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回憶我的讀博生活 (西安交通大學學機械的)
送交者: 龍教主 2003年09月19日17:56:3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作者: yeshou (神龍教主)

--寫於2002年12月4日凌晨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在生活上,博士階段是相對困難的時期。博士生的研究 任務一般都很重,再加上微薄的工資捉襟見肘,因此顯得更加難熬。 我今年已經博士畢業了,回顧這幾年的學習生活,頗有一些感慨。正好這段 時間沒什麼事情,把自己的體會寫下來,一方面是對過去的交待,另一方面 如果能對正在努力攻讀的同學們有一點幫助,也就心滿意足了。需要說明的 是,這裡都是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探討指正。 有一次,我跟一位老同學聊天,那位同學大學畢業後就到單位上班了。他問 我,你們博士平時都幹什麼?是啊,攻讀最高學位--博士的這些人都是怎 樣生活的?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是有點神秘。家鄉的很多人提到我時都說, 這是博士,書都讀到頭了,每當聽到這個,我就只有苦笑着承認。很想跟他們 講那個圓環的道理(知識越多,就覺得自己不懂的東西越多),可是又覺得這 個很抽象,講不清楚。對我的朋友的那個問題,當時只是隨便給些他所期望的 答案,諸如讀博士很忙,很幸苦,很窮,老闆壓榨等。可是事後想想,讀博士 難到真是這樣嗎? 博士很忙,每個博士都有這樣的體會,博士要幫老闆做課題,需要發表文章, 現在還有EI,SCI等的限制,以及博士論文等。這些都是共知的,但是,仍然要 問一句,博士真的很忙很忙嗎?有多忙?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要認真檢視一下 自己每天的工作情況,就可以給出答案了。上網,聊天,打遊戲當然不能作為 “忙”的原因了。而不打遊戲卻整天忙得不可開交的也可以問一下自己,工作 方式或效率是否存在問題。如果都沒有問題,那好,你就是那個不折不扣,一門 心思搞學問的人,但他一定不會擠出寶貴時間看這個帖子,或者堅持讀到此處。 因此,如果我說其實每個博士都有很多剩餘時間可以支配,大概沒有多少人會反對。 OK,作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又有一定剩餘時間,智力和知識都比較傑出的博士, 我們為什麼要背這個“窮”字!當然如果喊窮能讓國家對教育增加點投資的話, 那喊喊也無所謂。但是遠水不解近渴,在這短短的幾年中,我們能否通過自己的 努力,改變生活的窘境。這正是我過去經常思考和本文想探討的。

1。第一份工作 記得我剛上博士的時候,不想向家裡要錢。但是我一向喜歡交際,跟朋友在一塊, 覺得沒錢特不爽。正好當時流行電腦培訓班,缺少講課老師,於是我去了。那些 玩意對於每個在大學學過電腦的人來說都簡直太易了,只是需要花些時間。通常是 每周3次課,每次3個小時,再加上平時備課時間,每周需要花十幾個小時(後來講 多了就不用備課了)。每個課時20元,因此每月下來可以拿到720元。那年我幹了 7個月,再加上暑假多帶點課,最後算了一下,居然拿到七千多元。平時還要學習, 因此幾乎沒什麼時間去浪費,雖然累一點,可是總算沒耽誤學習。現在回頭看這段 經歷,我覺得對我的影響很大。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勞動掙到了錢,這讓我 在未來的整個一年裡可以安心學習和工作,不再受金錢的困擾。更重要的是,在講 課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即興發揮以鍛煉口才,從此不再怯場。當然,導師對我出去 帶課是不滿意的,也很擔心,但是後來聽完我作的科研報告,他講,不愧是帶過課 的!這是對我的肯定。後來,我決定辭職不再講課,雖然主任一再挽留,但我覺得 那對我已經沒有意義,我已經得到了我所需要的東西。我決心專心搞科研,同時也 調整和休息一下。

2。應聘微軟實習生 如果現在讓我再重來一次,那麼我一定不會選擇去帶課。因為那對我的科研沒有任何 提高,而那才是博士生的首要任務。但是我會選擇其他方式,正象我後來所作的那樣, 一邊提高自己,一邊得到經濟上的收入。當然,這種好事不會送上門的,需要靠自己 努力爭取。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能整天埋着頭做學問,而是要不時抬頭看一看,看什 麼呢?看自己做的方向對不對,看這個方向有沒有前途,看有沒有合適的機會。當然,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機會,機會真正來的時候如何面對。 終於有一天,我認為機會來了。