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我經歷的美國NIH和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一些小事
送交者: GJKLP 2003年01月02日12:52:1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我經歷的美國NIH和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一些小事

雖然NIH 和基金委在規模/影響/預算資金上不可同日而語, 但二者在形式/性質/目的上是基本一致的。我和二者打交道主要是以PI身份申請錢,所以很難從宏觀上來大談特談裝大腕,故僅講一點個人親身經歷和感受。(有些時間事件人物故意挪移一下,請鑑諒?^&^)

NIH為我搞過兩次 site visiting(類似所謂現場會:在給你大錢前,把一大堆牛校牛人搞到你校里來,聽這匯報那匯報,現場考察/質疑/關門討論決定,其中一次還是為我的個R01, 據說沒先例).按常理這對學校/系和個人都是個大事, 可是不然, 完全插不上手也不需插手: 這些教授們是NIH定的請的, 費用是NIH出的, 連機票酒店都是NIH安排預定的. 會開一天,中餐都是回酒店吃. 我所作的僅僅是:1)同意NIH選定的教授名單和他們必須簽的confidential agreement 內容;2)告訴NIH離學校最近的酒店.3)報告並答問. 學校的Grant Office 儘管熟知規矩, 但還是以方便會議儘早開始為由安排了”非常簡單”實際上好得不得了的早餐(可見要討好官員不是中國的專利)—可是NIH的2位Directors 和與會教授們都已在酒店用過早餐了---便宜了我們自己人,特別是那些poor Postdocs and graduates.:))) 還有一次, 兩位NIH的Directors來working visit, 和我和學校討論一些多中心協調問題. 他們趕清早第一班飛機到, 一直工作到12:40.才結束. 知道請他們到飯店吃中餐不會答應, 系秘書叫了PIZZA. 可是, 這二位公幹一完,立即拎包走人,儘管PIZZA已在路上. 要知道, 其中一位DIRECTOR和系主任是哈佛大學和研究院同學, 私交好得很啦!

知微見著, 從這些小事,可見NIH在力求學術公正和不受任何利益因素干擾上是多麼認真嚴格. 當然,人心都是肉長的, NIH 也不是完全公正免俗: 在grant review時, 名人效應,幫派體系都是問題. 象我這無幫無派之人, 每次遞上grant application時,也總是千萬不能忘要NIH把幾個人, 特別是UCSF那2傢伙給排除出study section 之外(一個朋友的敵人&一個敵人的朋友^&^). 同時,給不給基金, 基本是由學術因素決定,但給多給少, NIH管理層的關係有時就有顯著性了(P<0.05)))另外,在決定RFA特別是大中心項目時,NIH管理層的傾向性和關係網就很重要了.

國家基金委基本上是按NIH的路子走. 而且我個人認為是很成功的. 我出外多年,儘管對基金委開始時小有所知,後來情況並不清楚. 只到93年某負責科教文衛的領導給我來信提及: 中國科技界的不正之風在很多情況下造成很難達到客觀評議. 基金委的工作作得很好, 開了好頭. (大致意思,沒翻原信). 但我對基金委有更直接的了解是在我回國任職後.

我報到上班是6月. 除大量日常工作,立即着手基金申請. 本來按常規,我可向單位要個10到20萬啟動基金,但總覺得吃小灶有點丟人, 還據稱是個美國教授吃小灶就更覺丟人, 所以從沒開口要一分錢,自力更生. 若申請面上項目錢實在太少, 根本不夠一燒, 至少得有個大項目的錢才可試試. 不巧的是, 大項目要先申請立項, 5月1號已截止. 怎麼辦? 我把立項申請書辦好,請科研部門蓋章並協助看看能否補上, 科研處長看我象看外星人我也只當沒看見: 一耗一年實在冤, 反正試試,不成明年唄. 拿到蓋了章的文件和有關項目原始資料,已是7月底了,我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基金委的門, 找到相關學部. 開始,他們也把我當外星人:不可能, 8月1號都要對一審立項的搞二審了. 但聽了介紹,看了原始資料後, 幾位領導(我至今只知道其中一人的名字)立即決定要商量下,讓我等等. 半小時後, 通知我鑑於項目的意義,而且只是立項(立項後是全國競爭), 同意破例, 但他們還得請在京5位專家在3天內進行審核, 若無異議, 才能加進8月1號開始的立項項目2審(後來一切順利, 我也競爭得到了這大項目基金.). 我本來是沒抱大希望, 也沒”路子”, 但是卻如此簡單順利, 而且基金委領導們顯然既不官僚, 在專業上也不外行, 真讓我大吃一驚! 可是,最讓我感動的, 不是這些.

