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由霍金想到的中國人心態
送交者: 湖南農大 2002年08月15日16:44:5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由霍金想到的中國人心態



前日藝術團演出看到霍金,今天電視轉播又看到霍金,我自己的感覺一般般,但是其他人都把他當作神一樣來看,周圍人看着他的表情,讓我覺得很不舒服,當時還沒感覺到什麼,現在回頭想想,這倒是很體現出中國人的心態。

只要是人,都希望擁有健康的體魄、成功的事業,而這兩者中,健康的體魄成為成功事業的基本前提,換句話說,沒有健康的體魄也就不可能成就一項事業。大家看到這樣的話,一定會非常不噱,瞧瞧霍金不是照樣憑着殘缺的肉身成就偉業。沒錯,這樣的話從人的價值上來說是不對的,但,這是中國人的普遍心態!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但是大家可以做一個假想,如果是我遭遇了健康上的不幸,我還可以繼續為我所鍾愛的事業而努力奮鬥嗎?我敢肯定,會有盲目自大的小子跳出來說,我可以!這樣的小子太不自知了,沒資格在這裡說話。如果真的是遭遇了這樣的不幸,恐怕我們更多的是,在痛苦中掙扎。痛苦好比是把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扔到了海里,出於本能,誰都會掙扎一下,但是,掙扎並不都能夠趨向擺脫痛苦。很多人在痛苦的汪洋中沉淪了,很少的人通過掙扎而拯救了自己,霍金就是其中的一個。像霍金這樣成就顯赫的畢竟在少數,可是在西方,雖失去健康身體,依然自信滿滿地投入生活,直面未來人生的故事卻很多。擴大開來說,在失去了成就事業最好的時機之後依然能堅持自己的理想,這樣的故事在西方很多。前段日子看了一部美國電影的介紹,說一個高中棒球教練,已經過了運動員的年齡,但是仍夢想着成為職業棒球運動員,並最終成功。這是一個根據真實的故事拍成的電影,通過它,我們可以感受到西方對於人生理想的一種解釋:人生的意義在於生活,不管你身處何種不利的狀況,都要堅持你的理想,為了理想而生,才是生活的本質。這樣看的話,我們大概就能明白為何在近代,總有許多追求藝術理想的青年會流浪巴黎、紐約、蘇黎世這些藝術之都的街頭,不計較及其貧困的生活,只為在藝術上是實現突破,為人所接受,也正是這樣一種文化心態的存在,才成就了西方近代藝術的空前絕後。

現在回過來說說中國人的心態。來這裡的可以說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了,受過非常優秀的教育,都是有理想的青年。但我們問問自己,讀大學是為了什麼,拿諾貝爾獎?超越霍金?實現共產主義?放屁!誰要是這樣對周圍的人說,別人都會以為他是神經病的。我們讀大學是為了以後找個好工作,有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獲得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這就是中國人的心態:我們活着、忙碌着,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坦白的說,大學裡有很多眼光長遠的人,他們知道什麼對自己將來的幸福生活是有用的,什麼是沒用的,他們孜孜不倦地追逐着那些有用的東西,對於沒用的東西卻不噱一顧,甚至唾棄。曾經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拼命追逐更好的生存條件,不過很可惜,我失敗了,性格使然吧,在生活和生存二者之間,我更看重生活,我雖然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但是對於我來說,快樂充實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東西方文明在對待生活還是生存的態度問題上,處於兩個極端。一方推舉“好死不如賴活着”,一方則以生活為最終目的。我在這裡不想也不能夠深究這種文化差異的淵源,但是我為東方文明悲哀。所以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殘疾人就會多少表現出一點鄙夷的神態,在他們自己內心也有這樣的想法,我這個樣子還能做什麼吶?殘疾對於我們這些大學生來說,是一個令人恐懼諱莫如深的話題。因為我們是健康的,所以我們要去同情那些殘疾人,所以學校常常組織志願者活動去幫助殘疾人。幫助弱勢群體固然沒錯,但是將殘疾人區別於正常人來對待的這種心態,卻讓我感到噁心,這種長久積累的社會心態如此齷齪,它將殘疾打入地低,不給殘疾人任何翻身的機會,我們在責怪殘疾人不上進、殘疾人集團犯罪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責任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