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原春琳: 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笑談科學與人生
送交者: 原春琳 2005年04月04日17:26:36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透過“諾貝爾獎”的光環 他們仍然是富有魅力的人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笑談科學與人生

中國青年報記者 原春琳

4位諾貝爾獎得主不約而同地提到一點:機遇。“所謂機遇,就是近距離接觸優秀人才,觀察他們怎樣解決問題,並在自己身上應用。”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 今天(6月17日),1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共聚清華大學,參加“前沿科學國際研討會”。其中,4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1997年)、Eric A.Cornell(2001年)、Robert B.Laughlin(1998年)和Gerardus't Hooft(1999年),與130位清華學子相聚一堂,共話“科學的魅力”。

“他做的中國菜味道不錯”

  在不少人心裡,科學家成天泡在實驗室里,一頭亂髮,不食人間煙火,滿腦子只有科學理論。“我不會這樣,我的學生才整天呆在實驗室里。”喜歡運動的朱棣文說,他每周末的安排都很豐富,爬山,游泳,郊遊。

  朱棣文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愛好:烹飪。同在座談現場的朱太太表揚自己的老公:“他每周做一次中國菜,味道不錯。”

  52歲的 L aughlin最喜歡在山裡散步。在他自己的網站上,有許多在山中散步和野營的照片。

  C ornell去年獲獎時只有40歲,實在很難把善開玩笑的他與諾貝爾獎獲得者聯繫在一起:“以前,我花很多時間追女孩子,這對我來說是鍛煉。可現在結婚了,只能繞着操場跑了!”

“你們不用聽老傢伙的意見”

  如果按照他們家長的意願,這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人生道路可能與現在完全不同。

  由於美術出色,朱棣文的父母希望他成為一名建築師。儘管朱母與楊振寧是同學,可她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從事物理研究,因為“學物理不易生存”。

  朱棣文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而選擇了自己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你對賺錢感興趣,那就去做!對科學感興趣,也可以去做!”

  從事工程學的父母希望 H ooft子承父業,然而汽車與輪船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高中時他就為物理學着迷,當老師問他的理想時,不善表達的 H ooft激動地忘記了怎樣表述“科學家”這個詞,“我希望成為一個研究知道許多東西的人。”

  41歲的 C ornell原本可能成為一名漢學專家。當年他大學念到一半時,放棄了物理,去到台灣和北京學習中文。兩年後,他發現自己並不擅長此項,於是,他“又回到物理學的道路上”。

  世界時刻都在變化。面對着清華學子渴求經驗的提問,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各自的經歷做出回答。 H ooft總結說:“你們不需要聽老傢伙的意見。選擇道路取決於你們自己!”

 

“我有考試不及格的經歷”

  朱棣文家裡出了12位博士,他的兄弟們都非常出色,而朱棣文在念書時成績並不好,高中時甚至不願上學。幸運的是,他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並為之付出所有。

  在他看來,考試並不重要,學生也不要只滿意一個解決方案。“重要的是培養一種科學直覺的習慣,用不同方式看待問題。”朱棣文說。

  H ooft還有過功課不及格的經歷,可他不在乎。“重要的是你是否理解它。要堅持不懈地提問,即使答案正確也應該問為什麼。”

  “聰明人自己去尋找機遇”

  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談到一個成功科學家應該具備的因素時,不約而同地提到一點:機遇。

  “我們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人,出生時誰的腦門上也沒有成功標誌。”朱棣文回憶,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他工作的實驗室只有20幾個人,卻有五六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所謂機遇,就是近距離接觸優秀人才,觀察他們怎樣解決問題,並在自己身上應用。”

  “怎樣才能抓住機會?”一名清華學生問。“在清華這樣的學校讀書,你現在就有機會。”朱棣文回答。

  H ooft接過話來:“聰明的人,自己去尋找機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