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愛是師德之魂
送交者: 盧化棟 2006年04月10日14:48:3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所謂師德,即教師從教的道德規範。培養教師的搖籃——師範,就取義於“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北師大校訓為:“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清華大學校訓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國最著名的北師大和清華大學把師德建設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說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人格的塑造者,也是道德的示範者和實踐者。所以,師德建設關係教育的行風,教育的形象,也關係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長。師德包涵的內容很多,愛是師德之魂。

一、愛教育

愛教育就要愛學校。學校是教書育人的聖地,也是教師工作生活的家園。教師要把學校像自己的家庭一樣來珍惜、來維護,心裡裝着學校,經常想着學校,愛護學校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八十年代,寧縣一中有位儀器管理員,對儀器保管特別精心,缺什麼儀器、藥品,及時報告補充,經常維修破損儀器,從沒有因為實驗儀器殘損、短缺而耽誤一節實驗課。愛校如家不是一句空話,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要用具體的行動去實踐。

愛教育就要愛教師這個職業。教師是個職業,但必須當做事業來干,才能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呂氏春秋》對教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為師者,只有先確認了自我價值觀、使命感,才會有強大的內在精神動力。看到學生成人、成才,就有一種成就感。陶行知先生“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說的就是教師要有無私奉獻精神。無私奉獻不是高調,是一種品德,也是無形財富。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之一是物慾橫流。社會上一些人追求金錢、享受、享樂對教師有干擾。能否守住教育這塊淨土,在於教師的修煉,稍有不慎就會受到腐蝕。儘管教育行業與一些高收入行業相比是清貧一些,但是,我們要看到那些腰纏萬貫的富商和巨大財富後面隱藏的後患,就是他們的子女成才的不多。今年隴東中學考的全省文科狀元是教師子女,慶陽一中高一新生第一名也是教師子女,這是教師對子女潛移默化的結果。子女有成,就是對我們做教師的補償和回報。干教育是積德行善的事,是崇高的事業。教師職業給別人帶來幸福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幸福。

愛教育就要愛崗位。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緊迫感、危機感。我市教師崗位大約是2.8萬個左右,隨着教育結構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學生人數會逐年減少,教師崗位也將隨之減少。相反,這幾年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卻在逐年增多。去年全市分回本科生30多人,今年140多人,明年估計在700人左右,後年可能更多。這就給教師帶來了挑戰。最近,市教育局制定了選拔教師和教師流動的規定,優秀教師優先選拔;教得不好、德行不良、敬業精神差的絕不能重用,更不能調入市直學校。大家一定要努力干好工作,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

二、愛學生

愛學生要真誠地愛,無私地愛,發自內心地愛。教師只有真誠地把愛給予學生,才會被學生銘記一生。這樣的教師,過去、現在都很多。環縣一所中學,多數學生離校較遠,回家不容易,錢、糧有時接濟不上。有一位老師經常借錢給學生。有一年放寒假,多數學生回家沒路費,他就借錢給學生。他去鄉鎮飯館吃飯,只要有學生,學生們都會自覺起立問好,這種禮遇是其他人所沒有的,原因就是他在真誠地愛學生,因而備受學生愛戴和尊敬。

愛學生要整體地愛。有些學生進步慢,成績差,不能放棄、消弱他的進取心;更不能凌辱、傷害他的自尊心。要特別注重整體教育的高水平。北歐國家芬蘭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十分強調學生的整體水平。如果在一個班裡,有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那麼責任在老師,全班的學習進度將會停下來,等上他,大家一起鼓勵他,幫助他。這種教育理念我們要借鑑。

愛學生要平等地愛。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學生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是教師的體面與美德。我們有些教師給學生排座位看關係,對學生態度有冷熱,有遠近。這樣做會在學生心靈上留下陰影,形成隔閡,造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不和諧,容易產生對立情緒,管理和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我們教育的點滴都在影響學生,所以要讓愛的陽光灑滿各個角落。有些學校班幹部輪流當,座位有規律的換,這也是一種公平。

