀。在許多個案里,失去個人的貞潔,只是指一個女孩進入男女關與性行為的成人儀式在此,似乎看來,所有快樂的人都這樣做。 這幅景象到了30歲,就截然不同了。我看到像茉莉這樣的女士,已婚、有孩子、有工作,還有個小問題茉莉厭惡性生活。怎樣幫助她克服這層心理障礙?性生活無聊、乏味,她丈夫也感到疲憊,不是對性,而是因為她「性趣」缺缺。她懇求道:請修補我生命這個破碎的部分吧!因為她和丈夫常常吵架。 因此,我開始探討她的性生活歷史,發現她16歲就發生性行為,伴侶有十人之多,其中一個是她先生。不過這是她的過去,現在她來到教會,生命已有改變。她不明,她這段和許多人發生性關的過去,為什麽會對她的婚姻性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影響。我問她:「能想像自己被一個男人真心寵愛的感覺嗎?因着對他而言,是如此特別,以至於他想要護衛的單純?能感受到被一個男人珍愛,有多大的意義嗎?」 她沈默了好一會兒。最後,兩行眼淚沿着臉頰緩緩流下,當她把自己早期雜亂的性生活,與目前乏味的性生活連上關,失落之情,溢於言表。 迷失的一群 這兩個個案都反映出過去二十年來,大眾對性愛的態度和作法的急速轉變。青少年、單身團契、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及教牧人員,早就注意到這個轉變。不過,最近有好些文章、書籍,以及一部深度報導的電視紀錄片,毫無保留地揭露了三十歲以下族群的性愛世界,造成社會轟動,喚起了輿論界轉向基督教所熟悉而護衛的貞潔與道德關。 有人認為這個爆炸性的轉變,始於1999年公共電視台「前線」節目所作的一部紀錄片:《洛克郡失落的孩子》」(The Lost Children of Rockdale County),這部影片報導美國喬治亞州康雅斯鎮這個富裕的白人社區,突然爆發年輕孩子感染梅毒的離奇事件。情況很糟:超過五十名以上的青少年,有過度的性行為,性伴侶介於20至50名之間,這個秘密世界的咦鰨繅粋男孩說的,「每個人都和其他人發生性行為」,惟一被蒙在鼓裡的是成年人。影片報導許多十二、三歲的青少年,一起觀看「花花公子」頻道後,就仿效節目中的行為。 該影片播放不久,Talk雜也刊載了一篇「你兒女的性生活」的專題報導。曾獲普立茲獎的資深記者露莘妲(Lucinda Franks),詳實記錄幾十名青少年的生活。這群出身富裕、高學歷家庭的中學生,他們「創造出一個嶄新的社會宇宙」。他們追逐隨心所欲而機械化的性行為,用來在末放鬆心情,正如一個14歲男生說的,「這叫遊戲開始」;而他們的爸媽怕被笑不夠「酷」,也不敢太多過問或涉。十三、四歲青少年原本該有的羞澀、純真,已經喪失殆盡。過早的性行為有如開啟一個黑洞,吞噬了所有正常規律的作息和活動,因為盤據腦中的只有一件事:性。 不過最勁爆的還是大學校園生活。帶我們走訪這個領域的是方從私立人文藝術學院畢業的大學生,一位24歲的猶太裔小姐溫蒂蕭莉(Wendy Shalit)。蕭莉在《回歸純真》(Return to Modesty,已進入第六刷)這本書中,將這個世代年輕人交換性伴侶的情形,比做他們父母和不同的人握手那樣頻繁。蕭莉解釋說,校園內的性行為,往往像「兩架飛機加油」那樣稀鬆平常。的確,他們就是用「接上」(hooking up)這個詞。男女雙方都有共識:這種曖昧關的基礎純粹是身體吸引,沒有任何情感依附或是彼此的委身。「你沒有任何義務,要繼續約會或是電話聯絡……也不該如此期待對方。」為了消除內心不安,「接上」往往需要藉助大量的酒精。 蕭莉還寫道,對於這種行為,女性不若男士那樣熱衷,也會對自己的不滿足有罪惡感。