為了便於敘述,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機械學院的, 研究方向是故障診斷,興趣主要包括信號處理和人工智能。我說的這個機會,是微軟 中國研究院在中國成立,並有招暑期實習生的計劃。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說,這個 傢伙有幻想症,搞機械的怎麼和微軟有什麼關係?兩者完全不搭界嘛!可是我不這麼 認為,我從來不喜歡給自己貼上標籤,人是活的,標籤是死的,為什麼要把人約束到 一個死框框裡呢?我決定應聘語音組的實習生,我自認為在這方面還有點經驗。為此, 我到圖書館借了很多關於語音處理方面的書。周圍人勸我,算了吧,別在這上浪費時 間了。其實當時我一點把握也沒有,不過,多學點東西又何妨呢?這就是我當時的真實 心態。 有一次和一個師兄到天津出差,順便和他去了趟北京,當時真有個衝動,想去微軟研究 院去毛遂自薦一把,可是終於沒有找到地方而作罷(當時微軟研究院剛成立不久,很少 有人知道地點)。 回來後已經12月,正趕上當時的人事經理陳宏剛到西安招聘研究人員,在凱悅賓館筆試 ,我興沖沖跑過去,考了一把。微軟的考試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噹噹時是第一次考, 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非常驚訝於這種考試方式,我也一樣,感覺答的很爛,有的根本 不知所云。考完後大家的臉都紅撲撲地,煞是可愛。陳給每人發一件小禮品,帶計算器 的鼠標墊。輪到我時,正好發完了,無奈之下把他帶的一個中間帶滾輪的鼠標送給了我。 當時這種鼠標可以說絕對稀罕,連陳自己都沒有用過,甚至功能都不知道。當然現在 已經很普及了,但那時是98年。這款鼠標是微軟唯一的硬件,當時最新款,價值不菲, 呵呵,現在還在用。有幾個人向我要,但一直捨不得給,我不得不承認,也許它給我帶來 了運氣。當時所有在西安參加筆試的人,好象就我一個人去了微軟,不過我是作為實習 生,跟博士畢業去工作的沒法比。但是這段實習經歷對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論 是從作研究的方法,態度,眼界,還是僅僅作為資歷來說,都是如此。微軟研究院對於 中國來說實在是太有意義了,可以說就象是一股清風,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嶄新的 東西。最直接的,它讓國人知道,基礎研究也可以賺錢,而且可以賺很多錢,雖然在 當時看上去沒什麼用。在那之前,一提博士必言窮,不但讀書時沒錢,工作了工資 也不高,因此大部分都認為讀博士的人傻和呆。 現在我也不知道那次筆試考的怎樣,也許這個成績根本就沒用上,因為陳宏剛說了, 那是考畢業去工作的人的,不過他也說把我卷子改改看。 99年端午節放假前,收到了微軟的電話,讓我把簡歷和兩封推薦信用email發過去。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學校網斷了,正好我們幾個師兄弟到導師家裡包餃子,我就用 導師的機子把材料都發了過去,沒有報太大的希望。因為我知道希望不大,本來 打算不跟導師講的,可是當時為了用導師的機子,只好坦白了,沒想到導師知道後, 不但鼓勵我還安慰我,我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在後來就是兩輪電話面試,基本上就 決定了,實習生都是臨時性的,因此也沒招正式員工那麼嚴格。就這樣,我成了微軟 研究院的第一批暑期實習生。當時總共有30名實習生,國外(主要是中國留學生, 也有幾個老外)和國內各占一半。除了清華,北大和中科大,其他大學基本是一個 學校一個人。在李開復院長的一次報告中提到實習生的人員構成,上面有西安交通 大學的名字,我當時真的很榮幸很驕傲。不過當時總有點尷尬,研究院那麼多人, 就我一個是學機械的,每個知道的人都很感興趣?你學機械的跑這兒來幹嘛? 我總要解釋我們研究所是搞什麼什麼的,很麻煩。有的還問是不是鄭南寧的學生,可見 鄭南寧在外面是頗有名氣的,(後來經常有鄭的學生到研究院實習訪問的,那是後話)。 這段經歷對我而言非常重要,長知識,長經驗,開眼界,資歷等什麼的就不說了, 單說這件事本身對我的啟發就很大。它告訴我,任何事情在沒有發生之前,不要 先說不可能。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關鍵是要勇於面對,善於把握。 除此之外,錢方面也有收穫,三個月除去各種花銷,還淨剩9000元,又可以衣食無憂地 過一年了,呵呵 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作研究也可以賺錢。那麼,作為我們博士生,如果能利用 自己的專長,得到一定的回報,那不但對他的研究沒有損害,反而會更加激發他作研 究的熱情。如果他作的工作再能更博士論文題目結合起來,就更完美了。有這樣的好 事嗎?有!

