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國留學生 神聖的搖錢樹
送交者: Victoria Adam 2007年12月12日14:43:3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國留學生 神聖的搖錢樹

--------------------------------------------------------------------------------

英國衛報 2007-12-11 19:21:44

 一家排名在中國前三十名的大學剛剛完成了“國際課程”的期中考試周。參加該項目的學生要為英國的學位課程作準備。考試結果並不好。例如,在聽力考試中,兩班54名學生中只有四名通過。這是一個危機嗎?這些學生的英倫留學夢在漸漸消失嗎?或許應該如此,但事實並非如此。
 
 那可憐的成績對成千上萬前往英國大學的中國學生來說是平常之事。這些學生未必能夠明白講課的內容;他們未必能夠寫出合語法的句子或回答問題。但他們可以貢獻出一些東西,讓通往英國之門大開:他們可以津貼那些排名在前六十名之外的英國新大學,讓英國學生的學習費用保持在較低水平。全中國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學生參加中國學校和大學運作的中英課程。

  排名靠前的英國大學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自己。他們堅持把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雅思)的高分(7或7.5)作為收生標準的一部分。但是,其他一些大學就非常願意接受IELTS6,歡迎那些可能很難學好功課的學生。

  這種對英國教育體系的影響,其背景是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在中國那端,每年夏天都會有全國高考。多數擅長數學、語文、英語和科學的高中生將進入名聲響亮的國內大學。但並不是人人都能考進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著名學府的。

  那麼,對那些經理人、地方和中央政府官員和企業家來說,既然子女進不了著名學府,那最好的選擇是什麼呢?把孩子送進二流中國大學可能很沒面子,那麼較好的做法是掏腰包把他們送到海外。排在前三十名的國內大學可能不會讓這些學生進入正常考進來的學生之列,但它們會接受這些學生的錢,讓他們進入它們自己經營的、跟英國大學有國際聯繫的私立學校。

  自九十年代末以來,在英國參加大學或研究生學習的中國學生人數大增。這個趨勢早期的問題是40%的中國學生沒能通過英國考試。必須做些事情來維持英國大學體系在中國的聲譽,因此後來就有了“國際預科課程”,用於中國教育體系和英國教育體系的過渡。在這些課程里,中國學生要學會聽、學習團隊協作、學習在班級討論中貢獻自己的想法、學習分析文章、學習寫作。

  表面上,這些課程是非常好的想法。但是,隨着這些課程擴張,水準沒有得到保持。一位商科老師表示,他的一個班上,75%的學生都通不過期中考試。有中國大學最初聲明在中考之前缺課三次的學生將不得參加考試,但並沒有實行。員工表示,這種做法給其他學生發出信號:他們也可以半夜三點才睡,逃課不會有任何後果。

  期中考試的結果讓國際課程的外國老師感到很失落,白髮又多了幾根。然而,許多既定利益確保這個體系繼續運作,那些沒能通過考試的學生可以得到救援。那些經過八年左右的正規英語課程教育都不會聽、說、寫的中國學生照樣前往英國。

  英國大學在它們的網站宣傳與中國學校的聯繫。它們很少提出雙方期望值與結果之間的落差。沒人關注這些聯繫存在的理由。在多數情況下,這些聯繫不是為了生源多樣化,誠如一名教師悲傷的說法,這些聯繫是“金錢流”。

  看來,無論國際課程好壞與否,老師和課程組織者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無心向學的學生以及英國大學增加學生數量的壓力。難怪一些課程的一些學生意識到低級別的英國大學渴望招收他們,從而更不留心。

  中國越繁榮,就有越多學生進入英國大學。然而,在現行制度下,那些儘量減少中國聯繫的英國大學幾乎肯定就是那些把質量置於搖錢樹之上的大學。(原標題:神聖的搖錢樹;作者:Victoria Ada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北大和教育部,我們該相信哪一個?
2005: 扯下中國院士的神秘面紗(二):欺世盜名
2004: 換個角度看教授老闆的“剝削”
2003: 交大科研落後的一種原因
2003: 墮落的中國文學界
2002: 研究生教育制度必須改革!!!
2002: 在國外如何衡量學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