她說:「甚至在還沒開始前,我們的性愛觀已經浸泡在不忠實的染缸里了。」她以局內人的身分,向這個世代熱切呼,召喚大家回歸理性、「純真」的神聖,和道德的人際關。 這些性行為和性愛觀的報導的確駭人聽聞,我們也必須問:「教會裡的青少年和單身青年,情形是否有所不同?」答案正反皆有。輔導單身者與青少年的教牧一致認為,他們輔導的人當中,絕大部分都立志向婚前性行為說「不」,而且這樣的人來多。 不過即使這些向婚前性行為說「不」的人,也生活在相同的文化大染缸里,對於他們的決定,有人質疑、有人嘲弄,不過也有人很羨慕。那些願意脫離放行為、進入教會溫和規的年輕人,需要接受相當多修補與恢復的教導。任何從事青少年與單身事工的,都會承認,談到貞潔,世界滲入教會的思想往往過多了。 悔不當初 正視性文化變遷的事實,更多更廣泛的報導,顯然是一大進步。不過,青少年個人所感受到的傷害與破碎,也值得注意。這些年輕人,打從開始發育,性愛之門就為之大開輔導他們,就像急允已e處理學校巴士意外的生還者。過去要四、五十年才會累積的失落,現在壓縮在這些「兩、三年前才把孩提時代的玩具束之高閣的」短暫生命里。 想到就感到悲哀,那些在六○年代大力鼓吹性解放的是想為「性」鬆綁,但後人卻是盲目隨從後果慘不忍睹。才過了一代,我們失去了這麽多美好道德的維。我們必須記取教訓,不是要走回頭路,而是哀悼那些兩性之間失去的美好事物,這些歷代擁有的美德,如今竟蕩然無存,這顯然也讓上帝為之擔憂。我們沈淪得如此之深,蕭莉描述這是「無形的美國悲劇」。 之前的時代,世界的主流文化是持守戀愛、約會與委身的標準,作為進入兩性世界的序曲,並以婚姻作為門票。例如,如果我在婚前發生性行為,就是偏離了基督教的信仰根源。不過事實上,有一道堅強的防線,使我不致進入性愛的世界。如今,這道防線已經煙消雲散,原因很多:高竄的離婚率、父母普遍的缺席(特別是做父親的),以及七○年代極為常見的「鑰匙兒」現象,使得一整個世代的孩童是自己長大的。 女性主義邉櫻m在教育與專業上為女性帶來正面影響,但也阻擋了我們對性?胄員鷯腥娼∪娜鮮丁9ザ昀矗緇嵋恢鼻康髂昵崤緣畝懶⒂肫降齲槐;に塹惱杲嗤皇游感員鵪縭印梗崾剮越夥攀艿較拗疲橋源噯醯謀硐幀4蠹葉運降摹附傘褂辛訟肪緇淖洹1皇游砦蟮牟輝偈腔橐鮒獾男孕形巧嫠耍ㄉ踔磷約憾┑難≡裼肜秩ぁP磯喑贍耆吮淶綿淙艉酰輝侔繆荽成媳;ぁ干妗溝慕巧P磯喔咧猩硎荊切┰敢餿煤⒆映鋈ス梗⒆影炫啥緣母改福┮壞奶跫皇且親員副O仗子氪駁ァB遁鋒е賦齔贍耆瞬輝腹蓯⒌家優⒍鄖嗌倌甏砦蟮男形傭患饈且恢幀訃逍緣拿つ俊梗嫡饈潛榧叭南窒蟆? 我個人也感受到此一轉變的影響。我年輕時已是基督徒,大學時代宣誓加入學校的姊妹會(sorority),有些女孩坦承有過性行為,不過她們的行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會為此感到羞恥,也會有罪惡感。二十五年後,我的女兒(她是個委身的基督徒)進入同一個姊妹會,她發現四十九個新會員中,只有五個人沒有攜帶避孕藥。性開放的觀念已經如此普遍。她姊妹會的同伴叫她「馬利亞」,因為她仍是處女之身,與眾不同。 貞潔的觀念得不到社會的認同與支持,教會裡的青少年和單身人士彷活在兩個平行的宇宙里,中間幾乎沒有銜接的橋梁。教會必須創造出一個孕育貞潔的文化,因為主流文化絲毫不倡導此道。試圖保持貞潔的基督徒青少年與單身者有時會覺得非常孤立。在洛克郡青少年影片中,有一幕令人心疼的畫面,三個信仰基督而持守貞潔的少女,假日一起逛街,為根本不存在的約會與派對選購衣飾。在一個缺乏貞潔觀念的文化里,那些選擇守貞的年輕人,比前幾世代的人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 有幸邀共舞嗎? 