愛學生要嚴愛。嚴愛不是體罰、打罵學生。有些教師把家庭、同事之間的怨氣遷怒於學生身上,這是一種怯懦的市井行為。學生做錯事,說錯話,不要粗暴訓斥,更不能拳腳相加,要用道理去說服,用愛心去感化,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認錯改錯。古人說,你能做善事而不做,就是一種惡。不能遇到學生犯錯誤就繞道走,這對教師,是放棄職守;對學生,是不負責任。要像父母對子女那樣嚴格要求,對學生的錯誤給予中肯嚴厲的批評是最深沉地愛。

愛學生要長遠地愛,對學生一生負責地愛。目前,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存在着《呂氏春秋·誣徒》中指出的問題:“志氣不和,取會數變,故無恆心。”隨心所欲,對待學生態度忽冷忽熱,捉摸不定。“失之在己,不省自非,愎過自用,不可證移”。老師有過失,不肯自我批評,剛愎自用,堅持錯誤。“見權親勢。及有富厚者,不論其材,不察其行,驅而教之,阿而諂之,若恐弗及。”媚權諂勢,攀富親貴,不管其德才如何,千方百計討好奉承。這樣做的結果,既會“嬌慣”那些富貴子弟,強化他們鄙視教師、輕視知識的心理;也會對貧寒子弟形成歧視,同樣使學生對這樣的教師產生鄙視心理。只要心系學生,為學生終身負責,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約束,學生最終會理解,甚至感謝你。

愛學生要體現在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要從正面激勵學生、引導學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針對目前學生思想實際,應抓好五個方面的教育。

一要培養學生的勤奮精神。勤奮精神的養成,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做人乃至成才的必備條件。古時候“頭懸梁,錐刺骨”的典故,激勵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終成大器。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勤奮精神,錘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激發學生敢於爭先、勇於攀登科學高峰的求知精神。

二要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奉獻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就是敢於吃虧。甘於吃小虧的人必有大用,愛占小便宜的人往往一事無成。忠厚是敢於吃虧的前提。要教育學生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會寬容,容人容事,不斤斤計較,做“大氣”的人,做心胸寬廣的人。“尚中求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吃虧的習慣和品質養成了,就能與人和睦相處,溶入集體,成就事業。如果有奉獻的人得不到社會的善報,而損人利己的人享受奉獻,久而久之,道德成為有德之人的墓志銘,缺德成為無德之人的通行證,社會風氣敗壞、個人品質墮落就會成為必然。

三要培養學生的誠信品格。社會需要誠信,人類呼喚誠信,中國社會更需要誠信。學生天生不會撒謊,大多是家長、教師給孩子定了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導致孩子撒謊,是“逼”出來的結果,是教育的結果。要讓學生懂得,撒謊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也是對別人不尊重。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事的基礎,沒有誠信,就沒有朋友;沒有誠信,就幹不成事業。如果誠信出現危機,人與人之間不合作,上下左右不和諧,構建和諧社會就是一句空話。最近,市委提出“建設誠信政府,培養誠信幹部,構建誠信慶陽”教育實踐活動。學校是誠信教育的起點,要從低齡抓起,從小事抓起,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

四要培養學生的節儉習慣。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現在生活好了,但與發達地區相差很遠,比發達國家差距更大。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比我們富有的多,都很節儉,而我們有的學校食堂扔掉的饅頭可以養幾口豬。近期溫家寶總理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教育界責無旁貸,要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做起,培養學生的勤儉意識。最近,《人民日報》有一篇《“月光族”之憂》的文章,韓國的朋友看到剛畢業於北京一所著名大學的李小姐月工資3500元,每月花完還不夠。據統計“月光族”占大學畢業生的30%,“月光族”隊伍繼續發展壯大,我們的下一代怎麼會對家庭有責任心,對社會有責任感?因此,學生節儉的習慣養成了,終身受益,對家庭、對社會有百利而無一害。

