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200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送交者: lookat 2003年01月27日04:23:4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由五百六十八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評選的“二00二年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今天在此間揭曉。

  二00二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分別是:

  --中國科學家率先繪製出水稻基因組精細圖和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精確測序圖。中國科學院基因組信息學中心等單位完成的水稻基因組精細圖,覆蓋了秈稻百分之九十七的基因序列,其中百分之九十七的基因被精確定位在染色體上,覆蓋基因組百分之九十四染色體定位序列的單鹼基準確性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已達到國際公認的基因精細圖標準。中國科學家同時圓滿完成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第四號染色體精確測序圖,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獨立完成的最大的基因組單條染色體的精確測序,將為人類最終揭開水稻遺傳奧秘作出重要貢獻。

  --“神舟”三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中國在短短九個月內,成功發射並順利回收“神舟”三號、四號兩艘飛船,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發現首個世界級大氣田,探明儲量六千多億立方米。中國經過兩年多的勘探,在內蒙古伊克昭盟發現的蘇里格大氣田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達到六千零二十五點二七億立方米,相當於一個儲量六億噸的特大油田,這不僅是中國現在規模最大的天然氣田,也是中國第一個世界級儲量的大氣田。

  --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成功。全長三點七公里、寬三百五十米的長江三峽導流明渠截流,是世界水利水電工程中綜合施工難度最大的一次截流。

  --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研製成功。中國曆時三年、投入近十億元人民幣研製開發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目前已開發成功符合國家標準的三套系統,其中TD-SCDMA是電信史上首次由中國提出並被國際電信聯盟正式接納的國際標準。

  --中國已初步掌握當代CPU關鍵設計製造技術。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製成功中國首枚高性能通用微處理芯片--“龍芯一號”CPU,裝載這顆芯片的中國第一台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服務器--“龍騰”也同時誕生,標誌着中國已初步掌握當代CPU關鍵設計製造技術,從而結束了中國信息產業無“芯”的歷史。該芯片為四毫米見方,定點和浮點最高運算速度均超過每秒兩億次。

  --浙江省農科院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浙江省農科院原子能所運用基因工程技術,首創出一種油菜含油量調控技術,培育出“超油一號”和“超油二號”兩個油菜新品系,含油量均比受體品種提高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其中“超油二號”的含油量高達百分之五十二點八二,是目前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甘藍型油菜。

  --“神光二號”巨型激光器研製成功。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製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神光二號”巨型激光器,將成百台光學設備集成在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內,當八束強激光通過空間立體排布的放大鏈聚集到一個小小的燃料靶球時,在十億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間內可發射出相當於全球電網電力總和數倍的強大功率,從而形成極高的壓力和溫度,引發聚變反應。“神光二號”研製成功,標誌着中國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變研究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北京大學醫學部科學家初步揭開人類細胞衰老之謎。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組經過多年研究,目前已初步闡明人類細胞衰老的主導基因P16是人類細胞衰老遺傳控製程序的主要環節,揭示了P16基因在衰老過程中高表達的原因,從而初步揭示了人類細胞衰老之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人類細胞衰老機理上取得的原創性貢獻,它為進一步闡明人類細胞衰老問題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聯想推出首台實測速度超過萬億次計算機。聯想集團推出的這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可達每秒一點零二七萬億次,達到目前公布的世界前五百台超級計算機排行中第二十四位的水平,前二十三位均為日本和美國製造。

  中國兩院院士同時評出的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分別是:

  --科學家首次大批量製造反物質並首次觀察到反物質原子內部結構。在世界各地九個研究所、三十九名科學家的通力合作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已成功製造出約五萬個低能量狀態的反氫原子,這是人類首次在受控條件下大批量製造反物質。研究人員同時得以首次“瞥見”反氫原子的內部狀態。專家稱,這一成果是朝弄清物質與反物質的差別、進而驗證物理學基本理論邁出的關鍵一步。

  --科學家破譯老鼠基因組。英、美、德等國的上百位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聯合宣布,他們成功破譯了老鼠的基因組。專家介紹說,人類與老鼠共享着百分之八十的遺傳物質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基因,了解老鼠非常有助於了解人類自身。

  --科學家觀察到引力場中的量子效應。一個國際合作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公布了他們對於地球重力場中量子化現象的觀測結果,實際觀測到了引力場中的量子化效應。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有助於基礎物理學的發展。

  --日美中科學家發現核反應堆中微子消失現象。日美中三國科學家同時宣布發現核反應堆中產生的中微子消失的現象,這意味着反應堆中產生的中微子發生了振盪,變成了另一種沒有被探測到的中微子。三國科學家組成的實驗組還通過實驗,最終確定了太陽中微子發生的振盪,並確定出中微子振盪的關鍵參數,這是國際上首次用人工中微子源證實太陽中微子振盪現象。

  --德國科學家實現銣原子氣體超流體態與絕緣態可逆轉換。德國科學家們在激光束構築的三維能量點陣中,通過改變激光能量,成功地實現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下銣原子氣體的超流體與絕緣態的可逆轉換,這一成果將在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帶來重大突破。

  --天文學家發現最遠星系團。一個由法國、荷蘭、德國、美國科學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特大型天文望遠鏡VLT最新發現了一個遠在一百三十五億光年的正在形成的星系團,這是迄今人類發現的最遠的星系團,將有助於人類了解星系團及星系群等宇宙最初大型結構的形成方式。

  --德國科學家首次在納米層次上實現光能和機械能轉換。德國科學家發現一種單分子聚合物,在光照條件下可引起其納米尺度的鏈式結構長度發生變化,即在納米層次上實現將光能轉化為機械能,這是首次在納米層次上將光能轉化為動能,使未來納米機器找到簡便可控的動力成為可能。

  --科學家研究證實遺傳信息複製是生物進化的動力。法日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人類基因組中留有無脊椎動物基因複製的痕跡,表明人類等複雜動物基因組的某些部分是遠古生物遺傳信息複製的結果。據稱,這是科學界首次用事實根據證明遺傳信息複製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原子級納米“晶體管”。美國科學家用單個原子或分子裝配納米機器的研製取得新進展,成功地將大小相當於單個分子的原子團結構置於相距僅一納米的的電極之間。

  --德國科學家使用高頻激光打開“細胞之門”。德國科學家找到了一種轉基因操作新方法,在實驗中使用高頻、高強度、幾近紅外的的激光脈衝,分別對兩種實驗動物的卵巢和腎臟細胞進行“連珠炮”式的“轟擊”,致使細胞膜上出現了一個孔徑極小的孔,順利地移植入目標物質。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還先後對世界和中國二00二年十大科技進展進行了點評。路甬祥指出,評選的二00二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中,只有一項有中國科學家參與,說明中國科研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他希望中國科技界發奮努力、迎頭趕上。徐匡迪表示,二00二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基本上屬於追趕型,但其中也有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點的獨創性成果。

  由中國兩院學部和科學時報社組織主辦的院士評選中國與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活動,至今已進行了九次,本次為歷年來參與院士最多的一次。主辦單位稱,評選活動旨在盤點一年來國內外重大科技進展,讓公眾了解科技發展動向,普及科學知識、促進科技創新。

中新網北京1月26日電(記者孫自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高等教育向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