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北大博導涉嫌剽竊內幕出籠
送交者: ygz 2002年01月23日17:59:0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剽竊發生在三年前 北大博導涉嫌剽竊內幕出籠

新快報

  編者按:本報1月14日獨家刊發了《北京大學名教授抄襲國外著名教材》一文,報道了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王曉生公開揭露北京大學名教授王銘銘剽竊國外教材的事情。近日,特約記者馬麗娜又披露了這一消息出籠的內幕。

  意外得到一條線索

  筆者是在一家電視台工作,近日遇到一個關於自然科學界科學家弄虛作假的選題。由於負面報道中通常不提對方姓名,比如只寫北京某著名理工科大學的某某人之類,好不容易查到的線索又斷了。不過線索中提到了一位學術界打假者,就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的楊玉聖副教授。筆者與他聯繫上了,楊教授先是否定了這個選題,認為對方級別太高,如果要做學術打假,不如他手中這個線索安全,那天是1月8日。

  楊教授告訴筆者一個大概的情況:一個博士生揭發自己的導師剽竊(當時信息有誤),剽竊量有10萬字,這個博導是北京大學的名教授王銘銘。

  楊教授說這位學生的文章他已看過了,文章就要在上海的《社會科學報》上發表,由於雙方有協議,楊教授主持的學術批評網站可以提前將文章發布。筆者對這個揭發自己“導師”的學生非常有興趣,楊教授指點記者找復旦大學的曹樹基教授。筆者先查到了曹教授和王銘銘筆戰的文章,兩人都很犀利,常識告訴筆者,不能介入學者之間的爭論。同楊教授一樣,曹教授也說這位學生是王銘銘的學生,至於要找這名學生就得跟上海的《社會科學報》聯繫。筆者與該報一位女編輯聯繫上了,雙方約定次日再談。

  新聞播出前有協議

  1月9日下午,《社會科學報》的女編輯打來了電話,告訴記者,這個學生電話號碼可以給,不過前提是要答應幾個條件,要在節目中出現《社會科學報》,要採訪曹樹基教授,要採訪上海社會科學院的院長,在合作之前,雙方還要簽一份協議。當時筆者感覺這雖偏離了學術打假的公益色彩,但還是說得過去的。最後協議是不用簽了,筆者就實話相告,假如節目不能播出去,一切口頭協議取消,對方表示理解。

  當晚,女編輯通知筆者該學生答應接受採訪,並留下了電話號碼,她還第一次告訴記者,這個學生並不是王銘銘的學生,而是另一所學校另一個專業的博士生,筆者聽後有些失望,不過這個題材還是有價值的。

  筆者與楊玉聖再次聯繫,他特別建議筆者與北京大學兩位高級管理者聯繫,因為其中一位是主張嚴辦,另一位是力保王銘銘。楊玉聖還告訴記者,他和王銘銘教授住在同一個小區,他給了王教授家裡的電話。筆者第一次與博士生取得聯繫,他就答應接受訪問。

  這時,在楊玉聖主持的學術批評網站上,王曉生博士的揭發文章已經登了出來。考慮良久,筆者還是給王銘銘教授打了電話,他把原因歸咎於複雜的背景,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他說了一句挺有意思的話,原話是“我們見了面可能交朋友,但現在你是記者的身份”。

  《學報》在北大被收繳

  1月10日上午,採訪之前,突然得到通知,該條新聞可能不會被採用,原因是不要開罪北京大學。由於採訪時間都已經約好了,為了不讓別人空等,筆者決定還是按計划進行。

  第一個採訪對象是楊玉聖。楊玉聖最精彩的話是,“這個學問是一鍋粥的學問,大家把東抄西抄當成一個正常現象”,“導師有抄學生的,學生也有抄導師的”,“有些大學的外號叫抄襲大本營,有些大學的外號叫複印大學”。

  第二個採訪對象是王曉生博士。他的衣着相當樸素,生活用品非常簡樸,最貴的物件是一台落伍多年的電腦。在王博士那裡,我看到了那兩本書,抄襲部分的確是一模一樣。

  1月11日,採訪繼續。像往常一樣,《社會科學報》的報紙到達北京以後,派發的第一站就在北京大學。過去圖省事,有時就直接扔到一個散發點。但這次不同,文章里有北大的事情,銷售人員散發給過往的學生和老師。不久有兩個學生跑來問是不是王銘銘老師的事情,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們走了。很快兩名校園保安來了,收繳了報紙。

  1月12日,筆者與《社會科學報》女編輯聯繫上,告訴她電視新聞是播不了,女編輯也告訴筆者,關於此事的評論也可能全部從下周版面上撤掉。楊玉聖網站上的王曉生的文章也沒有被任何一家大網站轉載。

  剽竊發生在三年前

  筆者第一次打電話給王曉生博士的時候,他說是一位與王教授同一教研室的老師透露給他可以找《當代人類學》和《想象的異邦》兩本書來看,就能發現剽竊的行為。而當筆者前往採訪的時候,王博士沒有再這樣說,而是講和同學們一起看書的時候有了懷疑。筆者沒有追問,很顯然如此明顯的抄襲,首先發現的人一定是王教授身邊同一專業的人,但奇怪的是,這件事竟然可以過了三年,也無人指出來。

  採訪王曉生博士的時候,他說:“我們有時候也在外面打點工,外面有些出版社書商找我們,編一些所謂的中學生看的那些也不是什麼嚴格的學術著作,我們也編,當然就帶有一些不是自己的,也並不那麼嚴格的內容,別人的東西比較多了,借好幾本書,有時編的時候動作也是比較大的,現在書商都是這樣做的,一般情況下,你是看不出來的,如果有三四本書,我一合攏,編成我自己的,你要發現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