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正义启明1. 为什么不“启蒙”而“启明”?
送交者: luis 2022年02月11日16:13:0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刘清平随笔 | 正义启明1. 为什么不“启蒙”而“启明”?

 

说句老实话哈,浅人当初搞随笔系列的“顶层设计”,想的题目原本是“正义启蒙”;此前发了篇随笔式的文章《文字、理性和正义:三期启蒙辨析》,也用的这个词。不过吧,等到落实的时候,计划没赶上变化,又改成“正义启明”了。原因呢,主要是觉得,“启蒙”这个词在中文语境里,有点风马牛不对劲的味道,不像启明”那样子,比较贴近“enlightenment”的原意。

 

拿“启蒙”二字的源头《易经》的“蒙卦”来说吧:“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换成白话文,大意就是讲:“不是我去求不懂事的熊孩子,而是不懂事的熊孩子跑来找我。第一次求我,我当然是有问必答了,但要是三番两次胡搅蛮缠,我也不会搭理他啦。”

 

你看哈,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有原则的:熊孩子要是不打算被“启”,我是不会主动找你滴。可接下来就不耐烦了,隐约透露出儒化味儿的师道尊严: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可不会诲人不倦,反复开导你哟。于是乎就让“启蒙”这个词带了点居高临下的气势:只有我才是明白人,你们这些个糊涂蛋,还不赶快前来虚心讨教,好把自己从稀里糊涂的蒙昧中开启出来……

 

对比一下西方的enlightenment,字面上就是“使明白”;在当年成了一场“运动”的大写语境里,更偏重于“自己让自己明白”,如同康德说的那样子:“启明运动是人摆脱自己加给自己的不成熟。不成熟是别人不引导,就不敢运用自己的理智……要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于是乎就把咱儒家的“启蒙”本身也当成“不成熟”来看了:熊孩子要是没了“天地君亲”后面的那个“师”的哼哼引导,怎么敢运用自己的理智,把自己从“蒙”中“启”出来呀,不是?

 

这样子说,当然没有排除人际启明的必要了,理由呢,还是俺老汉爱唠叨的那一条:每个人都有限,各方面都有限,没哪个方面无限,自然也包括了“自己的理智”,所以许多时候需要他人帮点忙,才能“自己让自己明白”。

 

也因此,要实现这样子的相互启明,有个少不了的前提:一个人不仅明白自己有限,而且不肯停留在“蒙”的里面,真心希望其他人帮自己的忙,让自己变得明白一点。不然的话,要是他压根不觉得自己有限,甚至以为自己“蒙”得就是好就是好,你就是想帮他“启”,能有效果么?

 

一言以蔽之,你只有自己愿意“明”,才谈得上别人帮你“启”;否则的话,你要是就喜欢“蒙”,别人再下力气“启”,也是白搭。说得更简单点,“蒙”是“启”不了的,只有“明”才能“启”。有句被用烂了的金句:“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里面藏着的,就是这么层很浅很单薄的道理。

 

这样子看,人际间的“启明”和“启蒙”,至少有两个紧要的区别:头一个区别是,在启明这里,大家伙统统有限,没有只给别人启,自己无需启的无限之人。而在启蒙那边,启蒙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是启被启者的蒙,自己从来不蒙,文言又叫“圣王”,俗话或曰“导师加领袖”,嗯哼。

 

另一个区别是,在启明这里,一个人只有自己愿意明白,才能在别人的引导下变得明白点;所以呢,他是在敢于运用自己理智的前提下,察觉到了自己有限,才想在别人的引导下,减少自己的有限,而不是“别人不引导就不敢运用自己的理智”。而在“启蒙”那边,启蒙者要是不引导,熊孩子是不敢随便运用自己的理智滴,因为他们啥都不明白,一旦自主动起脑子来,肯定会走上歪门邪道,还得麻烦圣王们拿出吃奶的劲儿纠正,文言又叫“教化”,不是?

