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交大博士畢業“門檻”之爭
送交者: LP 2002年09月18日16:39: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交大博士畢業“門檻”之爭 從核心期刊到EI

西安交通大學的博士們開學以來一直和學校進行着交涉,因為校方突然單方提高畢業要求讓他們難以接受。今年7月13日,放暑假之際,一紙“西交研〖2002〗84號文件打破了博士生們平靜的生活,畢業標準驟然升高。

交大過去的博士論文要求是: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錄”和“用作中國科技期刊統計源的中國科技期刊目錄”上所列刊物一般被稱為“核心期刊以及國際學術雜誌發表論文三篇,本人是第一、二作者。交大“交研〖1998〗91號”《關於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監督的若干規定》

新的要求是:在保留“三篇核心期刊論文”如上要求的基礎上,達到以下條件之一:

①一篇被SCI收錄或一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並被EI收錄;

②兩篇被EI、MI收錄;

③一篇被EI、MI收錄,另一篇未被SCI收錄的國外英文正式期刊論文。以上是交大對理、工、醫科博士的論文要求

註:SCI:美國《科學索引》,是國際上最權威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評價體系。EI:美國《工程索引》,主要收錄工程技術期刊文獻的大型檢索系統。

博士生:學校違約搞“大躍進”

從三篇“核心期刊”論文到至少一篇被SCI收錄、或兩篇被EI、MI收錄,這個變化有多大﹖博士生們認為,這有點像搞“大躍進”。

據介紹,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被EI收錄的幾率約為15%,舊的要求是核心期刊發表三篇論文,以此計,要被EI收錄兩篇,可以說難度至少增加三四倍以上。

一些博士生認為,學校提高學術水平的動機是好的,但應循序漸進,不應這麼急;最關鍵的是,對已入校的博士生,應按舊的要求,在已經上了一兩年的情況下突然變更,這是一種違約行為。

許多博士生認為,當初報考交大博士時,畢業要求就是非常看重的因素。現在學校突然提高要求,有悖於教育界的通行做法。博士生們認為至少應按“老人老辦法”施行。

他們認為提高畢業要求使博士生利益受損:很多人將不得不推遲畢業,在學校多呆一兩年甚至更多時間。有時純粹是浪費時間:有些在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要被SCI、EI等收錄,至少要等半年,或一年的時間。

“提高要求對學校無疑是好事;對博士生導師也是好事——可有更多的博士生更長時間給他們幹活;對博士卻不是好事:為一篇被收錄的論文多花一兩年時間,而論文被SCI、EI收錄能力就一定強嗎﹖未必。以前的博士生大多花三年多時間就拿到學位開始工作,我們卻要多浪費這麼多時間。”“新要求將減少我們工作和創業的時間,這個損失是巨大的。”

學校:為了提高學術水平

“博士是最終學位,體現着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國家提出要把交大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不提高對博士生的要求是不行的。”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副院長宋曉平教授認為提高博士畢業要求是大勢所趨,是提高交大的學術水平的必然選擇。

宋曉平教授認為以前三篇核心期刊論文的標準是太低了,不僅低於清華、北大,也低於實力不如交大的上海交大。“清華大學的水平曾經並不如交大,在名校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看着自己的博士要求比清華低,我們也心裡難受”。

宋曉平說提高論文要求的另外原因是一些國內的“核心期刊”“水分”越來越大:一些期刊審稿不嚴,有的甚至搞有償刊發,交錢就可以發表。

宋曉平說出台新要求前進行了兩年的醞釀,“都是經過校學術委員會認真商討的”。而且結合了交大的實際,“總的說來,交大的博導與國際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培養出什麼水平的博士,得參照我們的現實。”“這個標準所有導師都點頭了,都說沒問題,怎麼到了博士生就有問題了﹖

“如果一些博士生說要求太高,那說明他們不合格,是該淘汰一部分博士生了。”

研究生院王鐵軍副院長講,現在的博士生是兩極分化,一部分人專心科研,另一些人則熱衷於兼職,打工,對科研課題草草應付。還有一些人見壓力不大,大量時間忙於上網聊天、打遊戲、交友等休閒娛樂活動上。有個別人甚至註冊之後整學期不見人。“今年一個在職博士隨兼職公司在陝南出差出了車禍,我們才知道了他的行蹤。這名博士生就屬於一年四季見不着人的情況。”因此他認為,加強對博士生的管理,提高畢業要求是合情合理而及時的。 焦點:學校是否違約﹖

和宋曉平副院長所講不同,對學校單方提高畢業要求持反對意見的是大部分博士生。

“反對提高要求並不意味着不思進取”,博士生們認為學校卻將二者等同了,甚至得出“反對者就是劣等生”的偏執結論。

“現實的講,博士生們在做課題的同時最希望的是:以最小的時間成本順利取得學位。這在國際國內都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因此交大如果落實新要求,勢必延長很多博士生的畢業時間,影響到大多數博士生的切身利益。