其實很早就想寫點東西的,由於種種原因每次想寫的時候又停下了筆。 昨天晚上我睡的很早,可是沒睡着,突然有種寫作的衝動。可是說實 在的,我自問文筆不是很好,思維又不夠敏捷,能不能把心裡想的全 部表達出來確實還是個問號。於是我躺在那裡整理了一番思路,才開 始動手。剛開始寫的時候比較艱難,到後來越寫越順,要不是白天還 有一些事情必須做,我真的就直接寫完了。不過這樣也好,帖子發出 來後,看到有這麼多回應,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所以我很感謝回帖 以及給我發信的朋友,贊同的帖子給了很大的鼓勵,給了我繼續寫作 的力量和樂趣,提出問題的帖子則促使我思考,進一步完善續篇。我 相信仍有些朋友雖然沒有回帖但是堅持讀完,你們也給了我默默的支持。 我想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良性的互動。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是存在互動關係 的。有個朋友回帖講如果老闆不允許兼職怎麼辦?需要說明的是,我 寫這個帖子不是鼓動大家都去兼職。但是我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因為 這個問題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努力創造良性的互動能讓我們把握 自己的命運,使得事情的發展正如自己的期望。就象各位讀我的帖子並 鼓勵我的朋友,你們給我的這種良性互動,使得我更加努力地寫好續篇。 回到剛才的問題。就我自己的情況而言,我的導師至少在交大是比較有 名的,這裡我不想提他老人家的名字,但估計有些人可以猜到。他的 “名”這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他的治學嚴謹,以他老人家70多歲的 高齡還經常去圖書館看書,親自寫英文論文和編程序。另一方面,是他 的威名,當然現在脾氣溫和很多,但在幾年前,沒有幾個學生不怕他的。 據師兄們講,導師反對學生出去兼職,而且是強烈反對。因此在我之前, 我們所幾乎沒有人出去兼職(如果有,也是要瞞着導師和所有人)。有 些師兄也告訴我,不要去帶課,否則導師會大發雷霆甚至踢出師門的。 但是我想,既然沒有人試着兼職,為什麼就可以斷定導師一定不允許呢? 我深信:事情在沒有發生之前,最好不要下斷語。我的做法是,先瞞着 導師做一段時間,期間把導師交待的任務認真超額地完成,然後找個合 適的機會主動坦白。一般情況下,導師雖然不高興,但是鑑於你的表現 和主動交待的態度,他會仔細地傾聽你的動機和理由。這正是跟導師交 流的好機會,如果你的態度足夠好,並有足夠的說服力,我想你肯定可 以說服導師的。 有個朋友給我寫信,說我回復“失望”(見兵馬俑站博士版)的語氣有 點尖刻,我回信真誠地道了歉。之所以要在這裡講,因為這件事跟本文 是有點關係的。這就是我在前文提到的“標籤”問題。我們通常習慣於 給自己和別人貼上個標籤。基於表達的方便性而言,這很正常。但是, 正如前文所言,我們必須明白,標籤是死的,不能被一個個標籤貼死。 尤其是我比較反對自己被貼上標籤來數落,當然更多時候,這個標籤涉 及到群體的榮譽,這時候,每個被貼標籤的人都有義務來維護這個標籤。 有一次,我坐京港直通車從香港回來,正在軟臥包廂里閉目養神。包廂 里來了一男一女。女的40多歲,穿金掛銀,氣派十足,男的30多歲,器 宇軒昂,看上去也比較實在。看樣子象生意夥伴,時下所謂的成功人士。 只是男的說話有點磕巴,叫那個女的“蘭、蘭、蘭姐”,女的叫男的 “小劉”。