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我家有個小鬼子
送交者: 王伯慶 2004年09月24日16:41:29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記得清末有個英國人叫赫德,字鷺賓,做大清的總稅務司長,與李鴻章聲氣相通,操縱洋務。光緒親政前此君已領布政使銜,慈禧賞他花翎與雙龍寶星頂戴,簾眷不謂不隆。赫鷺賓想子孫後代長居中國,於是延請西席,教兒子八股制藝,又拜託李鴻章走國子監主管,帝師翁同和的門路,想給他的金髮碧眼兒捐個監生,好應北闈鄉試,走科舉正道。

你我今天也象赫德一樣,異域教子,別有一番情趣。女兒從四川來美國八年了,她爺爺那代人堅守重慶,血肉長城,八年打敗了小日本,到了孫子輩流竄美國,嘻皮笑臉,八年墮落成了小鬼子,樂不思蜀,竟把它鄉作故鄉。聽女兒用英語洋腔回答我的四川土話,我就納悶:好端端的兩隻“九斤黃”土雞怎麼就生出來了一隻“來亨”小洋雞?

入鄉隨俗,在美國這個長治久安的社會裡,女兒培養起了待人接物的禮貌,環境保護意識,誠實,愛心和其他的文明習慣,也讓成長於一個艱難時世的老爸常感自身修養不夠。即便是對勞動所得的金錢,這位資本主義的小徒弟也常說:"Money is just money, not everything." (錢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當然,我印象較深的還是女兒的學習和勞動自立的觀念。

當小鬼子的爸爸有些實惠,我不用多管女兒的學習,沒有國內的老爸們那樣披肝瀝膽,“養不教,父之過”。女兒跟着我們在美國南征北戰,小學換了三所,偶爾有一點家庭作業。就這樣,不少老美家長還要求取消所有的家庭作業,理由是孩子們需要快樂的童年。那麼,女兒在小學裡有什麼樣的作業呢?

一天晚飯後,女兒說:“爸爸,你能否開恩一小時內不要打擾我,好嗎?”

老爸我好打聽,說:“你要幹什麼?”

小丫頭腦袋一昂,說:“老師布置要寫五首詩。知道詩歌嗎?文學中的皇后。” 我討好地說:“知道,好象跟在老爸在後院挖土不一樣,光出汗不夠,得有靈感才行。”

大概十五分鐘後,女兒說寫好了第一首。我說:“你真能幹呀!” 隔一會兒,她又大叫起來了:“爸爸,第二首又寫好了。”

我羨慕地說:“你可以批量生產詩歌了。能念一首給老爸聽一聽嗎?見個世面。”

她得意洋洋:"There was an old lady, drove a Mercedes, ..." (從前有個老小姐,開了一輛馬屎鐵...)。 聽完後,我失望地說:“好象沒有什麼思想。”

女兒樂了:“哈,我知道你,你有點妒嫉我的才華了。老爸,難道你從來沒聽說過朦朧詩嗎?”

不知道是哪位祖宗定下的規矩:嚴父慈母,我得在女兒面前唱黑臉,管她的“進步”。身為中國父親,我生怕孩子學的競爭技能太少,在一個機會有限的社會裡活得不好或不能出人頭地。

我家兩代人學工程,看孩子偏看數理化,有時想給女兒加一點數學作業,每次都遭到她的嚴詞拒絕,難以得逞。女兒還給同學們講:“我爸對數學就象對挑房子地點的“三字經”一樣,‘數學,數學,數學’。”女兒的數學不錯,可是比起她老爸的野心來還差距太遠。

來到美國這樣一個機會之地(Land of Opportunity),行行出狀元,有沒有必要讓孩子在只啃書本這根獨木橋上從小就打拼呢?累了兒女又累自己。女兒將來是要成家立業的,和老爸不會生活在一起,趁着現在朝夕相處盡享父女親情,也是天下老爸一般心。我讀書讀多了,道理太簡單了有時就不肯相信。

