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張宗燁朱學淵:張宗燧的學識和冤屈
送交者: CRN 2005年07月26日11:09:4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張宗燁朱學淵:張宗燧的學識和冤屈

張宗燧,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祖籍浙江省杭州市,

一九一五年六月一日出生於上海,一九六九年六月三十日辭世於北

京。父張東蓀是著名哲學家、社會活動家,母吳紹鴻賢惠持家,兄宗

炳居長,宗燧次,下有弟宗穎,妹宗燁。幼時家居上海,宗燧五歲進

學,好強爭勝。後入育才中學,受戴鐵君先生啟蒙,對數理產生興趣,

表現出卓越的學力。

一九三〇年,宗燧年十五歲,入燕京大學物理系,次年轉清華大學,

受吳有訓、趙忠堯等名師指導。一九三四年入清華研究院,同年報考

庚款出國留學。一九三五年物理專業名額僅一人,吳師建議宗燧改考

天文專業,宗燧從命,經短期速成,即考取美庚款,後去紫金山天文

台實習半年,準備赴美。然而,宗燧有宏志於數學和理論物理,以當

時國際學術水準,歐洲高於美國;於是他放棄“美庚款”,次年報考

“英庚款”數學專業,第四屆“英庚款”數學專業兩名取生為許寶騄

和張宗燧。

一九三六年,張宗燧於劍橋大學數學系,受業於著名統計物理學家福

勒(R.H.Fowler),兩年發表了論文七篇,獲博士學位。宗燧在“合

作現象”領域,特別是關於“固溶體的統計理論”,取得優異成果,


《貝特的有序—無序相變理論在合金上的推廣》及《一個系統的位形

數目與合作現象》等優秀論文,使他開始在國際理論物理學界知名。

一九三八年,福勒薦宗燧去尼爾斯·波爾(N.Bohr)領導的哥本哈

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工作。在這個發源“哥本哈根學派”的學府里,

他有幸會及狄拉克(Dirac)、泡利(Pauli)、羅森菲爾德(Rosenfeild)、

維克(Wick)、莫勒(Moller)、威爾遜(A.H.Wilson)等人。在這

些現代物理學先驅人物的影響下,張宗燧進入量子理論最前沿的研

究。

一九三九年,宗燧到瑞士高等工業學校,在泡利身邊工作,寫出了他

的第一篇量子理論的學術論文《包含介子的過程對於方位角的依賴》。

玻爾研究所的自由學術氣氛,諸多大師的指導和合作,使他的學術水

准升華;而狄拉克方程的美麗簡潔,午茶時無拘束的討論,是他經常

的回憶,這段在丹麥和瑞士的美好時光,使他終身難忘。

年輕的宗燧受到玻爾全家的關懷,而且得到了玻爾本人的賞識。一九

三九年一月,在一封推薦信中,玻爾寫道:“在哥本哈根的半年來,

張顯示了很高的學術才能和人品……他在莫勒教授指導下,研究了核

理論新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特別是β蛻變現象。張在處理新的複雜的

數學方法上表現出十分不平常的水平,並且還能最透徹地理解其物理

內涵。”

一九三九年秋,歐洲局勢嚴峻,宗燧受中央大學之聘回國,成為該校

最年輕的教授。在重慶任教的六年間,他繼續從事量子場論和統計物

理方面的研究,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及美國《化學物理雜誌》等

刊物上發表論文九篇。他為量子場論形式體系的建立,做出了出色的

貢獻;在高階微商、高自旋粒子理論方面,也有若干前沿性的工作。

他的代表性的論文,如《標量介子的性質》、《δAμ/δxμ=0的量

子電動力學》,和後來的《含有高階導數的場論》等,都受到了國際

理論物理學界的重視。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受李約瑟推薦,宗燧再次赴英工作,時年三