他們聊到在天津辦廠的事,我還聽出那個女的是日本籍的, 大談日本的先進。我承認她說的很多都是事實,日本的確比我們先進得多。 不過聽到她的一句“中國人的素質太差了。。。”,我怒了,直瞪着她, 問:你是哪國人?女的答:我原來是中國人,現在是日本人。我哦了一聲, 拖的特別長,就象這樣,哦~~~~~~。然後我就不理她了,過一會,她湊 過來跟我說,小伙子,剛才對不起,我沒有那個意思。我甩給她一句:記 住你自己是怎麼來的,以後出去別給中國人丟臉!那個男的也趕快過來打 圓場,“對、對、對不起。。。,別、別、別介意。。。,我。。。也是 中。。。國人”。其實,在那個時候,“中國人”是個標籤,每個人都應 該責無旁貸出來維護它的名譽。就象我們都是交大的,出去後就要代表交 大,不能給交大丟臉,不管交大某些官僚曾經如何不公平地對待過你。關 於這一點,我很佩服清華的學生,我在微軟的時候,認識一些清華的學生, 他們的特點是學校榮譽感特別強,他們的校友會力量很強大。這是非常值 得我們交大學習的地方。 OK,講了這麼多,開始言歸正傳,繼續談我的經歷。

3.再戰微軟 這裡的“戰”不是斗的意思,呵呵,我怎麼能跟這個超級公司斗呢。這個 戰,表示在微軟工作就象是戰鬥,很緊張很激烈,當然用“戰”還有另一 層意思,後面會講到。 99年作為暑期實習生,我的表現得到我的Mentor(每個學生都由資歷較高 的研究人員指導)肯定。回校後,我一直與他保持着聯繫。這時候我開始 思考我的論文方向,說實在的,我當時有點猶豫,之前本來選了一個方向, 是搞自組織神經網絡的。但我做着做着覺得沒有多大意義,就想放棄了。 正好我注意到當時國際上比較熱門的研究方向――統計學習理論,主要是 關於機器學習和模式識別的,而在國內幾乎很少人搞,唯一的一個中文文 獻是張學工的翻譯的“統計學習理論的本質”。由於我們所是搞 收險鋃?的,需要對故障模式進行識別。因此我決定在模式識別方向上做下去,研 究統計學習理論。為此,我跟我在微軟的Mentor聯繫。他進了多媒體計算 組,他極力推薦我去微軟。有了他的推薦,這一次我順利多了,幾乎沒什 麼懸念,來回幾個Email就搞定了。 現在是2000年了,這次的身份是訪問學生,主要研究人臉檢測問題,這是 模式識別中的一個典型問題。我計劃把這部分內容作為我論文的一部分, 所以做的非常努力。這中間的辛苦就不提了,經常自己給自己加班,有時 甚至是通宵。通宵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我開始適應並喜歡通宵,是從打 帝國時代開始。這個遊戲在當時非常流行,尤其是微軟。為了不被頭們看 到,我們都是從晚上9點後開始,參加者有學生,有正式員工。由於參加者 甚眾,通常都是四vs四對戰,還有一些旁觀加油。這就是“再戰微軟”中, “戰”的另一個含意,我99年去的時候也是熱衷者之一。帝國時代特別強 調合作,因此我們都把同夥的桌上的電話設成會議免提狀態,四人之間可 以隨時通信。相信微軟的頭們一定沒有料到他們安置的電話還有這種用處, 呵呵。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都是理性的,即使打遊戲也是這樣,一 定要把今天預定的目標完成才可以玩。否則,第二天頭找你談話,你拿不 出東西可就不好了。 其實要說這種生活也是很艱苦的,我平時都不太出去,整天悶在辦公室。 即使出去,為了節省時間,通常都是打車。雖然工資不是太高(4500每月), 但是當時我們吃住幾乎不用花錢,有時甚至兩個月都不看帳戶。再者也沒有 存錢養家的目標。從海淀的知春路到天安門,到三里屯酒吧(無聊的時候也 拉幾個兄弟去那裡泡吧,聽聽音樂,喝點啤酒,海闊天空地聊天),或去西單 商場買衣服,來回都是打車,單趟幾十塊錢眼都不眨。