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自由意志15. “認識必然論”與“支配世界論”的缺陷
送交者: luis 2023年09月06日16:43: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自由意志15. “認識必然論”與“支配世界論”的缺陷

 

集中批了些,主張必然與柿油你死我活的見解後,現在來看看兩種,處在二元架構的決定性影響下,聲稱二者兼容的說法:一種是以斯賓諾莎,以及黑格爾為代表的,“認識必然論”,另一種是以恩格斯為代表的,“支配世界論”,文言又叫,“改造世界論”,嗯哼。

 

為什麼說,它們也受到了,二元架構的決定性影響呢?拿斯賓諾莎來講,他就在“意志是必然或受強制的”意思上,主張:“人的心智沒有絕對或柿油的意志”,於是乎面臨着,前面提到的那個麻煩:要是意志不自由的話,現實的自由,從哪來的呀?他的解決辦法相當乾脆,就是把人生柿油歸結到,“認知—理智”的描述機能那裡,主張只要認識了必然,就等於有了柿油:“柿油的東西,就是通過自身不假他物,而被認識的東西。”

 

黑格爾儘管強調,柿油是意志的根本規定,也依然認為,任性的意志柿油只是偶然,會受到必然的阻礙;只有通過理性的概念,把“盲目”的必然,轉化成“有目的”的,才能實現具體的柿油,俗話或曰,“必然性的真理,就是柿油”。下面將撇開,他倆在具體說法方面的差別不談,單單抓住“認識必然”這個共同的核心理念,做一點討論。

 

前面說了,認識了必然,亦即以確定性的方式,揭示了事實的真相,的確意味着,人們實現了認知自由。認識必然論指出了這一點,理論上的積極意義,自然不容否認。不過呢,其中的層層漏洞,同樣不容忽視。

 

首先吧,主張認識必然即自由,等於從認知視角,砸碎了二元架構:要是必然從本性上,構成了自由的阻礙或否定的話,單靠對必然的認識,怎麼可能就讓自由,輕輕鬆鬆地去除,這種阻礙或否定,順利實現自身啊?明顯講不通嘛。

 

換個方式說喲:只有根本否定了,把柿油與必然,憑空對立起來的二元架構,“認識必然即自由”的命題,才有可能成立。這樣子看,認識必然論照舊把自己建立在,二元架構的積澱性基礎上,恰恰證明了,它其實屬於跪着造反,有點像儒臣那樣子,喜歡磕着頭進諫,不是?

 

其次吧,認識了必然,就實現了認知自由,關鍵的原因在於,這種認識能夠滿足好奇心,具有“真—好”的正面價值,給人們帶來自由的愉悅,如同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定律,高興得從浴缸里爬出來,光着屁股振臂高呼,“我發現了”那樣子。所以哦,將自由僅僅歸結為,對必然的認知,卻忽視了求知慾,這個動機源頭,就別想說清楚,認識了必然,為什麼等於,實現了認知自由。

 

再次吧,認識了必然,儘管實現了認知自由,甚至儘管付諸實施了,也不見得一定能,實現非認知自由。理由不複雜:非認知的行為,基於非認知的需要,會受到種種非認知因素的,或好或壞的決定性影響,因此它們能不能達成,非認知方面的自由,就不是引導它們的正確認知,足以擔保的了。

 

說得更簡單些:由於非認知方面的種種原因,非認知的行為,哪怕處在真理的引導下,也依然有可能失敗,或者淪為不正當,把人逼到不自由的坑裡。比方說,哪怕提前預報了,颱風,海嘯,火山爆發,等等事件的必然到來,也不等於人們一定能夠免於它們,不能控制的負面效應,如同知道了自己命運的俄狄浦斯,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殺父娶母的結局那樣子,嗯哼。

 

最後吧,由於認知與非認知的這種分離,某些特定情況下,要是人們的相關好奇心,沒啥權重的話,他們甚至會覺得,認識了某種必然,與其說是自由,不如說是喪門星,就像心理脆弱的病患,知道了自己得的是,不能抗力的不治之症,非但不會產生,自由的愉悅,反倒還會加速,身心的崩潰那樣子。

 

不用講,這類非認知需要,壓倒認知需要的事例,清晰地展示了,認識必然說在“理性的自負”中,透露出來的片面膚淺,蒼白單薄,禿羊禿神婆。也因此,它的兩位倡導者,都屬於理性主義的陣營,就一點不奇怪了,不是?

