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楊福家:英國校長 中國情懷
送交者: 鄭翌 2005年06月23日10:02:3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楊福家:英國校長 中國情懷


鄭翌


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一身幹練的灰色西裝,一副能遮擋陽光的大框眼鏡,一顆激情燃燒的心臟。

曾經以卓越的學術研究為人知曉的楊福家,最近似乎越來越"坐不住"了。忽而英倫,忽而美國,剛到北京,又來上海。國內第一所中外合作辦學的大學、全球領先的光源研究項目,就是這樣給他“活動”出來的。

“活動"的間隙,楊福家也愛寫寫文章,演講演講,他的文字、他的話,時常會"得罪"一些人,但他還是堅持要講。"真話總是具有一定殺傷力,但為了國家的發展,我有責任講真話。”

☆字畫未必要名家

5月15日剛剛參加完復旦大學谷超豪院士的生日晚會,第二天,楊福家馬不停蹄,從上海趕到寧波,看看他的“寧波諾丁漢”。

寧波諾丁漢大學是中外合作辦學條例頒布後,國內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學,主要面向國內招生,師資、教學全套移植英國模式,發的是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畢業證書。

到寧波已是中午,楊福家坐進“Robin Hood”西餐廳用午飯。吃到一半,主動跑到記者這桌,坐下來拉家常:“儂乘啥車子過來的?上海到寧波的鐵路不是斷了嗎……”他比記者先吃好,一抹嘴準備走,忽然想起什麼,回過頭來給記者出了個小題目:“曉得這家餐廳為啥叫‘Robin Hood’嗎?”這個詞翻作中文為“羅賓漢”,而這位諾丁漢人,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劫富濟貧的大俠。

寧波諾丁漢的校園尚未全部建成,今年9月才將投入使用,第一批學生的教學樓和所有的教師、行政辦公室全都“寄居”在浙江萬里學院。楊福家的辦公室和其他辦公室沒什麼兩樣,潔白的牆壁上,只保留了兩幅水平一般的字畫。“這是一位82歲的寧波老人寫給我的,祝賀我們學校開張,我和他從來不認識。”

☆真正的教育不賺錢

剛下過一場大雨,秘書踩點回來說,正在施工的新校區滿地泥濘,但楊福家還是堅持要去“看一眼”。

寧波諾丁漢大學的主樓有一座尖聳挺拔的鐘樓,這也是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標誌。正如高高的鐘樓需要仰望,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學費聽來也似乎高不可攀:5萬元一年!

“社會上可能有誤解,以為我們收比國內重點大學高10倍的學費,是為了賺錢。實際上,如果單靠這點學費,虧本還來不及呢。”楊福家解釋說。寧波諾丁漢的校長助理沈偉其給我們粗粗算了一筆賬,這所大學的一期投資是4個億,教師全部是外教,大多從英國諾丁漢大學引進,英國大學講師的平均年薪是2.5萬英鎊,教授則超過4萬英鎊,在寧波任教,要在這個水平上再加30%的出差津貼。而寧波諾丁漢第一年的學生數是250名,第二年預計只招450名。這還不包括將來需要購置的大量科研設備。

楊福家話鋒一轉:“諾丁漢有句名言:‘教育不是做生意,教育是一項使命’。真正辦教育的,沒有人靠這賺錢,只有富人朝裡頭捐錢。”

寧波諾丁漢的主要投資方是浙江萬里教育集團,英國諾丁漢則主要以輸出品牌、師資、管理的方式“技術入股”。作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校長,楊福家信誓旦旦:寧波諾丁漢的收入一分錢都不會跑去英國。

☆留住夢想

199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楊福家曾經以原子物理學方面的成就享譽世界。如今東奔西走,“教育家”楊福家是否會把自己的研究耽擱了呢?當記者問起這個問題時,楊福家直爽地說:“在這方面,我對自己還是很滿意,沒有什麼遺憾留下來。”

最近讓他深感欣慰的是,早在1998年他就努力爭取的一個項目——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已從去年開始建造。同步輻射是繼人類電光源、X光源、激光光源以後的第四大光源,它將給自然科學各個領域提供一個有力的工具。該項目的主持人是楊福家在復旦時的學生。

“把項目引進來,交給年輕人去完成,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年輕人要想成功,除了天賦和勤奮,還必須有機會。我們一定要給年輕人出頭的機會。”

這是楊福家的第一個夢想。

另外一個夢想,也正在實現當中。楊福家像在英國一樣,也準備在寧波諾丁漢大學設立一個“夢想基金”,幫助家境貧寒的學子完成他們的夢想。他一直不想讓記者寫出來的是,夢想基金中有一大部分是他自己的錢。

☆個人簡介:楊福家

1936年生,1987年8月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2年11月任上海市科協主席,1993年至1999年任復旦大學校長,2001年7月就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至今。

(申江服務導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中國教育失誤的根源及解決對策
2004: 美國《高教周刊》披露美國冒牌大學
2003: 建議成立知識分子集中營
2003: 多年的傳統至今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