也難怪,平時想花錢還 沒地方呢,就算有地方,也沒時間,呵呵。現在想想,其實不應該那樣的,因 為如果做公共汽車的話,可能兩三塊錢就足夠了,所以我現在出門只要不是十 分着急,儘量做公汽。 這一次在微軟呆了整7個月,在後來的幾個月裡,都不太敢跟導師寫信,每次 導師給我來信,都問我什麼時候回來,他是為我的論文着急。但是,我不能做 了一半就回來,回來之後下面的工作就不好開展了。因此,我一邊加快進度, 一邊勸導師不要着急。在2001年的1月,我的課題終於基本完成了,我決定回校。 在北京的那段時間,我很眷戀交大的校園。雖然很多人說北大,清華如何漂亮, 但是在我看來,都不及交大。因為我對交大是如此的熟悉,以致這裡的一草一 木都歷歷在目,連花園裡長條椅上缺根木頭都是那麼自然和可愛。我懷念這裡 的一切,尤其是當我站在清華北大和北航,這種感覺特別強烈。終於回到了交 大,一進校門,我簡直想趴在地上親一口,可是由於怕人把我扭送到精神病院 而作罷。 這一次在微軟我感覺收穫非常大。認識了很多傳說中的牛人,象UIUC的巨牛教 授T.S.Huang,PAMI(模式分析和機器智能,頂尖刊物)的主編A.K.Jain,統計 學習理論領域風頭強健的Scholkopf(微軟劍橋研究院研究員),在圖形學界比 沈向洋還聞名的權龍(現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等等。關於在金錢上的收穫,簡單一乘就知道了,刨去揮霍掉的一萬元左右,還剩兩萬多元。

yeshou說到師恩難忘,我也是深有體會啊。yeshou是我的師兄,不過呢,一方面我沒 有他那麼聰明,另一方面,我也沒有他那麼好的綜合能力。所以我的經歷要簡單的多。但 是,所幸的是,在交大上研究生和博士的不多的幾年,讓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值得我尊敬的 好老師,可以這麼說,那四年零三個月的時間,是一生之中最難忘,也是收穫最多的一段 時間了。 去年12月初我離開交大,到現在整整一年。這一段時間很久沒有登陸兵馬俑。今天去 看了yeshou師兄的文章,感觸也是很多。我覺得我們的導師,除了學術造詣深厚、在人格 魅力上也是沒的說。很多人多說我們的導師很嚴厲。但是在他的指導下攻讀學位,我覺得 更多的是他的敏捷思路、嚴謹思維。還有就是因人而教。作為一個教師,我想,沒有什麼 比因人而教更能讓他的學生受益更多的了。yeshou師兄有能力在微軟、香港等地方去進行 合作研究,誠然有他優秀的能力為基礎,也有導師知人善教的功勞。yeshou師兄在外邊所 獲得的每一項研究進展,導師在我們面前提到的時候都是很高興。那種高興是一個導師為 自己學生的優秀而產生的。我是個懶散的人,現在在工作崗位上,有時候回想起恩師這樣 的高興來,就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想想,所有的師兄弟們都為恩師增了光,就我一 個碌碌無為的話,那是多麼不爽的事情,呵呵。 說到導師的知人善教,我也深有體會。我剛上博士才一個月,導師就安排我和一個師 兄一起到東北去出差。那可是我第一次出差。四月的初春,在東北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瑟 瑟的寒風、轟鳴的柴油機、無聊的夜晚是留下的最後的記憶。因為有這次出差經歷,後來 有一次緊急任務,導師安排我一個人到黑龍江去,那次就更慘了。10月的黑龍江已經非常 冷,而我根本就沒有料到,衣服帶的比較少。不過這次獨立出差,的確讓我增長了很多知 識。