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為漢語驕傲 !
送交者: 語言學家 2007年05月25日14:49:1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記得本人讀中學的時候,語文課本上堂而晃之地寫着:“走拼音化道路是漢語的必然趨勢。”其中最主要的一條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漢語不能。現在回想起來真可笑。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漢字的鍵盤輸入速遞已遠遠超過英文,而且還在雖這技術進步而不斷快速提高。可英文呢?滯步不前了吧。

現代所有學科領域,中國都有很好的學者,沒聽說哪位因漢語“不精確”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國的火箭照樣可以精確升空,中國的原子彈照樣可以精確爆炸。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獻都可以翻譯成漢語。漢語文獻影響力正隨着國力的增強而在世界範圍內增強。下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顯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問系裡的幾個教授 “長方體”如何用英文講,可這幾位母語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說不知道,接下來連問幾個本地的研究生,結果他們也不知道。着實令我大吃一驚!現在我要問讀者:您知道麼?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後來,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該詞,可現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辟。感嘆,英文真是笨人的語言,試圖給天下每一事物起一個名字。宇宙無窮,英文詞彙無窮!詞彙如“光幻覺”、“四環素”、“變阻器”、“碳酸鈣”、“高血壓”、“腎結石”、“七邊形”、“五面體”都只有專業人士才會。根本不可能象漢語那樣觸類旁通,不信?去親自問問母語是英文的人好了。英文是發散的。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長方體” 也只有專家才會講!

怪不得英文世界裡專家那麼多,而且都那麼自信;是啊,一般人連他們的基本術語如“酒精綿球”“血壓計”都不會講。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對無知無奈!可悲可憐!英文是一維的,是密碼語言。寫英文是編碼,讀英文是解碼。細想想:如把英文的a、b、c、d、e換成1、2、3、4、5,並沒有什麼原則上的區別。按上邊的對應,如一開始就把cab寫成312沒有什麼原則上的區別。用一樣的讀音,又有什麼不可以?

漢語就不同了,是二維的(紙面上的最大維數),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紙面的幾何空間。每個漢字就是一幅畫。試問從一幅畫上得到的信息快,還是從一行密碼中得到的信息快?國家漢字的掃盲標準是1500個字,理工科的大學生一般掌握2000個漢字。就憑這2000個字,大家可以讀書、看報、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裡,沒有20000個字別想讀報,沒有30000個字別想把(時代>周刊讀順,大學畢業10年後的職業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新事物的湧現,總伴隨者英文新詞,例如火箭(ROCKET),計算機(COMPUTER)等,可漢語則無須,不就是用“火”驅動的“箭”麼,會“計算”的“機”麼!可英文就不能這麼幹,不能靠組詞,原因是“太長”了。如火箭將成為“FIRE-DRIVEN-ARROW”,計算機將成為“COMPUTAIONAL-MACHINE” 等。人的視角有限,太長的字會降低文章的可讀性與讀者的理解能力。目前,英文詞彙已突破40萬,預計下世紀中葉,將突破100萬大關。而漢語則相對穩定,現在中學生還可以琅琅上口地讀屈原的楚詞。英文就難了,太不穩定。現在的人們讀沙士比亞的原著已困難重重,更不用說讀400年前英國詩人喬叟的詩了。學 GRE的時候,注意到很多韋氏字典收錄的詞彙竟是本事件初的新詞,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說。這也不奇怪,畢竟英文400年前才統一了拼寫。為漢語辯護!

呼籲那些糟蹋漢語的人注意以下事實:
(1) 聯合6種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漢語;
(2) 漢語的精確性已為蓬勃發展的中國科技事業所證實;
(3) 計算機語音輸入最具有希望的是漢語;
(4) 漢語是穩定的是收斂的,英文是不穩定的是發散的;
(5) 漢語是二維信息是生動的是高效的,英文是一維信息是密碼型的是枯燥低效的。
(6) 在英文世界裡能讀文學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都能幹的。如閱讀(荊棘鳥>中用英文描述的非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艱澀無比,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圇吞棗而已;可在中文世界裡,又有誰會對僅有中學學歷的人讀完四大名著而感到驚奇?
(7) 當今雖是英語文明的蓬勃期。但在歷史的長河中,So far,英文世界的文明史遠比漢語世界的文明史短。英文是先進文明的語言是沒有根據的。為漢語驕傲!更為堅信漢語時代即將到來的中國人熱情與信心而歡呼!
為漢語辯護!呼籲那些糟蹋漢語的人注意以下事實:為漢語驕傲!更為堅信漢語時代即將到來的中國人熱情與信心而歡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清華教授是怎樣放衛星的?
2006: 楊眉劍出鞘-讀“自然”雜誌有感
2005: 時代周刊:中國能創新嗎?
2005: 從德國大學拒收“高考狀元”看素質教育
2004: 梅貽琦和竺可楨
2004: 北京人,你憑什麼讀北大和清華?
2002: 由“豪華教育”想到的
2002: 作文的貧困與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