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我家小鬼子學中文
送交者: 王伯慶 2004年09月23日16:36:32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再說我家小鬼子

  女兒學中文斷斷續續已經有八年了,為了教她學中文,我們是動手早,幹勁大。八年前,那時中國大陸還沒有專門給海外兒童學中文編的教科書,我們就請人從國內帶來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太太說我的小學語文成績太差,自告奮勇地當了女兒的語文老師,我幹上了助教。

  每周一課,拼音,造句,背課文,做完課本作業還有配套的輔導書。老爸們,不容易啊,這小妞是學一課忘一課,還得幫她複習,想到愚公移山的精神,女兒成鳳的前景,一咬牙當爸媽的也是認苦啦。

  教小鬼子學中文是苦中有樂。毛主席說“教育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八年前,中國的小學課本還在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很多課文是歌頌偉大領袖和英雄的文章,我家小鬼子缺乏階級感情,記不住英雄們,背課文時老是把人名搞錯。

  她學全國小學語文第三冊時,第二課“溫暖”,講的是周總理和清潔工人;第三課“收稻穀”,講的是毛主席從小就心痛窮人,下雨時幫助鄰居毛四阿婆收穀子;第四課“誠實的孩子”,講的是列寧小時候可老實啦,把姑媽家的花瓶打壞了,開始賴帳,後來也承認了。

  這幾篇課文讓她一背,張冠李戴,把周總理派去收穀子,說毛主席是個老實頭。她媽媽不樂意了,通不過。其實,小鬼子背課文只是為了學語法和詞彙,人名記住了也沒用,老爸我一貫就會出好主意,要她遇到課文中有記不住的名字乾脆就換成“王伯慶”,省事。

  第二天下午,象往常一樣,女兒站在公寓樓的走廊上,朗讀課文“溫暖”:“天快亮了,王伯慶走出人民大會堂。他又工作了整整一夜。他剛要上車,看見遠處有一位清潔工人正在清掃街道。他走過去,緊緊握住工人的手,親切地說:‘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謝你。’清潔工人望着敬愛的王伯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樓里住了好幾戶中國學生家庭,大家聽起來很不習慣,心想你爹跟大家一樣從免費報紙上剪折扣卷買東西,誰敬愛他了?小鬼子不知道群眾有看法,還照讀不誤呢。打那以後,她的閱讀有所進步,只是苦了老爸我,一會兒代替朱總司令去井岡山挑糧,一會兒代替毛委員去打土豪擴紅。有一次她讀到課文“劉胡蘭”時,乾脆把老爸的腦袋給砍了:

  只聽她朗讀道:“王伯慶挺起胸膛說:‘要殺要砍由你們,怕死不當共產黨!’他迎着呼呼的北風,踏着烈士的鮮血,走到鍘刀跟前。王伯慶光榮地犧牲了,那年他才十五歲。”

  如果你以為做老爸的這樣犧牲奉獻,小鬼子又這麼一往無前,她的中文一定不錯啦,那你就是錯把一當成十了。她是學了後面忘前面,記不住。有一次我打電話回家,請她在家裡的常用電話單上找一個朋友的號碼,因為是中文名字,她硬是找不到。

  中文的同音不同字也把她給搞糊塗了。一天,我在家裡找飛機票,用中文大聲問:“我的機票呢?”小鬼子沒弄懂,說:“Mom, where is Dad's chicken ticket?”(媽媽,老爸的雞票在哪裡?)

  每次看到“人民日報”海外版登有小鬼子們寫的漢語文章,做媽媽的很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夠達到人家孩子的水平。娃娃是自己養的,做父母的不會說她笨。她從小是個讀書迷,她在美國的洋學堂里創下過英文閱讀的學校記錄,中國的古典小說“紅樓夢”,“水滸”,“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都讀過,還會背“黛玉葬花”,你別當真,全是英文版的。

  學不好中文的主要原因是她沒有動機,不往腦袋裡去。 再說,就算記住了一些也沒地方用,久了還得忘。在美國的中國小孩之間都只講英文,在家裡也喜歡講洋話,中文讀寫更沒有機會練啦,學的中文知識就象肩上的擔子,有機會她就撂路上了。

  當年我們在中國為什麼就把英語給記住了?那是因為想出國,幹勁大;再說周圍的人都在學,搞個英語角什麼的,沒出國就可以扯倆洋嗓,有那單詞量大的主,在國內就不跟你我羅嗦漢語了。聽講,在台灣說話時能捎帶上洋詞(日文也算),才是見過世面的人物。

  我現在義務給一個美國學生指導中文學習,她在UW學了兩年,雖然中文口語不好,但是認得的漢字似乎比我女兒還多,下個學期還要我指導她學《論語》(英文啦)。她想成為一個中醫針灸師,所以幹勁很大。而我的女兒將來想學西醫兒科,又要在美國生活,中文跟她的事業關係不大。

  因為小鬼子不想學中文,我們教她是越來越沒勁了,有一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本想送她去當地中文學校,可是那學校是台灣駐美文化處贊助的,用的是台灣教材,繁體字不說啦,全是歪瓜裂棗的注音符號,沒法學,女兒就停學了兩年。待到我混進華人協會後,竊取了教育“大權”,從中國領事館買來了專門給小鬼子們編的漢語教材,請了來美國中學教中文的北師大附中的交換老師兼職,辦起了簡化字拼音班,女兒才又恢復了中文學習。

  我們也把她定期送回國內度暑假,今年從國內回來,在家裡也多講四川話,對Family Tree(家譜)的興趣很大。現在我們只能要求她會說中文就可以了,讀寫能力有一點算一點,不敢奢望。

  這次過聖誕,讓她給外公寫張問候卡,在樓上憋了半天,拿下來是這樣寫的:“外公外婆,你媽,年好,這裡的雨下得又多又大,不好玩(兒)。”應該是“外公外婆,你們好嗎?新年好”。她還賣弄地說:“‘兒’加括號寫出來是幫助講四川話的外公學說Mandarin(滿洲官話)用的。”

  雖然女兒的中文達不到閱讀水平,通過閱讀英文版的中國書籍,她對中國文化也有所了解。再有,家庭生活中父母言行帶有的中國文化成份,會比學中文對孩子的影響更大,這是小鬼子們觀察中國文化的主要窗口。

  其實,她要在美國長期生活,學會中文讀寫真的不是為了實用。要孩子學中文,是我這個第一代移民的“祖國情結”,也是希望能跟女兒用母語交流。在家裡跟孩子講四川話,感覺上是多了一份親切。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恐怕張口說中文都不行了。可憐老爸我的一廂情願,熬不過歲月的風吹雨打呀。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對中國文化的眷戀,也讓我止步於大國臣民顧影自憐的陰影里,使我對投身於美國政治缺乏熱情,有一種做客的心態。我希望女兒吸收中國文化的優秀成份,但不要背負上我的“文化情結”的包袱,要有在美國當家做主的精神。

  無論我們的願望如何,女兒把中文學成什麼樣子畢竟還是她自己的事。即使小鬼子們成了“黃皮香蕉”,這也是華人後代在美國的陽關大道,美國是他們的國家,英語是他們的第一語言。

  斯民如土,青山處處。

刊登在 1999 華夏文摘 cm9901b-發表在“家有小鬼子”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