最核心的問題是學校是否違約。博士生們認為入學之時的畢業要求是他們擇校、擇專業考慮的條件之一,具有協約性質,應和收費標準一樣具有穩定性。“至少不能在我們這一屆變。”“教育部明確規定高教收費不能中途增高,對於事關博士生切身利益的論文標準,也應與收費一樣,不能中途增高。”為此往屆博士生堅持要求: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決不能搞“一刀切”。

對此,宋曉平認為不存在校方“違約”。“照此說的話,交大提高對教授的工作要求也是違約了﹖每年招本科生時也要把考試標準明示﹖”

博士生們不認同宋院長的觀點。他們認為,博士生同校方的關係既不同於教授與學校的隸屬、工作關係,也不同於本科生同學校的關係。博士生是高校重要的科研隊伍,而且是無償的貢獻自己的知識和勞動,和學校應是合作、對等的關係。而對博士生最關鍵的就是順利拿到學位,學校在關鍵問題上突然單方變更,大幅提高標準顯失公平,而性屬違約。

博士生企盼平等對話

博士生們認為校方的不當之處還在於根本沒徵求他們的意見就單方提高標準。

他們認為,博士生與學校應是對等的關係,提高要求這麼大的事,至少也應徵求博士生的意見。

“院長一年只能見一兩面,怎麼能溝通﹖”

“博士生和學校很不平等,校方不願坐下來談,你也沒辦法。”

大家很羨慕北大的博士生,上一次北大博士生和校方產生矛盾,學生去找,雙方坐下來談,很快就把問題解決了。“北大就是民 主,我們呢﹖”

博士生們認為學校家長式的強硬做法很傷他們的感情,“一所真正的大學不僅要有大樓、大師,還要有大愛。我們希望在此事的解決中學校能體現出一點愛來。”

編後:矛盾背後

為什麼博士生寧願在低要求下快點畢業而不願多花時間提高學術水平﹖表面上看,是一些博士生有些急功近利,但深層的原因是:除了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形成重能力而不是重文憑的機制和風氣外,博士生研究經費短缺,科研活動中權益缺失,生存狀態拘謹是最重要的原因。

與發達國家博士生有充足的研究經費,可以獨立開展課題不同,我國的博士生研究經費少得可憐,想獨立獲得研究項目幾乎不可能,博士生嚴重依附於導師,受制於導師,往往受到嚴重的“剝削”。可想而知這一現實對博士生的創造熱情是多麼大的打擊。“並不是大家不認真搞科研了,而是想早點畢業後在更好的條件下探索。”

同時,博士生的生存狀況比較拘謹。交大今年“大幅”提高博士津貼:學校增260元,導師發260元,加上原國家補助260元,還有30元物價補助,博士生生活費有望達到810元。但博士生們反映的現實是:導師那260元,大部分博士生拿不到或拿不全,博士生又焉敢嚮導師索要或向學校反映﹖而學校發的260元,又要扣去100元住宿費,最終,大多數博士生的全部津貼也就五六百元,這在伙食費高漲的今天吃飯都得省着。在這種情況下,博士生能不期望早點畢業嗎﹖

“大部分博士生都近30歲了,再也耗不起了。”“現在論文發表後等到被EI收錄,往往得一年時間,一年啊,對於我們這些年近30還沒開始工作的博士生說,等於殺人啊”我們有理由理解甚至同情這些博士生。博士生取得學位前確實容易被大量浪費時間,如何讓博士生的學習、研究、考評更高效,是博士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交大追求教育品質是值得肯定的,但要解決中國學生創新、探索能力不足的問題,解決博士學術質量的問題,還得從整個教育階段抓起,從基礎教育、本科教育抓起。我們希望交大專注於研究生培養的同時,也能大力提高擴招後的本科生質量。

交大博士“出”的門檻之爭,是中國高等教育低水平擴張後追求品質的矛盾體現(在此的“低水平擴張”就整個高等教育而言,無意貶損交大),提高“出”的門檻,對我國大學教育沿襲已久的“混文憑”現象無疑會起到積極作用。交大這幾屆博士生“不幸”遭遇這一“過渡歷史時期”,希望校方能真正以人為本,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妥善解決矛盾。

但最終解決此類矛盾,需要變革現有的博士培養體制:增強博士生的主體地位,改善現在依附、受制於導師的狀況,使博士生在科研項目的申請、科研經費的申取中有更多的獨立性、更多的機會,在與導師的合作中有更多的權益。惟有此,才能保護、促進博士生專心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在宏觀上扭轉寧願低標準早畢業的局勢,促進博士教育乃至整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