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從英美交換學生的水平看
送交者: 飯腳氣 2005年01月08日13:46:1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經常看到網上對英美學制的比較,覺得很多美國畢業生對英國學制的攻擊有失公允,仔細看那些評論,感覺往往是因為缺乏對英國學制的了解。這裡作簡要介紹(本人在美國和英國都呆過,對兩個國家的學校都有感情,沒有顧意偏袒的意思)。

英國的A Level 和美國的高中不同,A Level的學生已經開始學習專業課程,這些專業課程和的大學專業基本對照。本科一年級的學生入學後即開始進一步的專業學習。

英國大學本科里有一種課程叫 General Course,是供美國的本科生到英國的大學作交換學生的。這些美國學生是美國的本科三年級,在英國只能選修本科二年級或以下的課程。和英國的學生相比,這些美國三年級的大學學生到英國時還沒有選定將來要學的專業,所以可以隨意選修。美國學生在英國學滿一年之後,可以回到美國的母校繼續修完成自己的專業學習。從學生的課堂表現看,美國的學生一向比較活躍,課堂發言很積極,而英國的學生則相對安靜。平均起來,英國本科學生的寫作能力稍好一些。

總體上看,英國本科畢業生的專業起點要比美國高一些(判斷標準:加上A Level,英國學生應該已經經過4年的專業學習,而美國的大學本科生三年級還沒有確定專業方向)。

傳統上,英國的本科畢業水平應該和美國的碩士畢業水平相差無幾(當然,要看什麼樣的學校。這裡不把好學校和差學校相提並論。估計英國野雞大學的研究生也比不上美國好大學的本科三年級。反過來比也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很多50歲以上的英國教授都只有本科學歷。在英國早年的學術界,如果本科學生很有天分,可以直接留校任教。而那些讀到博士以後任教的,往往是沒有太多天份,但畢竟學習用功的人。所以在英國,老教授如果有博士頭銜,反而不是一件好事。英國大學開始要求教師有博士學位是受了美國的影響。因為英美兩國的教育人才市場向來是相互流動性很強的,很多美國的博士到英國來應聘,如果英國的畢業生總沒有博士頭銜,往往處於不利地位。

公平地講,隨着近年英國教育經費的滯後和教育體制改革缺乏力度,可以說英國本科生的水平和美國碩士相比已經很難說了。

進入碩士生學習階段,英國是一年制,雖然沒有美國的碩士時間長,但是碩士論文是必需的。同樣在傳統上,英國的碩士被視為博士的預科。這就是為什麼本科生可以在英國申請博士。但並不意味着好申請。因為從申請書的內容看,英國的博士申請人是要在入學前就寫博士研究課題proposal的,而美國則不一定(至少從美國頂尖大學的經濟學系看,都不需要,只要personal statement)。相比之下,personal statement 是一種攻關型的協作,而research proposal要求對文獻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深入了解。這證明英國的博士入學前就應該已經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至少是找到研究課題並進行初步可行性分析的能力)。而美國的博士則從打基礎開始,假定學生沒有任何研究能力。從這一點上看,美國的博士授課和撰寫開題報告的時間和英國的碩士(+博士課題proposal)應該是基本上是對等的。

英國的博士雖然學制三年,但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受過基本課程訓練的假定之上。如果缺乏這樣的訓練的話,教授一般會指點學生去上相關的碩士課程。同時,三年的學制不能保證能夠學完。本人以前所在的學校博士畢業年數是平均6.5年,10年還畢不了業的也有。也許有人會問,那美國的本科生到了英國不是也能申請博士學習嗎?確實是如此,就是中國的本科生也有可能(雖然在筆者所在的學校較少),但是英國的博士學習1年到2年期間還有一個中期篩選,如果評判小組覺得學生的研究能力不夠,往往會要求重做,或者提出改寫較短的畢業論文轉成研究碩士,或者索性要求其退學。筆者就親眼見過美國來的本科生中期篩選過不了關,轉成碩士的(原因很簡單,研究能力跟不上)。但也不乏頭腦聰穎的美國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按規定的程序完成學業。不過,這樣的學生屬於天資聰慧,恐怕倒退20年也會有潛力本科畢業直接留校。最近英國教育界對博士生學業一拖再拖的做法作出進一步約束,要求學校特別是導師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敦促,如果學生在4.5年還沒有做完論文,學校就要考慮讓學生退學。雖然退學的例子本人還沒有聽說(往往是由導師發出一系列的警告,同時導師也會受到警告),但是從精神上對學生造成了更大的壓力(--水平不夠就儘量不要申請)。

前面已經提到,國際學生的加入使兩國教育體制的比較更為複雜化。特別是中國學生,由於學制的不同,本科生和研究生很難和英美作直接比較。只能說中國學生是萬里挑一的,天分總該不錯。外國學生到了哪個體制中都要有適應的過程。而在美國比較看重教學的博士教育對中國學生可能特別有好處,這樣可以較快地補上沒有學過的課程。而英國式的導師指導制則對自覺學習能力比較強,對研究中的問題把握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有好處。導師對學生一般只是起到推薦書目、指點思路、評論已完成章節、監督研究進程的作用,而基本不進行手把手的輔導。引用一位教授的言論:最好的指導就是不指導(他主張學生應該學會自己摸索,這樣在完成一篇博士論文後,就獲得了終生的自主發掘課題和研究的能力。)。我覺得這是極端的例子,對學生來說有些殘酷,但是不無道理。

綜上所述,英國的博士從學術水平上應該和美國的博士是大體一致的,否則英美之間就不會有那麼多對等的學術交流了。另外,筆者需要重申,這裡僅是從學制上進行比較,並不對好學校和壞學校進行評價。英國在世界上頂尖的好學校是相對美國少一些,但是英國的學校總數也少,國家也小得多。另外,兩個國家都有國際名校(培養出了若干諾獎得主、有很好的學術氣氛),也都有世界上最爛的大學(如英國的克萊登培養出了方宏建,美國的巴靈頓培養出了吳征),也都有靠賣文憑賺錢的大學。但是,這些都不足以憑個人的經歷或道聽途說就對別的國家的大學一網打盡(我敢斷言,這樣以偏概全看問題的方法不應是美國大學博士教育的結果;也不應是英國大學博士教育的結果;至於拿了博士卻不能對此作出博士水平判斷的人,估計他們研究的課題應該是個人修養,而不是盲目地評論英美大學熟優熟劣--這屬於選題不當,看來還是基礎教育不對頭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1930年代的大學學費
2004: 校園紀事: 從木須人造肉到假冒MD
2003: 撤掉發展中國家上樓的梯子:知識產權的
2003: 由最近復旦大學評教授一事談“程序公正
2002: 關於學術腐敗的幾點想法
2002: 海歸派與國人的雙向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