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國的青年散文作家和學者
送交者: sssa 2005年01月06日12:05:0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中國散文創作熱潮,持續至今依然保持着繁榮的勢頭。可喜的是,一直比較滯後的散文理論研究狀況,現在也有了極大的改變,出現了成果迭出的喜人局面。

一、文學史的寫作打下厚實的研究基礎迄今為止,當代散文史著作已經出版7部,同樣冠名為《中國當代散文史》的有5部,作者分別是張振金、徐治平、鄧星雨、盧啟元、王堯;還有沈義貞的《中國當代散文藝術演變史》,佘樹森和程旭光合著的《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這7部史書都由大學教授撰寫完成,有的側重作家作品解讀,有的側重散文思潮論述,有的側重分析社會文化與散文創作的關係演變,互為照映,各有所長,基本勾勒出當代散文創作的全貌,為當代散文研究打下厚實基礎。

二、作家作品研究和散文理論研究細化發展追蹤十餘年來散文創作進程,散文研究界幾乎是同步開展了作家作品和散文理論研究。像巴金、汪曾祺、余秋雨、賈平凹等散文大家都有評論專著,有的還出版了創作年譜等細密資料。

散文的理論專著也從無到有,越出越多,從散文的本文研究到理論建構,從分類論說到發展趨向研究,從藝術賞析到整體美學構成,從本體論到發展論等等,涉及範圍越來越深廣。比較好的著作和文章有:曾紹義《散文論壇》和《走向崇高——中國當代散文發展論》、吳周文《散文藝術美》、傅德岷《散文藝術論》、李曉虹《中國當代散文審美建構》、王兆勝《真誠與自由——20世紀中國散文精神》、曾煥鵬《中國當代散文論》、周海波《近20年散文發展的文體特徵及其文化精神》等。這些作品對促進當代散文創作,起到了總結梳理和推動作用。

三、古典散文、現代散文和台港澳散文研究都有碩果有一說認為我國古典散文研究成就最大,基於這個領域的傳統深、底子厚、隊伍雄壯,以郭豫衡三卷本《中國散文史》為標誌。近年來的成果是對史、論以及對莊子、《史記》、唐宋八大家等個體生命的研究,都開展得熱火朝天。

現代散文研究也取得了相當的成果,史書有林非的《中國現代散文史稿》、范培松的《中國現代散文史》和《20世紀中國現代散文理論批評史》、傅德岷的《中國現代散文發展史》、汪文鼎等編纂的《中國現代散文史》等。理論研究著作有吳歡章的《中國現代散文欣賞》、陳劍暉的《現代散文文體論》、王堯的《鄉關何處——中國20世紀散文與現代文化》、丁曉原的《“五四”散文的現代性闡釋》、黃科安的《現代散文的建構與闡釋》和《中國現代隨筆論》等。

台港澳散文研究在兩岸四地都有花開,且研究風格各有不同。內地學者側重宏觀把握,從社會政治文化發展的角度切入,有喻大翔的《兩岸四地散文縱橫論》;台港學者注重微觀研究,一般從藝術角度着眼,影響大的有台灣女學者鄭明俐的《現代散文縱橫論》《現代散文類型論》《現代散文構成論》《現代散文現象論》。另一位是香港中文大學女學者盧瑋鑾,邊寫散文邊研究,出版了《中國現代散文編目》等書。

四、湧現出了一批投身散文研究事業的青年學者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事。眾所周知,散文研究一直是我國文學研究中較為薄弱的環節,長期地位不高,不受重視。近年來從我國大量培養的碩士、博士當中,湧現出一大批甘願把心交給這項事業的學者,他們文化素質高,視野開闊,思想活躍,又有着新的學科知識和充沛激情,為散文研究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

西北學者張新科有一段精闢論述,代表了這一年輕群體的認知水平:“關於散文研究,我認為應該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開闊視野,注意將中國散文放在整個中國和世界的大文化背景上研究,以探討中國散文的發展特徵;二是注意散文與其他文體之間的關係,不要孤立地就散文而散文;三是注意散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係(如散文與政治學、散文與哲學、散文與地理學等),不要就文學而文學;四是注意研究散文發展的規律性問題,使零散的研究逐步走向整體性、綜合性的研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魯大夫(1)
2004: 魯大夫(2)
2003: 被判有罪的中國學者
2003: 清華文科:能否再造輝煌?
2002: 留美預科班:“為過上奢侈糜爛的生活而
2002: 大學排行榜:動態比較與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