所羅門說過,世界上他測不透的奇妙之一是「男與女交合的道」(箴三十19)。每個文化各有其令人摒息的共舞方式認識一個人,喜歡你所經歷的,然後墜入愛河。 過去這稱之為「約會」。被追求、被對方贏取芳心,是美妙而羅曼蒂克的過程,由此萌生出終身的熱情與委身。的確,尊重戀愛與交友所該有的界線、禮貌相待,是學習待人處世的基礎,這是社會文化的根基。如果此一素養未能在男女之間培育,就不太可能會存在於其他地方。不過當年輕人仍憧憬着羅曼史的同時,共舞卻正以令人心碎的速度消失。 性開放的觀念嚴重戕害了共舞藝術。蕭莉集許多現代年輕性伴侶之間,怪異的信號與非信號,稱之為「擊規則」。沒有體制、沒有婚前性行為的禁忌,任何一方的拒絕都變成冒犯對方。 女孩子抱怨男生行為粗野,因為他們總是期待性關。如果任何一方在過程當中受到傷害,沒有任何修補或調整的必要。正如社會評論家桂頓登(Danielle Crittenden)在《母親沒告訴我們的》(What Our Mothers Didn’t Tell Us)書中所感嘆的,「不經大腦的、無所謂的、隨隨便便的性在短短一個世代中由委身之愛的頂級行為,淪為進一步交往的條件或試婚行為。」共舞藝術已然喪失。 「擊規則」的存在,表示基督教界必須明訂如何共舞,因為一對對男女不知道如何交往。接吻代表什麽?個人要如何表示希望發展進一步的友誼?要從外界的文化獲得正確觀念是不可能的;根據他們的標準,男女早已進入性行為的層次了。 有基督徒提出「每日心情指數」(譯:Daily Temperature Reading, or DTR,每天讀取彼此的心情指數,使雙方有談心機會,更加解彼此所喜悅和期待的關),定義關和對話的層次,因為正確解讀彼此的心意是一大挑戰。 當自由不再 然而,此一性愛觀的改變,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個人生活。上帝對於性的設計,是強而有力的連結,要使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黏牢一生」。如果不是這樣地尊重「性」,性的助力會變成破壞力。那些幫助青少年向婚前性行為說「不」的輔導表示,當青少年發現,「性」並非他們往進入恆久關切與愛情的大門,情緒都紛亂不堪。 過早的性行為特別容易對男孩子造成傷害,因為他們總是被那些年紀更大、更成熟的男生比下去,遺留在心中的是無法排除的強烈感受。有些專家說,這份憤怒埋在心底,日後將以「不尊重女性」或「輕視女性」的型式爆發。 在這種不負責任、不合法的性行為中,一切最糟糕的人際關可能就此滋生:受傷、背叛、嫉妒、拒絕,以及來難以信任他人。在這一代,要再加上一項:瘋狂地壓抑情感、勉強佯裝無所謂。當一段關結束,絕不能流露太多情感,免得別人以為你當初對這段感情充滿期許。 隨性的相遇與有意義的連結,二者交錯發生了、又破碎了,如此周而復始地產生的失落與懊悔根本無法埋藏一輩子。隨着時間,失落程度來嚴重。一個年近三十的女孩,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真希望當初沒有把自己給出那麽多,我可以感覺到,那些經驗使我的靈魂來脆弱,這樣的影響需要時間才能癒合。」她察覺到事情很不對勁,性解放剝奪了她基本的內涵。通常個人在心碎之際,會期待有人指點迷津,讓他們看出貞潔、純真與渴望一份天長地久的愛情,是他們應有的權利,原本應該如此的。 空虛的感覺是可以理解的。正如一位從事單身事工的牧師所說,「他們在等,等人來顧惜他們,給他們許可,讓他們也顧惜自己。」 正視事實 這幅畫面或許很黯淡,不過還是有些令人欣喜的趨勢。