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我們不需要“諾貝爾情結”zt
送交者: gmd 2002年10月22日18:51:4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我們不需要“諾貝爾情結”

石河

  10月7日至11日,今年度的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正如以往一樣,大多數的獎項都被西方國家獲得。

  諾貝爾獎已有百年歷史,以其崇尚科學、獎金高昂、授獎嚴謹而成為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科學獎項。全球許多科學家都為能獲得諾貝爾獎而榮光,以至於出現了“諾貝爾情結”的說法,許多國家和學校、機構甚至以有沒有,有多少諾貝爾獎獲得者,作為衡量科學水平高低的尺度。

  回顧諾貝爾獎設立的歷史,從自然科學的獎項上來說,獲獎的科學家多達數百人,這些獲獎者都是這些基礎學科的帶頭人,正是有了他們的卓越貢獻和不懈努力,推動着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拓展着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識。然而,事物也存在其兩面性。在百年後的今天,人們發現,世界發展了,諾貝爾獎卻落後於時代的步伐。

  首先,諾貝爾科學獎涉及的學科領域有限,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科學之突飛猛進,新學科、邊緣學科不斷湧現,而諾貝爾獎仍然停留在上個世紀的水平,學科分布過於嚴謹和單一。很多人認為這不符合諾貝爾遺囑的精神。一些專家認為,諾貝爾獎的評選往往過於保守,獲獎成果明顯滯後。諾貝爾獎大都是獎給十多年前、甚至幾十年前的科學發現或理論突破。比如,美國科學家魯斯發現過濾性病毒是引發癌症的一種原因,在他公布有關理論55年後,於1966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此時他已經87歲高齡。還有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維克里,他創建自己的理論時才剛過而立之年,得獎時已過82歲,幸虧他是在宣布獲獎3天后去世的,如果他在獲獎宣布前去世,不知評委們該如何處理,因為按評選規定,諾貝爾獎只能發給在世的人。

  其次,現代科學研究方式與一個世紀以前已經大不相同,其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科學的研究是多學科的集體行為,各學科之間的相互關聯密不可分。一項重大的發現往往是許多學科科學家或者幾代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把獲獎者限定在三人(諾貝爾科學獎規定每個獎項每年最多獎勵兩項成就三人),當然就會使不少應該得獎的人得不到獎。據報道,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率先合成出人工胰島素後,瑞典評獎委員會也曾願意把諾貝爾獎發給中國的科學家,但是中國方面提出的得獎者名單是一個小組,多達14人,這是不符合諾貝爾獎評選規則的,瑞典方面曾與中國方面有過交涉,但中方不肯更改名單,此事便被卡住了。所以,後來有一種說法,“中國科學家曾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第三,即使在諾貝爾所定義的狹窄的“科學”範疇之內,也有許多傑出成就由於僧多粥少而難免掛一漏萬,或種種非科學的原因造成該得獎的沒有得,而不該得獎的卻得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獲獎並不是因為創立了相對論,而是因為創立了光電效應理論,後者儘管也是重大成就,但就科學意義而言遠不如前者。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賴斯大學教授斯莫利在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後,也曾公開表示,他的成果並不是他本人獨立完成的,而是和一個小組共同完成的,他為小組的其他兩位成員沒有被列入獲獎名單而深感遺憾。

  諾貝爾獎百年來的威望,得自其物理、化學、生理醫學等自然科學項目評獎過程和條件相對客觀,得獎的都是無可非議的科學大師。但是,就諾貝爾文學及和平獎的評選來說,卻無法避免各種主觀的文化觀念和政治因素主導的影響,國際社會對其評選的權威性和客觀性,評價日趨低下。尤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評定,主觀政治因素的成分更大。一個簡單事實是和平獎五人評獎委員會由挪威議會選出,這些評委都是吃政治飯的政客。今年的和平獎頒給了美國前總統卡特,據說其原由是為了向“好戰的布什政府”表示抗議。在前些年,和平獎甚至還授予西藏分裂勢力頭領達賴喇嘛。

  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也是如此。評獎委員會由清一色的歐洲人組成,參加評選的作者的作品必須要求有傳神的西方語言文本,要符合西方文化和政治價值的取向。評獎委員會一位成員就曾公開宣稱“諾貝爾文學獎現在仍是一個西方的獎”。所以,在文學獎獲得者中,出現雇用大量“槍手”為其創作作品的作家,出現用西方的文字創作作品咒罵自己祖國的作家,出現靠關係拉獎的作家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對已逐漸落後於時代的“諾貝爾獎”,我們大可不必有什麼“情結”,因為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許多有趣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釋,有許多改革的事業需要我們去完成。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