十歲。四六至四七的一年間,他在劍橋完成四篇高水平的論文。他提

出要在劍橋開課,狄拉克予以支持並安排他講授場論,這是中國人第

一次步上劍橋講壇。有鑑於統計物理合作現象理論和建立量子場論形

式體系的重要貢獻,宗燧在國際理論物理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成為

劍橋哲學會會員,並被錄入美國《世界名人錄》(一九五〇年版)。

一九四七年,狄拉克推薦宗燧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作短期研究。一

九四八年,他應邀到費城的卡內基高等工業學校任教;由於簽證的延

誤,而同時北京大學又向他發出了聘書,所以他於當年秋天回國到北

大任教。回國後完成的《合乎相對論的場論》一文,發表在美國的《物

理評論》上。

他在北京大學講授熱力學和原子核物理,並指導研究生,後來為中國

國防科學作出重大貢獻的于敏教授,就是他的第一個研究生。由於他

擅長數學在物理學中的應用,一九五一年開始擔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

究所合聘研究員。此間,與北京農業大學化學系助教傅素冉女士結婚,

育有一子張洪青。

一九五一年,“思想改造”和政治運動接踵而來,宗燧受父親東蓀的

株連,遂成北大批判的重點。他不明白在美國發表學術論文是“不愛

國”的道理,因此不斷地檢討,卻又不能過關;許多不實之辭,更刺

傷了他的自尊心,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不久他與傅素冉女士離異。

一九五二年,宗燧被排擠到北京師範大學。在師大四年工作期間,宗

燧教授理論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量子力學等主要課程,在《物

理學報》、《數學學報》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九篇,

為提高該校理論物理的教學和研究水平,作出了貢獻。

時值“反美親蘇”的政治時代,蘇聯專家來北師大舉辦理論物理進修

班,校方安排宗燧去做教輔答疑工作。宗燧卻向校方坦言,他一人即

可承擔全部進修課程,毋須煩勞蘇聯專家;校方大為震怒,不以中國

有自信人才而高興,反以“自高自大”的帽子予以打殺。幸好蘇聯專

家早知宗燧學術水準,而對宗燧敬重有加,不僅轉薦宗燧開設較深的

選修課程,並且讓他指導學員的結業論文,兩人竟精誠合作,相得益

彰。

其間,又有波蘭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英菲爾德來訪,要見宗燧。當英菲

爾德聽說宗燧在師範大學任教,大呼浪費人才。一九五六年底,在“向

科學進軍”口號的造勢下,華羅庚建議調宗燧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

所任一級研究員,兼理論物理研究室主任。一九五七年,宗燧就任中

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到數學所後,宗燧

為有了安定的研究環境,而十分高興,並與包坤鐸女士結婚,育有次

子張敏。

在數學所工作期間,宗燧對“微擾展開的解析性和色散關係”等課題,

着重力進行研究,前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又與胡寧、朱洪元先生舉

辦的量子場論討論班,培養了一批中國自己的粒子物理理論人才。宗

燧求才若渴,中國場論學科的帶頭人戴元本、候伯宇、朱重遠,都是

他當年選拔的研究生。

在一九六六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先生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對待。

一九六二年,尼·玻爾的兒子,著名理論核物理學家阿·玻爾(A.Bohr)

來華講學。宗燧在哥本哈根時,阿·玻爾還在上中學,兩人年歲相近,

私交甚好。阿·玻爾見到宗燧時,隨便問起了中國是否實行配給棉布

的布票制度。宗燧從不過問家務,不知道天下有布票,於是隨口答道

沒有那回事。回家之後,他從妻子那裡知道實情,卻為自己說了不實

的話而痛苦,第二天又去賓館向阿·玻爾做了更正。如此微不足道的

小事情,竟是“裡通外國”的大罪行。

宗燧本是一個為學嚴謹的完美主義者,常說複雜的物質世界,能為理

論物理的數學方程表述,無比美妙;從事研究是人生的最大享受,也

是他生命的支撐點。因此當獲知多年積累的研究筆記,被抄家抄走而

遺失時,傷心欲絕,從此無以入眠,身體逐漸衰弱。而無休止的鬥爭

折磨,更使他無以忍耐。一個極為自信的學者,竟墮入極度的失望之

中,於是服用過量安眠藥自盡,結束了輝煌而又委屈的一生,終年僅

五十四歲。

先生畢生以國際一流水平鞭策自己,卻很少言及治學的經驗。他反對

急功近利,惟以為心態平和,才能有所創見。他天賦甚高,卻又深信

熟能生巧,因此畢生勤奮有加,事事精益求精,遺有論文五十餘篇和

專著兩冊。宗燧率真坦蕩,既有科學的直覺,便無法苟且政治之歪曲。

他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與西方的和蘇聯的學者,皆能相處,亦能較

量。他在失望中過早離絕人世,但他的學識和成就,正直與冤屈,都

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張宗燁原文朱學淵修改

二〇〇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感謝候伯宇、朱重遠、鄒冰松、范岱年等先生,為本文提供了珍貴的

回憶。

@@@@@@@@@@@@@@

宗燧本是一個為學嚴謹的完美主義者,常說複雜的物質世界,能為理

論物理的數學方程表述,無比美妙;從事研究是人生的最大享受,也

是他生命的支撐點。因此當獲知多年積累的研究筆記,被抄家抄走而

遺失時,傷心欲絕,從此無以入眠,身體逐漸衰弱。而無休止的鬥爭

折磨,更使他無以忍耐。一個極為自信的學者,竟墮入極度的失望之

中,於是服用過量安眠藥自盡,結束了輝煌而又委屈的一生,終年僅

五十四歲。

先生畢生以國際一流水平鞭策自己,卻很少言及治學的經驗。他反對

急功近利,惟以為心態平和,才能有所創見。他天賦甚高,卻又深信

熟能生巧,因此畢生勤奮有加,事事精益求精,遺有論文五十餘篇和

專著兩冊。宗燧率真坦蕩,既有科學的直覺,便無法苟且政治之歪曲。

他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與西方的和蘇聯的學者,皆能相處,亦能較

量。他在失望中過早離絕人世,但他的學識和成就,正直與冤屈,都

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交大-20年前後
2004: 中國的道德教育---從“孔融讓梨” 講起
2003: 中國科學院,我為你羞愧
2003: 關於中國的醫生
2002: 華人里沒有其它的大數學家嗎?
2002: 數學天才兒童特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