現在,我也不怎麼督促她的學習,由她去了。進了初中後忙起來了,運動隊訓練,樂隊表演,每日一門課程的家庭作業,練琴,好在她都能管理自己,不用父母操心。 女兒的學校教育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譬如,上學期每個學生都要參加一個體育隊,女兒選的是藍球隊,一個學期從不懂到上場比賽,打得有板有眼,老爸我還請假去場上情不自禁地歡呼過。大眾教育強調的是參與。

回想起我受過的精英教育來,體育成了少數人為國為校爭光的表演,我這麼一個運動迷,在國內時也就參加過一次游泳選拔賽,第一輪就被幹掉了。女兒的鋼琴老師送給她亨利.戴克(Henry Dyke)的一句話:

"The woods would be very silent if no birds sang except those that sang best."(如果只有最好聽的鳥才唱歌,樹林將會太寂靜了。)

音樂方面女孩子是如魚得水,女兒曾經用她那需要更多天份的嗓音在合唱隊裡掙扎過一年,後改換門庭,現在管弦樂隊裡效勞,家裡買有她樂隊演奏的光碟,她說要帶給國內的奶奶聽一聽,看奶奶還重男輕女不?

家庭作業常常要做一個項目,有時是查閱圖書寫個研究報告,有時是實地勘測做個模型。有一次她和同學傑奎琳為了研究中國文化,準備了一堆問題來採訪我。學校教育鍛煉了女兒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我在中國時,大學三年級才開始寫研究報告。

與許多中國留美學人的小孩一樣,女兒的成績在班上拔尖。一來是父母遺傳好,二來是父母在教育上很有追求的榜樣。不是嗎?可憐的老爸忙活了四個學位,工科,理科到經濟學,才把肚子給撐圓。

有一段時間想把女兒送進什麼“天才班”(Gifted Class),看到女兒一點點好表現,老爸骨頭一輕,以為老王家祖墳冒青氣,出貴人了。女兒不干,說不跟特殊人才在一起。

後來老爸想通了,女兒有個心理成熟過程,最好跟着同齡人隨大流,趕鴨子;再說,早熟的江郎容易心理脆弱,一生難得幸福。國內大學少年班的許多老師就表示決不讓自己的孩子走“少年天才”之路,為什麼呢?

一個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講:身處校園之中,我始終是以少年班一員而驕傲,但走上社會後,很多的夢想都被現實所打破。少年班的強化教育雖灌輸了許多知識,但也忽視了很多東西。社會是多元性的,滿腹經綸者未必能成為傑出的科學家。當我走上工作崗位,我必須強迫自己把心理年齡提高到和同事們相近。人的一生中智力大概只能起30%作用,人的成長應該是一步步很自然地過來。

老爸亂出餿主意,要害女兒咽苦果,感謝我家小鬼子,不聽老爸糊塗話。

在生活中我當不了小鬼子的老闆,只能做她的一個顧問。我想管虛一點,多分享點自己的人生經歷,少管點她做作業,給女兒一些生活的啟示,期待她能夠從中受益。

比如,我常常給女兒痛說“革命”家史:她太爺爺是河南南陽的一個帶頭致富的農民,四九年土地改革時讓別人把地給分了,人也連氣帶病死了;抗日時爺爺出來念了大學,抗戰勝利後一個農民娃娃娶了個買辦千金(奶奶啦),四九年解放後還是搞技術,工作好幹上了全國群英榜,文化革命時被迫害死了;還有老爸我在人世間的拳打腳踢。這小鬼子哪裡聽見過這麼水深火熱的事跡,每次都哭濕了幾張紙巾,她說: "Dad, I really feel sorry for you." (爸爸,我真替你難過。)

我希望女兒了解些家史,學會珍惜,天大地大不如自家的祖宗大,河深海深不如老爸的恩情深。一個民族的根是深扎在每一個家庭的,不在政府機構或精英分子身上。你我這些普通家庭能血脈相傳到今天,追溯上去,比起那些“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台”的各個朝代的歷史都長。老話講“聰明有種,富貴有根”,說的是好的性格和家風若能傳給孩子,一個家庭即便遭受社會災難,也能做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摘自《我家有個小鬼子》。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300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