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教育產業化:路在何方
送交者: 郭笑文 2003年10月01日19:03:4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教育產業化是經濟、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

  從理論上說,根據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等人創立的"人力資本理論","教育投資是是人力資本投資,是生產性投資","教育是一種全局性、主導性的產業。"這一觀點已獲得了廣泛的共識。然而在我國,教育產業化的重新提出,有着十分現實的考慮。

  解決"窮國辦大教育"的矛盾

  我國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經費總數1.4%的財力,支撐着占世界學歷教育人口22.9%的龐大教育體系。近年來我國明確提出"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但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仍不到3%,大大低於發展中國家4%的平均水平。僅僅依靠政府財政投入,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都難以解決教育供求的矛盾。

  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受教育的願望空前高漲。從目前城市居民消費支出比例看,教育消費的平均增長速度達20%左右,是增長最快的項目。但是,目前我國初中畢業生只有50%能升入高中階段,而高中階段教育中,職業教育占56%,普通高中不到50%。

  啟動教育消費

  經濟學家認為,教育不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基礎的作用,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教育也是一種服務,也是一種產業,能滿足人的需要,能直接創造國民收入。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投資教育,不僅能夠緩解教育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矛盾,實現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之間的良性循環,而且能夠啟動教育消費,增加國內總需求。假定每年大學增加招生100萬人,首先可以緩解失業壓力;同時,教育規模的擴大,需相應增加教職員工,這就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多渠道投資教育將擴大教育供給,改善辦學條件,如增加教學設施、更新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等,從而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產業化運作教育如何健康發展

  在教育需求的拉動下,產業化運作教育的模式已層出不窮,但由於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措施,難免良莠不齊。某些社會投資者惟利是圖,在以種種欺騙手段套來資金和學生之後,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教育到底如何產業化運作?如何避免"淮桔成枳"的命運?

  明確一個認識:教育是特種產業,不能完全產業化

  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產業,是不能完全等同於其也產業的。教育是公益性很強的事業,各國的教育主要是由政府來辦。為了解決教育經費的不足,又需要吸引社會力量投資教育,而社會投資是要回報的,但又規定不能以贏利為目的。於是,就出現了教育公益性與資本尋利性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當務之急是要界定教育產業化的內容,制定有關教育產業化運作的政策、法律和必要的監管措施。

  從國際經驗看,教育已成為全球經濟範圍內擴大社會間差別和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所以義務教育和國家有特殊規定的教育必須由國家來辦,不能產業化。

  從教育的屬性來看,教育作為人類自身的生產與再生產過程,教育機制的運行也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因此,教育系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嚴格遵循教育自身規律,不能產業化運作;在教育系統的管理和運行機制方面,則可以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規律又符合市場競爭規律的新體制,進行產業化運作。

  按照教育發展規律,建立教學與經營適當分離的機制

  具體而言,基本的思路是國家以土地為投資,社會投資者以校舍、設備等硬件設施為投資,辦學者以軟件為投資。學校進行全面的成本核算,包括教師成本、教學管理成本、校舍、實驗及教學設備等成本。社會投資者不直接參與教學管理,其投資回報主要從教學基礎設施及相關產業而來。辦學者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的宏觀指導,根據教育自身的規律並考慮社會需求設置專業,以優質教學吸引生源。這樣就能在體制上解決教學與經營相分離的問題,杜絕把教育當作"搖錢樹"的現象。教育管理部門應儘快制定有關教育產業化運作的政策、法律和必要的監管措施。

  儘快出台鼓勵、引導和監督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體系

  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與政府資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是世界性的共同問題,大多數國家都是採取發展私立高等教育的對策。如美國的4年制大學或學院,私立的占72.7%(1994年);日本的大學,私立的占73.6%(1994年);泰國的大學私立占61.5%(1995年);印度尼西亞的高等學校,私立的占86.6%(1994年);韓國的高等學校私立的占82.2%(1994年);印度的高等學校,私立的約占73%。

  解決我國教育總供求的矛盾必須挖掘社會上一切的辦學潛力。近年來,我國社會力量辦學得到較快發展,到1997年,全國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各級教育機構5萬餘所,辦學範圍從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擴展到基礎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目前的民辦高等學校大多數是順應廣大高考落榜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願望而產生的,絕大多數只是專科水平,而且只有極少數取得國家承認其學歷文憑的資格。在許多國家中,民辦高等教育都經歷了從政府不贊成、不承認到政府認可,但不鼓勵,控製發展,再到政府贊成、扶持並制定法規管理的曲折歷程。現在,我國的民辦教育已得到政府認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是中央教育管理部門應制定更加積極的鼓勵措施,扶持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時要專門立法以保障民辦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積極引進外國資金和智力來我國辦學

  國家教育管理部門在1995年就頒布了《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在遵守我國法律、維護中國教育方針的前提下,中外合作辦學對於借鑑國外有益的教學管理經驗、教育內容和教育思想,提高辦學水平,探索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新途徑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在這方面,我們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改革傳統的教育體制是教育產業化運作的核心

  所謂教育的產業化運作,是指教育的管理和運行機制應面向市場,教育也要進行投入產出分析,對教育成本進行嚴格的的核算。為此,就必須對國家統包統管的教育體制進行徹底的改革,使教育的投資主體多元化,使學校真正成為自主管理、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

  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有些類似經濟體制改革,即在公辦學校的外圍發展起大批的民辦學校,要對國家統包統管的學校進行徹底的改革,把國家有企業改革的思路引入教育體制改革,把部分公辦學校轉為公有民辦或民辦公助。通過一定的方式改為股份制學校。

  政府對學校已有的投入中以學校資產的形式而存在的部分為國家股,由國家掌握控股權;其他熱心發展教育的國內外企業、社會團體或公民個人的資金為社會股。成立董事會,學校成為獨立法人,依法對學校實行自主管理。根據社會需求、辦學條件和國家的指導性計劃,在招生、收費、師資聘任、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幹部任免等方面獨立決策。學校通過學費和其他渠道籌集資金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真正成為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

  國家同樣以"抓大放小"原則,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重點抓好"211工程"為主的那些能代表國家水平和高校形象的大學,在政策、經費上給予傾斜和保證。"放小"是指讓那些非重點的或與地方經濟發展聯繫緊密的學校轉向公有民辦體制。國家在宏觀上對這些學校起監督、調控作用。國家重點扶持和管理的大學,在辦學體制上也需要改革,改變那種缺乏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內在動力和發展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辦學效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一個科學頑童的故事
2002: 基督教與近代科學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