當時基金委在牡丹電視機廠旁辦公,原是間老招待所. 我找到相關學部的辦公室, 是一間原客房標準間. 主任(司級幹部)和好幾位工作人員都擠在這一間辦公室里,接待來訪也在這間房裡. 到處堆滿了資料,文件,申請等. 而且的而且,當時北京氣溫38度, 基金委竟然沒有空調, 他們這4個人,就全靠一台落地電扇. 看着他們一手拿個毛斤擦汗,一手伏案(一般課桌)不停工作, 想着北京雨後春筍般的豪華大廈, 想想NIH, 心裡那個感動啊: 咱中國還有這樣好的官員, 這樣為國盡忠盡力的人們, 我自愧不如啊. 後來,我的各種經費達到數百萬, 儘管這總數比我一年的NIH基金都差老遠, 但我卻把這中國的基金看得比NIH那錢重一百倍. 中國老百姓/政府擠出這大筆錢不容易. 所以, 除了在科學上實驗上拼命努力一絲不苟外, 我從沒從我的基金中為自己拿一分錢( 按規定可提成10-15%當勞務費等), 這7-8年來每年來往中美3-4趟機票和贈設備給單位的運費都是自掏腰包。這當然主要是堅持自己的理念:我回國是報國,不能占國家半點便宜;, 但基金委官員們一邊擦汗一邊工作的情景沒一日能忘. 且不說仍在為溫飽操勞的農民和下崗職工了. 我要濫用這基金,甚至中飽私囊, 還是人嗎?

我就親自去過基金委這一次. 還有一次(2000年初?)因急事要來美, 預定下周的一重要會議不能參加, 只好將資料,意見在周六晚11PM送到主管的學部領導家(星期天上午的飛機).好不容易找到, 在一大學的教工樓. 又窄又贓堆滿雜物和自行車的樓道馬上讓我這假洋鬼子擔心:有火警咋辦?進得家去, 就一兩室一廳,那廳小得,就見一80年代初那種土氣沙發,大概是破了或太難看,蓋了一大毛巾毯當沙發巾.談完工作, 聊了下住房,才知基金委人員大都是從幾個大學和科學院抽調的. 10多年下來,原單位不再當自己職工,基金委又沒房. (看看他們那辦公室就可見一斑). 基金委錢多,都是要發出去的基金,半分錢也挪用不得. 自己是清水衙門. 聽說當時上面已撥款蓋辦公樓和住房, 但還是緊張, 有些只好請原抽調單位在蓋樓時繼續按職工按造價分房,由基金委出錢. 我這多年申請到的NSFC基金以百萬計, 相對較熟且知道名字的就這位主任. 我的確送過他一次半禮: 一次就是到他家這次, 年關前後,半夜打擾, 總有點不好意思, 帶了塊在宜興買的紫砂壁掛, 20幾塊人民幣,挺典雅的,記得是位名人語錄. 還有一回一起在外地開會, 我去看他並匯報下項目進展, 一進房間門, 他正和當地一教授推推扯扯的臉紅脖子粗: 原來這教授剛完成傑出青年基金, 來看他發現他煙抽沒啦就叫他當大夫的夫人拿來一條當地的煙. 這主任堅決不收, 這教授尷尬得很. 我只好圓場: 我還有好多事要匯報, 這也沒誰有時間去幫你買煙啦, 還怕買假煙不是? 這煙他也沒花錢,肯定是病人送的, 不抽白不抽啦! 實在不行,下次他北京匯報, 中飯你請不就行啦. 我作主,收下啦. 這教授兩口子如釋重負,奪門而逃, 這主任還在嘟碌: 有紀律的,不能收的…。(算我半次禮^&^). 最近開會見過幾位新提的主任,據說都是海歸的博士,都沒記姓名,但顯然是些非常敬業,專業的學者型官員,真為基金委的傳統後繼有人高興。

最主要的,我認為基金委在學術上是認真的,嚴肅的。以我為例:儘管我那大項目同行評價甚高,國內外都小有影響,但中期評審檢查時差點被終止掉:當時我在國外回不來,雖然工作幹得沒話說,但助手和學生們匯報時沒組織好。尤其是單位的計算機projector和基金委的不配,匯報時的圖象根本看不出其中結構。得了個B,後來還有人告訴我幾個評委是看了我的面子,否則給C。基金委立即建議現場再評估考核以決定是否繼續給基金。害得我跌跌撞撞地飛回來,認真組織匯報和考察,總算皆大歡喜。可見工作好壞是關鍵,我單位有一小牛的基金就被停了。有人攻擊什麼房子車子票子賄賂基金委, 基本是胡說八道。基金委有權不經專家評審就可給錢的就一主任基金,相當一個面上項目一年的錢,做特殊情況下的過渡用。至於什麼把基金委全體都請到哪裡玩一周則純屬造謠:據我所知的基金委規矩,他們不接受任何單位邀請,他們的工作行程都是早就由基金委自己安排的。而且在經費上規矩很嚴:如在某地進行本年度的基金申請總評,每天每人酒店和伙食都是國家規定死了的。

所以,我認為基金委的確非常廉潔高效,直得驕傲。當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絕對化,基金委有無個別壞蘋果?可能有的。基金委有無要注意改進的地方?當然有。比如說,要儘量減少學術上已落伍的名人在評審和定大方向時的比重,不能太講情面關係;比如到下面去時,各大學的豪華宴請應該能擋就擋。儘管目前中國官場文化如此,作為有良好傳統和口碑的基金委官員們還是要防微杜漸,保持學者官員形象,繼續不光在學術和資金上,而且在精神境界上,引導中國科技前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不要用“拿來主義”為“抄襲”辯護
2002: 愚民思想,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