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哈佛大學校長辭職始末
送交者: 胡樂樂 2006年03月16日15:34:3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2006-02-28)

2月21日,由於其在近五年的任職期間不斷捲入一個又一個的爭論(特別是對女性的不禮貌評論)、魯莽傲慢的行事作風與領導風格備受非議(比如對許多黑人教授的疏遠)、其與人文社會科學教員之間的長期不合與尖銳矛盾的日趨激化(尤其是最大的院系文理學院的教員),難以再有效地推行校務,為恪盡校長職守與體面離職起見,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H·薩默斯在馬薩諸塞州劍橋校區其辦公樓前公開宣布他將於2005~2006年學年結束時(即今年6月30日)正式辭職。

薩默斯辭職聲明意味着,他將成為哈佛大學自1862年以來任期最短的一位校長(2001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頗具諷刺的是,薩默斯就任伊始還曾被預測為能夠與哈佛曆史上最偉大的校長查爾斯W·埃利奧特(Charles W. Eliot)相比肩的新世紀“百年難遇”的偉大校長。薩默斯的辭職並不使人感到有任何的意外。自2001年7月1日正式出任哈佛大學第27屆校長以來,他以粗獷的管理方式和直言不諱的講話風格著稱,其治理學校的領導方式也引起教職員工的不滿,與教員之間關係的日趨緊張,已經導致了一些很有聲望的黑人學者陸續離開哈佛大學,轉投其競爭對手常春藤大學聯盟別的學校。

在其任校長期間,哈佛大學取得了教員的大量增加、對一系列新設施進行了重大投資、首次對哈佛奧斯敦(Allston)校區的建設採取了有力的舉措。哈佛大學校理事會的成員在學校網站上發表的公開信中說,薩默斯校長讓哈佛充滿了“夢想和活力”。儘管如此高度讚譽了他的功勞,但是深受非議的薩默斯校長的複雜的功過確實一時還難以完全評說。

薩默斯校長辭職的導火線是文理學院院長的辭職。儘管這一哈佛最大學院的院長聲稱他們的辭職是“共同”的決定,但是不少教員認為這是薩默斯校長的施壓所致。為此,該院教員計劃在月底對薩默斯校長進行一年內的第二次“不信任”投票。按照校規,只有哈佛大學的理事會才有權解僱校長,學院對校長的不信任案更多的只是一種民意的象徵。但許多哈佛高層管理人士坐如針氈地開始擔心,關於薩默斯校長適任與否的文理學院教員的表決都會波及到其他學院(比如公共衛生學院的教員去年就準備也舉行類似的投票,再加上法學院與教育研究生院的尖銳抨擊),從而將事態擴大化進而引發更大的風潮,到時候將無法收拾。在這種情況下,薩默斯本人也意識到,不論表決輸贏都只會讓他的管理工作更艱難。在接受了友人的建議之後,於是他明智地搶在投票與校董事會強制解僱的命令之前,以頗為體面的方式和平地化解了這場世人矚目的世界名校的震盪。

自從1636年建校以來,哈佛大學就形成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傳統,即其教員對學校的預算、捐贈、額外收益等均有相當大的權力,而校長則是一個權力相對較弱的職位,並且還經常會處在風口浪尖,弄不好職位便岌岌可危。因此,薩默斯校長在權衡利弊後的引退之最終決定被認為是明智之舉。以人文科學類學科為主的教職員工普遍認為薩默斯校長的辭職決定非常正確。社會學教授瓦特斯說:“一個強勢領袖不只是要提出目標並推動改革,還需要能鼓舞團隊合作。”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的教授也指出,他們欣賞薩默斯校長的這一明智決定。儘管薩默斯校長令不少擁護他的學生感到失望不已,但卻令所有反對他的教員高興不已,也令全體哈佛人開始思考未來新校長應當如何管理哈佛這所世界頂尖高等學府的嚴峻問題,特別是要面對這麼多有獨立思想與主張的所謂的“難以管理”的教員。哈佛大學的教授們希望未來的新校長能更重視營建與教員之間和睦的人際關係,從而團結一致地在面臨各種艱巨挑戰的新形勢下推進學校各方面的革新,維護哈佛大學的世界頂尖地位。