許多人,不論老少,都企盼有識之士出來呼這個世代,把關建立在愛情與信任之上,把貞操保留到結婚之?鍘? 其中一個呼的聲音,出自蘇利雯(Kathleen Sullivan)女士,她是天主教徒,孫輩共計29人。她在芝加哥成立一個名叫Project Reality(PR)的組織,向公立學校提供守貞為本的教材。蘇莉雯?諂摺鵡甏約彝ブ鞲舊矸滯度朧卣杲逃惱匠。蛭暮⒆幼鱸諮L吹男越逃諶藎盟摯嗄鍘T諛歉瞿甏痰際卣暉闖芭綻┡咳勻環苷講恍浮O衷諉蝗誦λ恕? 去年,PR在伊利諾大學主辦一場守貞邉櫻稅飼孩子,在兩個小時內「大吼」守貞。在紐約,今年將舉辦五場這樣的聚會。 「我們告訴這些孩子,沒有任何避孕方式,能夠修補破碎的心,」蘇利雯女士說,「孩子們也聽進去了。」 面對目前性文化的混亂,質疑的聲音日漸增多,特別是出自這一代的年輕人。 洛菲(Katie Roiphe)在《樂園最後一夜》(Last Night in Paradise)寫到在大學宿舍,「拎着浴巾的男生」在不同房間進進出出,和不同的女生同寢。洛菲也寫道,在所有令人厭惡的濫交中,她這一代「絕對已經到了極限」。 洛菲注意到,她的同儕深為十九世紀珍奧斯汀(Jane Austen)愛情小說改編的電影着迷,似乎他們也解「這才與『應該怎樣』的情形最接近。」 蕭莉寫道,新一代女性對於有丈夫、有家庭的年長婦女,又羨慕、又嫉妒。在她們的世界裡,她說,「有些話還是有意義的,有人可以依靠,對你始終如一,可以渴慕超乎自己之外的可靠事物。」她發現到「如果配偶是自己第一個、也是唯一的愛人時,純真的信靠會油然而生。」不僅如此,蕭莉也注意到,年輕女孩現在願意承認一個渴望(那在過去是很丟臉的):希望擁有一份持久的愛。 這些話語在過去很難啟齒。這些微弱、但有盼望的護符,給基督徒帶來嶄新的機會:教導交友婚姻的新觀點,帶領夫妻來到原本創設這一切的那一位面前。教會是否把握了這個機會? 可以談談性話題 和現代年輕人談論性話題,不是害羞者或老人家的工作。他們對於那些實話直說的,最有反應。 米廉(Chuck Milian)是北卡瑞磊城單身事工的牧師,他對座無虛席的年輕人進行了六個小時的「交友婚姻研討會」。他認為這個研討會可能會使大多數年長者感到臉紅。 「我不能佯裝下去」,他說。「這群孩子面對的性知識與性文化擊,遠超過之前的任何世代。我必須直搗最大的問題,例如色情刊物或是同居,因為這正是時下單身者面對的選擇之一。」 米廉提到上帝如何帶領他走出雜亂的性生活,並與大家分享他與妻子的關,立下信任、諏〉牡涔牎Kf年輕人願意聆聽聖經對交友婚姻的觀點,因為他們對於被愛再被棄感到相當痛苦與厭倦,而他們也看到上帝的方式更好。 教會裡有些人不敢直話直說。納爾訓(Tommy Nelson)是達拉斯郊區丹頓聖經教會的牧師,有一次他用《雅歌》教導四千名青少年與單身者,性愛與羅曼史在正當婚姻之中的美好。納爾訓認為,《雅歌》是聖經里「最少被教導的一卷書」,但此卷書熱情奔放,很容易引起時代共鳴。他說《雅歌》之於羅曼史,就像道成肉身之於教義為抽象的觀念,提供具體影像。 即使許多人以為,現代年輕人認為和成年人談論交友婚姻不夠酷,最近民調卻顯示,青少年把父母放在「較喜愛的資訊來源」。根據凱西基金會(Annie E. Casey Foundation)1999年的調查,有半數青少年說,他們信任父母的性知識是最可靠也是最完整的。 這一代年輕人對於人際關與互動有極大的需要。古曼夫婦(Barak and Rachel Dretzin Goodman)曾攜手合作,查訪康雅斯鎮青少年的性生活。