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南橘北枳”看老海歸錢學森
送交者: 田園 2007年12月10日15:59:3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晏子春秋》雲,桔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意思是說,即便是一樣的材質的橘樹,生長在不同的水土,吸收不同的日精月華,得到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 的。同樣是華人,在西方世界則“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才華橫溢者屢見不鮮,四位華裔諾貝爾獎獲獎者均在西方獲獎便是明證;然而天才華人一旦遁入竹幕 之後,再優秀的人才也會兀自凋零,泯然眾人矣。

在 中國,提起錢學森和楊振寧的名字,恐怕是家喻戶曉。前者籠罩着“兩彈一星”元勛之光環,後者則帶着諾貝爾獎的桂冠。論才智,二者不相上下,皆堪稱學術研究 方面的大師。論際遇,錢學森和楊振寧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中共的犧牲品。錢學森是“南橘北枳”的海歸派代表性人物。他在春風得意時,聲譽鵲起日放棄一切回中 國,從此成為苦澀的“枳”,下半生幾無建樹;“新”海歸楊振寧則是在功成名就之後順水推舟,在耄耋暮年榮歸故里,“抱得美人歸”。他對中國不但沒有什麼貢獻,幾乎就 是“下山摘桃”的人,晚節有大虧,故深為世人所詬病。

學術方面,錢學森成名早於楊振寧。1936秋,錢學森入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生院,師從馮 ·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1949年,錢學森被聘為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出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主任,同時入美國國籍。有過研究經歷的人知 道,美國的實驗室主任並非是完全行政職務,而是在宏觀上掌控着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錢學森以一個海外出生的少數族裔獲任此職,很大程度上應 歸功於他紮實的學術功底。彼時,楊振寧剛剛獲得芝加哥大學物理博士學位。從研究工作的影響來看,錢學森在工程方面的研究影響巨大,而楊振寧在理論物理方面 的研究亦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說,如果錢學森不回大陸,而是呆在美國潛心科研。我們看到的決不是今日的錢學森,而是一名同馮·卡門齊名的空氣動力學大師,同 楊振寧比應當不遑多讓。當年馮·卡門自己都承認,錢學森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他。楊振寧和李政道一同獲得諾貝爾獎,然後卻因署名權發生齟齬,最後分道揚鑣。 有證據表明,“宇稱不守恆理論”理論實際上是由李政道首先提出的,楊振寧的功勞不過是補充使其完整而已。

錢學森當年受騙回到中國大陸,因為 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憑着單純的愛國熱情,他義無反顧,乃至身陷賊營,到頭來自己也變成了幫凶和加害者。楊振寧在毛暴政時期拒絕回大陸,但又在中美關係 解凍後急不可耐的回中國,證明他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他知道憑藉他洋人的護身符和中美外交關係,厄運不大會降臨到他的頭上。錢學森回國後,很快就捲入了當局 無休止的政治運動中,根本沒有可能從事科研。他論證過“畝產萬斤糧”的可能性,甚至說一畝地可以“收一百六十萬斤蔬菜”。在一篇所謂的“哲學”文章里,錢 學森聲稱要將馬列主義毛思想作為科學研究的“最高”指導原則。昔日的學術明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黨棍。楊振寧倒是很聰明,繼續在避風港里進行他的研 究,不斷推出新的理論和方程。晚年回到中國大陸,以82歲之身迎娶了一位28歲的女生, 並稱讚中國的大學教育“辦得很成功”。

1949年的錢學森如果先知先覺,能夠預知大陸即將發生的浩劫,他斷然不會回中國。他若留在美國,對人類的貢獻必定會更大。楊振寧之輩預見到了,遠離中國,晚年卻被中共奉為上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這話在中共國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無 疑,錢學森“南橘北枳”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科學界的悲劇。歸根究底,中共政權是這悲劇的始作俑者。天才們絕少循規蹈矩之輩,需要自由馳騁的空間,而這正 是中共政權極度缺乏的營養元素。因此,錢學森們海歸中國大陸必然長成“枳”,而絕對結不了“橘”。 錢學森的前車之鑑,加上楊振寧的投機鑽營,當成為現在海外留學國人的後事之師。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亦明:扯下中國院士的神秘面紗(一)
2005: 科學殿堂與窯子鋪
2004: 高能物理研究領域的最高豐碑
2004: 由2003年科技論文誰最多的爭執所想到的
2002: 讀“北大咋出這種學生”有感。。。
2002: 關於北大同學向普京提問的第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