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堯舜事業亦浮雲
送交者: 余東海 2022年03月03日17:31:3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堯舜事業亦浮雲
或說:“我不同意什麼“堯舜事業也不過太虛一點浮雲!”這是宋儒沾染佛氣之後的一種虛高,也是一種站着說話不腰疼的空談!”

此言未免唐突聖賢。太虛浮雲之言是程明道先生所說。二程是宋儒中學養極純粹、品格極敦厚、批判佛道極嚴厲者。絕無沾染佛氣的虛高和站着說話不腰疼的空談!我在2017年《內聖外王微論》中說過:

“內聖外王,道德修養和政治事業,都是仁性的發用,可謂一體同仁,一仁兩用。兩者相輔相成,互相發明。朱熹說:“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是為知行互發;東海曰,內功愈高則外功愈大,外功愈高則內功愈大。是為內外互發。然內外互發並不影響兩者的體用、本末關係,內聖為體為本,外王為用為末。比較而言,內聖更加根本。程子說:“太山為髙矣,然太山頂上已不屬太山。雖堯舜之事,亦只是如太虛中一點浮雲過目。”(《二程集》)這裡太虛喻道心。人世間任何偉大事業,都不過是道心良知在一定歷史階段的作用。”

內聖成就必然表現為外王追求。然追不追求是一回事,成不成功又是一回事。孔孟都沒有成就堯舜事業,絲毫不影響孔孟的偉大。對於聖德來說,“雖堯舜之事亦只是如太虛中一點浮雲過目”,有其事業固然錦上添花,無其事業絲毫無礙於他們的聖德光明,絲毫無礙於他們的常樂我敬。就像太虛之境有沒有彩雲都一樣。

對於儒者來說,外王追求不是最根本的目的,而是為內聖成就服務的。沒有外王追求,內聖就是空談。但是,沒有外王事業,則無礙內聖成就。我欲仁斯仁至矣。

程子之言換一種說法或許更好理解:地球為大矣,然地球之外已不屬地球。仁政是仁者最偉大的事業,王業是聖德最重要的表現。但是,聖人雖無外王事業的成功,絲毫不影響聖德的圓滿和仁性的自足。這個仁性,在人為性,在天為道,即生天生地、神天神地的“性與天道”。 相對於“性與天道”,地球亦只是如一點浮雲過目。

程子之言可與孔子對舜禹的讚美參看。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論語泰伯》)舜禹擁有天下,仿佛與自己無關。“不與”有兩種解釋:一是不親與政事,無為而治;一是與自己無關,形容舜禹不以擁有天下而得意,其心邈然若無預。孟子說:“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視天子之位如如自己無關。朱熹註:“不與,猶言不相關,言其不以位為樂也。”東海《論語點睛》作第二種解釋。

程子之言可與孟子兩句話參看。孟子說:“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為然。”(《離婁上》)又說:“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盡心上》)

當然,孟子說“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有其特定語境,即“瞽瞍殺人”、生命不保的特殊情況下,這與道家隱士巢父、許由、務光們之敝屣天下,性質截然不同。王夫之指出:

“孟子敝屣之論,父將罹執而即刑,天下故敝屣矣。垂衣倦勤而敝屣乎天下,其與敝屣君親者又何殊焉!”“至莊周創立王倪、齧缺、披衣、支父、善卷、伯昏之名,而謂聖人桎梏神器,左顧右盼,索草野畸人以代己而脫於樊,若稚子之獲窖金而無所措也,亦陋甚矣。‘聖人之大寶曰位’,位者天之所秩以崇德而廣業也。自謀其荒耄之樂,遽求夫褰裳之去,褻天經,慢民紀,以亂天下而有餘矣。‘予無樂乎為君’,一言而喪邦,此之謂也。”

如果是因為倦於政事、厭於勤奮而敝屣天下,只想自己逍遙,那是極端自私自利而對政治責任的拋棄,與敝屣君親無別。2019-12-19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多因邏輯》認為:環境和教育必定影響
2021: 禍港撕裂滅亡中國的正係蘇俄外來統治Do
2020: 李躍華親口講述發明經過 ZT
2020: 878發願-終生修持高度的防護力;河洛13
2019: 分形的隨想
2019: 人是什麼做的?
2018: 佛經應該怎麼讀?
2018: 393 "素秋無月,清天如水,長誦一句,
2017: 有沒有普世價值?
2017: 文化沉思錄(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