尤其一個人到工程現場作實驗,實驗設備的調試,配置等等都是一個人,雖然辛苦, 但是讓我懂得了作為一個工科學生,尤其是博士生,將自己的研究用於解決工程實際的問 題比埋頭作理論研究重要得多。這個觀點一直貫穿我整個攻讀學位的後面兩年,而且,我 想會影響我一輩子。至少,在後來我選擇工作的時候,這個觀點就促使我要找一個能夠接 觸工程實際的單位,所以我就選擇了現在的單位。 後來回想起來,我覺得這是我的導師知人善教的優秀品質幫助了我。他在我還不知道 如何向前走而徘徊的時候,已經了解到我能夠做什麼和願意做什麼。後來我又多次出差, 主要是涉及一些工程方面的實際課題,這些東西讓我受益非常大。我畢業之後,在這不到 一年的時間裡,已經3次出差,其中有兩次是自己獨立出去,有一次是帶別人出去。在讀博 期間的出差經歷就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出差的時候,我很清楚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 麼,每次都能夠順利的完成預先的任務。而且,讀博士期間讓我養成的解決問題的思考方 法,對我幫助也很大。現在我所在的單位主要從事設備研究,面對很多工程實際問題,雖 然很多東西我還沒有搞明白,但是一些思考方法讓我能夠更好的切入課題。 我還想說的是,導師是一個非常民主的人,尤其在學術上,他非常的樂於和善於與別 人交流。我記得讀博士期間,有些問題我也和導師有不同的見解,他都非常細緻的幫助我 ,指點我。至於最後,總是以見解準確為原則來衡量問題。我想,雖然每個人可能都喜歡 樂於思考的學生,但是學術造詣精深又能夠在學術上給予自己的學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的 導師,也並不是非常多。我倒是沒有與導師有過非常激烈的爭論,這和yeshou師兄不同, 因為yeshou比我善於思考嘛。呵呵,yeshou畢竟與我不同。說起導師在學術上的品格,我 記得有一次,我寫了一篇論文,投到一份比較著名的雜誌上去,結果由於我的論文中闡述 的方法的原因,引起學術爭論。導師非常堅定的支持我。這次事情對我影響很大。我為導 師正直的學術品格所感染。現在我也有幸審閱一些論文,我都力圖非常認真和客觀的評價 別人的學術成果,遇到不懂得的時候,寧 賦峽業母 訴編輯部自己的無知,也不會因為自 己不懂就說出不恰當的觀點。

很多事情在記憶里,無法描述出來。不過,人的一生如果遇到一位好老師,那是一輩 子的幸福,也就因此而改變一生的軌跡。如果不幸遇到一位不好的老師,那麼很可能一生 就會走完全不同的軌跡。我很慶幸遇到了好多好老師。我小時候很頑皮,有幾個老師非常 信任我,我初中的班主任更是鼓勵我不要去上中專,而要上高 中,考大學。本來在農村,考中專是很多人跳出農門的選擇,但是我基本上算是放 棄了初中畢業後升中專的路,直到今天,我已經獲得了最高的學位。在我的成長的 過程中,有幸遇到我的博士導師,他在我徘徊的時候,知道我適合走什麼樣的路, 並指導我走上這樣一條路。這些時候,才會慶幸有那麼多好老師,師恩難忘啊! 現在再響起來,在我離開學校之前的一天,我告訴導師我將要離開學校的時候,他緊 緊的握着我的手。叮嚀和囑咐的言語我已記不得了,但是其中飽含的祝福和期望卻是能夠 感覺得到的。呵呵,只有在心裡,祝福他健康長壽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一個上海青年和日本人的對話
2002: 中國最窩囊的十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