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解析“研究型大學”
送交者: 卡內基 2002年12月04日18:25:2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解析“研究型大學”


創辦一流大學或研究型大學正成為越來越多的高校所追求的目標。在日前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教育國際論壇期間,在“研究型大學及重點實驗室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主題論壇會上,專家們對研究型大學的內涵、外延及建設提出了各自的見解。

  研究型大學什麼樣

  作為主旨發言,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戰軍教授在課題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給研究型大學下的定義是:以知識的傳播、生產、應用為中心,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養高層次精英人才為目標,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科教興國戰略中起重要作用的大學。“一般來講,研究型大學學科比較齊全,以基礎研究見長,具有整體科研實力和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核心的教育實力,以及具有科學、知識、人才的整合實力和集成作用。”王戰軍教授闡述道。

  美國全國工程科學院院士丹莫特教授對研究型大學的內涵和氛圍作了如下描述:知識的傳播和創造―――教學和科研是研究型大學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研究型大學的教授用自己的研究向學生傳授最新的成果,學生感到學知識是一種創造的行為。在研究型大學就讀的學生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們在一種研究型的文化中成長,有強烈的求知願望和探知精神。

  美國卡內基教育研究會對研究型大學的分類標準,2000年版比1994年版已有了明顯變化,前者已不再以聯邦政府投入科研經費的多少作為分類標準,而提出了在15個學科有50個以上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和3個學科有10個以上的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兩種分類。王戰軍教授對此分析說,這實際上是對研究型大學概念的拓寬,從而反映出對此概念的認識是處在一個動態的變化中。

  儘管中外專家對研究型大學都還沒有一個確鑿的定義和權威的評價體系,但通過王戰軍教授所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卻可以看出教育界人士對研究型大學基本有了共性的理解與評判。這份調查向53所設有研究生院的大學的校長、院長和部分專家發出了180份問卷,從收回的125份問卷中可以看到,對研究型大學的評價指標中,學術聲譽位於榜首;第二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數;第三是兩院院士和長江學者數;從第四到第十依次是:近三屆國家級三大獎獲獎數;承擔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數;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近三年國家級縱向科研經費的總額;近三年被 S CI收錄的論文數;近三年博士學位授予數。

  在公眾心目中,一般都把美國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與研究型大學相提並論,中國各高校的奮鬥目標中,建設“一流大學”和“研究型大學”的提法都存在,因此人們自然要提出“一流大學”和“研究型大學”相同與否的疑問。王教授在解釋兩者之關係時說,一流大學具有相對性,他強調的是一種水平、一種地位,具有在一定的指標體系下相對排名的性質,例如,國內一流、國際一流;而研究型大學具有一定的絕對性,它更強調內在性,是達標性的國家指標體系下的概念。簡單地講,研究型大學重在建設,重在過程;一流大學重在評價,重在結果。北京科技大學發展規劃辦公室主任劉國權教授的發言也涉及到了二者的劃分,按照他的分析,世界一流大學都是研究型大學,但是二者之間卻沒有可逆性,研究型大學的規模和檔次不一定都很高,有高水平和一般水平之分。

  中國有否研究型大學

  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期間,本報記者就曾聽到國內大學校長們評判研究型大學的不同聲音。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陳皓明教授說,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研究型大學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提法的層次上。研究型大學區別於教學型大學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培養出來的人具有相當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而我國在此方面還有相當距離,最大的差距表現在課程缺乏研究性,所以我國的研究型大學還沒有真正形成。

  人們也許會提出疑問,難道中國的名牌大學都不屬於研究型大學嗎?作為一種回答,劉國權教授在論壇發言中引用了3月12日《中國教育報》上的一篇文章:經有關數字的統計分析,我國名牌大學與美國一流研究型大學差距很大,最突出地表現在原創性成果、教師質量、科研經費和國際化水平上。這裡,劉教授顯然是在世界一流大學與研究型大學之間劃上等號。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也曾經有過類似見解:我們和世界一流大學還有很大差距,具體體現在,原創性創新成果太少;師資隊伍相對落後;博士生水平相對落後這三個方面。

  中國立志建設研究型大學

  今年以來,在中國高校,創辦研究型大學的口號此起彼落,表明高教界基本達成了共識:建設研究型大學的時機已經成熟。王戰軍教授說,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是提升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需要,是中國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產生世界一流大學必要的環境與土壤。劉國權教授認為,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發揮高校科技創新作用,是促進科技與教育結合的迫切需求。陳皓明教授提出,建設研究型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和中國大學的一個目標,其根本目的是要培養治國之才、創業之才、學術大師這些現代社會需求的高層次人才。

  有中國特色的

  研究型大學如何建

  本刊曾於8月7日以“創建一流大學,中國校長想什麼”為題,薈萃了13位校長的觀點,其中不少也涉及到研究型大學的建設問題。本次論壇會上,對這一議題的討論更加深入,觀點更加鮮明。

  王戰軍教授提出了四句話:一是國家投入是關鍵。國家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應建在研究型大學,他們是國家投入的重要載體。通過走訪美國頂級的研究型大學,可以看到,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基本占科研經費的80%以上。二是辦學理念創新是前提。創新理念包括:要有一流創名牌的意識;有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規劃;有吸引一流師資和選拔一流生源的措施。三是寬鬆的學術氛圍與公平、公正、激烈的競爭環境是沃土。四是科學、合理、公正、易行的評估體系是保證。

  陳皓明教授關於“學科建設是建設研究型大學之根本”的論點,可以說代表了清華的理念與追求。據他介紹,在清華學科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學科建設是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核心,是實現高質量大學生和研究生培養的前提,是承載高水平科學研究和產生創新成果的平台,是造就學術大師、並使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基礎。而重點學科建設是整個學科建設的龍頭。陳教授繼而還提出了學科建設的十項原則,即:創新性、戰略性、突出重點、綜合性、特色化、協調發展、學術性、有序競爭、國際化、以人為本。

  劉國權教授關於“具有某些強勢學科的大學如何建設特色研究型大學”的探討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他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提出:一方面是以若干強勢學科為特色,帶動學校全面發展,而另一方面根據社會和學校的發展需求,積極拓展和調整自己學科體系的發展戰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