據悉,哈佛大學最高權力機構(Harvard Corporation)在接受薩默斯辭職的同時,發表聲明邀請曾在1971年至1991年擔任哈佛大學第25屆校長、現年75歲的德里克·博克(Derek Bok)從7月1日開始擔任哈佛大學過渡期臨時校長,直到新校長遴選結果產生為止,博克隨即同意這一盛情邀請,表示願意為他最深愛的大學繼續貢獻餘熱。

四面楚歌的薩默斯校長動盪的一年

2005年1月14日——在學術會議上,儘管是作為經濟學學者的身份而不是以哈佛大學校長的身份出席此次會議,但是他在會議的演講中口無遮攔地拋出了飽受爭議的或許可能解釋為什麼在科學與數學領域中女性比男性少跟多的原因是“天生的習性”的觀點。這種被輿論所強烈斥為“性別歧視”的論調,從而促成直接引爆這場轟轟烈烈的要求其辭職的“反薩默斯風潮”。

2005年2月15日——在上述言論發表之後的文理學院教員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一些在哈佛最有影響力的教授表示了他們對薩默斯校長領導能力與風格的強烈不滿。這些重量級教授的看法,引發了更多教員對薩默斯校長的猛烈抨擊。

2005年3月15日——以218票對185票和18票棄權的投票結果,文理學院通過了對薩默斯校長領導學校的“不信任案”。這是哈佛這座常春藤學府370年歷史上,教員會議首次對校長提出的不信任投票。這一投票結果,進一步激化了全校教員對薩默斯校長的質疑、批評與反對。儘管通過不信任案並無法解除薩默斯的校長職務,但它表達了全體教員的意願,對薩默斯校長構成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2005年5月16日——為平息儘管經由薩默斯校長多次公開的口頭與書面澄清、解釋與道歉後仍然愈演愈烈的這場所謂的“口誤”紛爭,哈佛大學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內至少投資500萬美元用於招募、支持與提升教員中的女性與未被充分代表的其他少數群體。

2005年7月30日——哈佛大學董事會成員中唯一的一個非洲裔美國人康拉德·K·哈珀(Conrad K. Harper)在董事會表示對薩默斯校長提高了3個百分點的支持之後辭職。在其辭職信中,他堅持認為薩默斯校長應該辭職。

2005年11月15日——在哈佛學生日報《深紅色》(Crimson)報道了薩默斯校長準備解僱文理學院院長、著名中國歷史教授威廉·C·科爾比(William C. Kirby)之後,許多教授表示對薩默斯校長的領導能力與處事方式以更密切的新關注。

2006年1月27日——科爾比院長宣布將在本學年結束時辭職;《深紅色》隨後引述了不願意透露身份的哈佛高級官員說,科爾比的辭職是薩默斯校長的逼迫所致;這一事件更加加劇了薩默斯校長與教員之間的緊張對立局面。

2006年2月9日——長期以來與薩默斯校長積怨已深的文理學院教員在科爾比院長辭職的激憤中決定,計劃在2月28日對薩默斯校長進行不過一年的第二次“不信任案”投票。

2006年2月14日——《紐約時報》的長篇報道透露,薩默斯校長再次面臨教員所施加的辭職壓力。包括教員、薩默斯校長本人、哈佛大學校董事會在內的各方都在繼續醞釀下一步應變措施。圍繞薩默斯校長的局勢漸趨白熱化。

2006年2月19日——《紐約時報》的報道說,哈佛董事會聲稱將尋求教員對薩默斯校長的意見。特別是來自克林頓政府的現任校董事會成員的薩默斯校長的密友們向他表示,他已經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紛爭中明顯處於劣勢,並直言不諱地告訴他“失敗了”。薩默斯也表示,他已經開始考慮將在一周內的適當時候向校董事會提出辭呈以化解這一巨大危機。

2006年2月21日——薩默斯校長正式對外宣布,出於自己的決定而不是校董事會的命令,他將在今年6月30日辭職,並計劃可能繼續在哈佛大學從事經濟學等方面的教學;哈佛校董事會表示“以尊重”的方式接受其辭呈,從而結束了這一歷時一年之久的巨大風波。

2006年2月23日——《紐約時報》的後續報道說,薩默斯校長的即將辭職導致哈佛大學許多宏大的計劃被迫暫停,並致使全校陷入了嚴重的分裂情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為什麼中國的教育不如美國
2005: “反日教育”源自哪裡?
2004: 一位博士的延期煩惱
2004: 高處不勝寒,切勿隨意攀——淺談上博士
2002: 在教育孩子上,無意中流露出的兩種道德
2002: 青基會遭遇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