五要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學生要文明,教師首先要文明。在學生面前,教師是形象大使。文明不是口號,也不是三月五日上街做一件好事就完事。梁曉聲《文明的尺度》,對文明闡釋得很深刻。他認為自然而然地做一件好事而感到愉悅,做壞事而感到愧疚,就是文明的最高境界。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嫌貧愛富、貪小便宜、恃強凌弱、打架罵仗,都是不文明的表現。近期讀報,烏魯木齊市某小學六年級畢業生互贈畢業留言時在“興趣愛好”欄中寫道:“看靚女、睡懶覺”,在祝福欄中寫道:“將來腰纏萬貫,別忘了多泡幾個小蜜,包個二奶,將來做大官,賺鈔票,娶老婆,一個不能少”。看了這些小學生留言後,讓人驚愕,讓人擔憂,令人痛心。文明教育內容很多,當務之急是要從學生的養成教育着手,從一點一滴做起,使學生從小養成文明習慣,真正使學生感到做了不文明的事而愧疚,做了好事而愉悅,革除學生言行陋習,不斷強化他們的文明習慣,把我們的下一代真正培養成“四有”新人。

三、愛自己

愛自己就要為人師表。古人說:德才兼備為聖人,有德無才為賢人,有才無德為小人,無德無才為庸人。賢人不能解惑,小人不能傳道,庸人更不能傳道和解惑。能解惑、傳道的為聖人。教師不能為人師表,就是不愛自己,自污教師的聲譽。比如,有些教師夥同學生考場作弊,這是毒害學生,毒化社會風氣,是對學生的不負責。有些老師辦班收費,要求所有學生參加他的輔導班。上課不好好講解,在課堂上還明目張胆質問學生為何不來上他的輔導班。有些老師在學生畢業前夕,找他照相、留言,躲着不見學生,原因是學生班費沒有算清。這些問題雖然反映在個別教師身上,但社會反響強烈,影響很壞。育人和經商是兩股道上的車,如果學校一味地用金錢刺激的辦法調動教師積極性,肯定失敗。所以,我們一定要守住教育這塊淨土、樂土。

愛自己就要人格高尚。十幾年前讀過一篇文章《嫂子,你是上天派來的媽媽》,這位嫂子三次放棄進京回城工作的機會。贍養公婆,撫養四個弟妹上了大學。在她去世後,她的弟妹悲痛欲絕,稱其為娘,這就是人格的魅力。人格高尚的途徑是修身養性。修身就要加強學習,古人說:“達則兼濟天下,貧則獨善其身”。因此,教師一定要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擠時間、定目標,堅持不懈地去學習。學識高遠,就能提升人格魅力。教師也要有藝術修養,用藝術的眼光欣賞學生,就能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激勵學生健康成長。賞識是教師手裡最奇妙的力量。養性,就是陶冶心情,養成寬容的心態。大凡威信高、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無不具有博大的胸懷和寬容精神。有的教師可能會認為,對學生們寬容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會在學生面前丟面子。因而,當學生有某些過失的時候,就缺乏理智,肆意懲罰,尤其是對那些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常常採取罰站、罰寫作業,甚至謾罵、毆打等侮辱人格的舉動。這些做法是極其錯誤的。從個人道德修養看,寬容是一種美德,是對他人人格的理解和尊重。從教育角度看,寬容是對被教育者的愛護、信任,它體現了人文關懷的精神。

總之,寫“人”字容易,做人難,做一個好人更難;做教師容易,做人師難,做一名好教師更難。只有把最真誠無私的愛奉獻給學生,才能使自己成為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楷模,教學的專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楊振寧: 分和李政道
2003: 諾貝爾經濟學獎與數學 (1)
2002: 中國人與英語
2002: 中國五大名校的“大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