他們最近在美國最紅的脫口秀節目(The Oprah Winfrey Show)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訪談青少年的那一年,每每因為青少年普遍表現出的孤寂感到震驚渴望意義與連接,特別是與父母的互動。表面看來,嬰兒潮那一代的父母似乎太過忙碌,無法知道實際發生了什麽事情,也無法為子女設立界線或是陪他們談心,而之前世代的孩子們渴望的是更多的自由,蕭莉寫道,甚至現在的大學生也渴望「被管」。 性的靈性層面 矛盾的是,世界性學專家現在強調性的靈性層面。就某方面而言,這個世代在尋找此一行為背後的意義,似乎他們也本能地察覺到性行為不僅是身體部位的移動。 現在正是時機,重新探討性愛,恢復它原本最有意義、心靈交會的原貌。正如使徒保羅解釋的,這種男女之間一體的結合是種奧秘,但他是指着基督和教會說的(弗五31-33)。任何有關守貞的討論,只要在其真貌中,就會把我們直接帶到神的心意之前,因為信任、信實與熱情的要素,起初都屬乎。我們的祖父母輩解這點。因此他們婚姻的誓約,包括這些現代聽起來很怪異的詞句:「用我的身體,我敬愛你。」 我們必須為這個世代重拾性愛的真諦,這是一身體的戲劇表現,映照出神深摯、犧牲的愛如此優美、如此奧秘的靈性實際,夠讓我們窮竟一生去領會。那麽,任何形式的道德墮落都踐踏了這個奧秘,褻瀆了她的聖潔。 渴望意義也創造了一個新的入口,探討身為男性或女性的意義與冀盼。年輕人對於不男不女的散混日子深感厭倦,蕭莉說道,「我們不僅認為男女有別,而且我們認為這些差別有其美妙的意義。」 教牧人員與青少年工作者注意到一個現象,在單身與青少年當中,他們渴求有人能夠「提供一個交往的空間」,正如米廉所說的,好讓單身男女知道可以預期什麽,以及?鶉碩運塹鈉諦懟W鷸匾晃慌裕蟹驕筒豢贍芏運肝梗蛔鷸匾晃荒惺浚揭膊豢贍芸抗匆ビ盟陌欏? 這個世代似乎願意接受聖經真理的教導,才兩、三年前,這樣做卻會被貼上「性別歧視」的標。 難以抗拒的另類選擇 探討性的貞潔時,沒有比慶賀婚姻更重要的戰略了。歷年來,結婚年齡逐年上升,當社會晚婚的情形嚴重,持守貞潔的挑戰也形艱鉅。 對許多單身基督徒而言,教會公開的教導是,在神的國度里,單身並非二等公民,並勸誡他們,等候神賜給他們最棒的終身伴侶(即使這樣的信息暗示出,直到結婚,你才算完整)。時機成熟了,教會應該修正信息內容,極力鼓吹婚姻的好處。 「兩個總比一個好」,原因很多,這個世代可以從許多夫婦的見得到造就。他們相遇、相愛,繼而一起冒險跟隨神、同奔天路。許多單身基督徒在教會聽到這樣的故事。不過在社會主流文化里,桂頓登表示,「我們很少聽到:婚姻實際上能使我們得着釋放。消極而言,我們再也不能完全為自己活,正面來說:我們不再只能完全為自己活。」婚姻是成長的機會,使人突破自我的界線。 追根究底,持守貞潔最有力的倡導還是活生生的例子仍然維持婚姻狀況、仍然彼此相愛的夫妻。「典仍是最大的影響力」,麥道衛(Josh McDowell)說,他的「辨明是非邉印梗≥ight From Wrong Campaign)已經接觸到成千的高中生,內容是持守貞潔。的確,健全的婚姻勝過千言萬語;這是最棒的動力,拯救性愛,把它用在正確的地方。「洛克郡失落的孩子」,影片的鏡頭常常在兩個地方切換着:與青少年對談、以及在教會表演的當地基督徒搖滾樂團。許多年輕人四晚上來教會,是為了看樂團表演。不過顯然他們也在為他們的生活型式,尋找另條無法抗拒的出路。結論是,只有像信仰如此強烈的東西,能夠把這些孩子帶出性的泥沼。 正如洛克郡一位牧師所言,「這些孩子擁有這麽多的東西,行動電話、呼叫器、車子,不過他們尋找的是一條生命之道。」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