 

大概就是察覺到了,認識必然論的後面這倆缺陷,恩格斯主張:“自由不在於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於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自由就在於,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的自然界。”

 

其實哦,把柿油歸結為,對必然的認識時,斯賓諾莎也提到了,人把自己對必然的認識,付諸實施的必要,不僅認為,柿油的人“只做他認識到的最重要之事,亦即只追求最意欲的對象”,而且宣布,“神根據必然性認識自己,也根據同樣的必然性從事行為。”黑格爾主張理性的概念,能把“盲目”的必然,轉化成“有目的”的,當然同樣潛含着,差不多的萌芽意思。

 

儘管如此,在和馬克思聯手倡導的,注重“實踐”的理論架構里,恩格斯自覺闡發了上述理念,還是體現了,這位德國兼職海外企業家,在哲學上最值得稱道的一個積極貢獻,尤其是對症下藥地,糾正了認識必然論的片面弊端。當然喔,這種理論貢獻,也不足以蓋住,支配世界論本身的漏洞缺陷,嗯哼。

 

首先呢,支配世界論還是沒能擺脫,二元架構的積澱性影響。謂予不信,敬請翻閱一下,一百多年後的馬哲教科書,就會發現,裡面照舊把必然與柿油,當成一個“對子”,也就是兩個不僅邏輯上,而且現實中,都原初對立,只不過最後能以某種方式,達成和諧統一的範疇,如同本質與現象,形式與內容,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那樣子,不是?

 

其次呢,儘管支配世界論,同時肯定了,人們通過認識必然,在認知和非認知(實踐)的不同領域,所達成的全面自由,卻依然沒有回溯到,這些自由的動機源頭那裡,尤其沒有仔細辨析,認知自由與非認知自由,分別來自認知需要,與非認知需要的滿足,結果只是把自由界定成,人們依據對必然的認識,實現的“支配”世界的非認知自由,卻忽視了下面一點:對必然的認識本身,由於能滿足求知慾,已經是認知維度上的一種自由了。

 

最後呢,由於上一條原因,支配世界論還忽視了,好壞對錯及其權衡比較,這些價值內容,在實現自由的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尤其沒有看到,不可抗力的負面效應,會造成下面這種,讓人樂觀不起來的不自由結局:即便認識了必然,人們也不見得一定能夠達成,“支配”世界的現實自由。

 

也因此,支配世界論同樣清晰地體現了,二元架構的致命軟肋:它已經積極肯定了,人們通過認識必然,和支配世界達成的現實自由,但由於還殘留着,柿油與必然對立的理念印跡,結果未能發現,自由與必然兩位一體的本來面目。

 

說白了,這種兩位一體,究竟怎麼個意思呀?其實很簡單:認知視角看,人的任何自由,無論意志的,還是現實的,一方面都會受到,外界因素的種種決定性影響,從而處在一定如此,不可能不如此的,確定性因果鏈條中,另一方面自身又包含着,種種一定如此,不可能不如此的,確定性必然特徵,包括但不限於,人性邏輯描述的趨好避壞,取主舍次,自作自受等等,木有例外。

 

說穿了,正因為人在意志層面的自由訴求,原本就在認知層面,作為認知對象,與因果必然維繫着,這種兩位一體的關係,人們才能通過,感性的知覺,理性的思維,悟性的直覺等途徑,了解這些自由訴求的事實真相,包括但不限於,它們是如何形成的,擁有哪些理據,怎樣才能證明,是否能夠實現等等,而不至於讓它們淪為,所謂子虛烏有,沒法證明的幻覺或假設,嗯哼。

 

拿想要吃根冰激凌,這種再普通不過的意志自由來講,只要你將它與因果必然對立起來了,無論說它是無因自生的,還是說它的封閉決定性,堵住了不吃冰激凌的開放可能性,或是說它不夠隨機碰巧等等,都會把它變成,荒誕無稽的柿油意志。

 

可是哈,要是你靠着接地氣的兩位一體,從天氣太熱,兜里有錢,商鋪在賣,以前吃過,爽得不要不要滴,這些內在外在,前因後果,好好衝突,權衡比較的,確定性視角去考察,最終卻會恍然大悟:它原來就是個,不澄自明,自我顯現,渾身通透,極度禿羊,尤其還能讓你再爽一回的,日常意志自由嘛。

 

所以哈,意志層面的自由訴求,與它在認知層面,具有的必然特徵之間,壓根不是先對立衝突,然後再通過認識以及支配,達成兼容統一滴。倒不如說,只要從認知視角考察,二者就直接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兩位一體。

 

這個意思上講,二元架構讓意志層面上,作為價值的自由訴求,與自己在認知層面上,作為事實具有的必然特徵打架,就無可置疑地屬於,典型的關公戰秦瓊,堂吉訶德大戰風車,因而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腦溢漿理論咧,不是?

 

說破了,認識必然論,和支配世界論,通過強調認識必然,已經觸及到了,自由與必然的兩位一體,可由於還沒徹底擺脫,源遠流長的二元架構,尤其未能彰顯,自由訴求的動機源頭,及其價值內容,照舊停留在了,讓二者先對立衝突,再兼容統一的理論窠臼中,結果錯失了破解,自由意志之謎的良機,離開指出下面一點,只有一步之遙:所謂“認識必然”,以及“支配世界”,恰恰意味着,自由與必然之間,維繫着兩位一體,而不是彼此兼容的關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台粑子們應當希望習近平還是江曾代理人
2022: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感念饒毓泰先生
2021: 若云:真實人生 十:我的恩師 (3)
2021: 995突破重重封鎖準確降落;讓形體不留
2020: 海外華人必讀.美國歷史百科全書九
2020: 海外華人必讀.美國歷史百科全書十
2018: 也談習近平為什麼要撒幣非洲?
2018: 本科院校的成色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