 

正因此,不仅语义上,而且字面上,启明和启蒙都有不少差距,很难混为一谈。再加上浅人一贯犯懒,本不想劳神费力“启”什么“蒙”,最多也不过是打算和同道们相互“启”一下“明”,所以才在写这篇帖子的紧要关头,毅然决然,痛下决心,把“启蒙”改成了“启明”,不好意思哦。

 

当然了,这样子咬文嚼字,没有把“启蒙”从词典里抠掉的意思。言论自由嘛,各位想用只管用,哪怕同时说着“叫不醒装睡者”的金句,也没关系,嗯哼。

 

俺老汉仅仅担心自己,不知道哪天一不留神,忘了自己有限,没把自己当“浅人”看,结果一边高谈“启蒙”,一边不知不觉把自己“蒙”得也自以为圣了,深信肩上挑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儒家担子,得把毕生的精力拿出来,启发那些稀泥上不了墙的糊涂蛋们……后果太严重了,所以不得不改,不是?

 

此前发的文章讨论“三期启明”,说的又是哪三期呢?前几年搞五四百年纪念,不少人都提倡“三期启明”,只不过第一期是指一个世纪前的新文化运动,第二期是指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第三期则是指有必要重启的当下一波。

 

俺老汉的算法宏观一些,第一期是指几千年前的“文字启明”,第二期是指几百年前西方现代的“理性启明”,第三期则是指当下准备开展的“正义启明”,所以既不限于炎黄子孙,也不限于最近一两个世纪,时空的跨度比较大。

 

换个方式说吧,五四纪念说的那三期启明,都属于浅人说的第二期,目的也大体一致,打算在这边开展西方已经完成了的“理性启明”,努力建设“科学加民主”的社会。相比之下呢,俺老汉说的第三期启明,却不再以理性为核心了,而是以正义为核心,努力建设以“正义”为底线的社会。

 

有人有疑问了:“文字”以及“理性”说的是啥,我们大概还清楚;你说的“正义”,是个神马东西呀?要知道,以往人们打着正义的旗号,干的坏事可不少哦。

 

这个问题自然绕它不过:如同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革命等几乎所有的正面术语那样子,“正义”这俩字,也完全可以填进罗兰太太那个著名的负面公式里,一点都不违和:“某某啊某某,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所以哈,浅人才站在“正当(人权)自由主义(right freedomism)”或“自由一元主义(freedomonism)”的规范性立场上,把“正义”的内容界定成“不可害人、尊重人权”,目的之一就是不让上面的负面公式生效:恪守这条唯一的正义底线,虽然还会生成这些人那些人眼里的这样子那样子“罪恶”,却可以防止“坑人害人、侵犯人权”这种严格意思上的“不义之恶”。

 

也因此,本系列的规范性色彩最浓了,随处可见根据这条底线提出的应然性评判诉求——虽然各帖子里也会在元伦理学的维度上,围绕人性逻辑做些实然性的描述分析,以便给这些评判诉求奠定一个少不了的事实基础。

 

有人在暗笑了:我以为多原创呢,不过是个老掉牙的常识啊。你还真没说错:撇开“尊重人权”的摩登说法不谈,“不可害人”的确是古今中外普通人大多会有的正义感;就连人类最初的小团体(原始人群),哪怕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棍棒子,也要靠它撑着,不然野兽还没打死呢,自己先被同伴做掉了,不是?

 

说穿了,人生在世的所有正面道德,都是从这种素朴的正义感那里生发出来的,核心诉求就一点:千万不可坑害你的“同伴”。所以吧,如同“盗亦有道”的成语说的那样子,哪怕在小偷强盗的团伙内部,一旦失去了“不害人(同伴)”的正义感,也很难维系小圈子的有序运转,嗯哼。

 

问题在于,许多情况下,这种素朴的正义感都被扭曲了,有时是被不高尚的东西(比方说个人利益)扭曲的,更经常的是被很高尚的东西(比方说博爱或革命)扭曲的,以致只要超出了有限的“同伴”范围,不可害人的底线立马不适用了,结果造成了同义反复的局面:坑人害人、侵犯人权的不义之恶频繁发生。

 

正义启明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想重新树立这种素朴的正义感,作为正义社会不可突破的终极底线,让它无例外地适用于每个人亦即所有人,努力防止坑人害人、侵犯人权这种唯一的不义之恶。理想不高尚,也就那个样,不是?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955恭贺新禧!上帝面前,蜥蜴人往哪里
2020: 请尊重石正丽的病毒学研究
2020: 習一蹲穿滿防彈衣爬出彭麻麻的裙底,蹲
2019: 美国学者班宗华:宋画改变了我的人生
2019: 为什么中华民国女大学那么向往中共
2018: 3)为什么范例体系是绝对真理?
2018: 378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三垣二
2017: 175 智慧到彼岸
2017: "增智健体"热身活动索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