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海歸”們究竟為何而歸?zt
送交者: cyd 2003年12月19日18:54: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從出國潮到海歸熱——“海歸”們究竟為何而歸?

  “海歸”在中國最終成為一個“現象”,還是九十年代末、這個世紀初的事兒。但“海歸”究竟為何而歸?

  英國廣播公司發自中國的報道說,談到自己“海歸”的原因時,“海歸們”的說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門: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也有“美國夢”、“澳洲夢”或其它什麼“夢”的破滅;有對淪落西方“勞力人”階層的不甘,自然也有重攀母國“勞心人”階層的誓願;有一位很早就隨父母出國的“小海歸”,對回國發展的動機說的更加簡單:“有一年,我回國旅遊,在北京王府井吃了一頓餛飩和包子,吃得快撐死了,才兩塊錢人民幣!當時我想,要是我回國工作,就可以天天吃這樣既好吃又便宜的飯了!”甚至還有一位自己創業的老闆“海歸”笑着說,他回國就是因為可以在中國“天天泡妞”。

  當然,也許“吃飯說”和“泡妞說”更多的是戲言。即使是“鄉愁說”和“夢破說”,也無法完全說透為什麼一直到近年來“海歸”才成為一個景觀的深層原因——對許多早就出國的海外遊子來說,“鄉愁”其實一直綿綿不斷,國外“淘金夢”也並非剛剛破滅,但為何遲遲方歸?報道指出了三種情形——


  高薪誘“龜”

  伍女士是一個在美國納斯達克股市上市的中國某知名互聯網公司的產品部高級副總裁。由於當年遭遇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從事這一行業的她的朋友有“百分之五十都被辭退”,“經過一個星期的反覆考慮”,她到了中國的這家互聯網公司,薪水“即使換算成美元”,也比她在美國公司的收入要高一大塊。

  洋輪載“龜”

  蕭某是德國蓋米集團上海代表處的中國區總經理,梁某是德國西門子公司的中層管理者,張某是美國一家名為克萊爾的貨運公司的北京辦事處總裁。聽起來,他們的頭銜都挺嚇人,但他們都是三十歲出頭的人。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三人都是因為晉升而被公司派來中國的,因此現在的薪水比他們在海外時還要高。用蕭某的話講,如果現在他還在德國的公司總部工作,他最多只能是一個工程師,從事技術工作,永遠無望從事目前的管理工作,作一個大區的總經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不是自己穿越大洋游回到陸地、攀爬到岸上的,而是由那些被中國的商機吸引來的“外國船”載運而來的,當然,他們是主動、自願上船的。

  淘金引“龜”

  第三種“海龜”,則是回國自己創業的人。他們回國的目的更為明確:回中國掙大錢──過去出國“淘金”,如今回國“淘金”。

  這篇報道說,總而言之,“海歸”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有一條不能忽視:收入。利益驅動導致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的出國潮,也促成了世紀之交的“海歸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一個在費城的留美學生的真實生活
2001: 閒話當代神童
2001: (轉貼)陽光四通回應《對吳征的六點質疑